在成都的丞相府内,庭院中的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却难以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气息。诸葛亮躺在病榻上,面色苍白如纸,眼神却依旧透着睿智与坚定。李逸站在一旁,眉头紧锁,眼中满是担忧与关切。
“先生,您感觉如何?可好些了?”李逸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这些日子,他看着诸葛亮的病情日益加重,却无能为力,心中满是自责与不安。
诸葛亮微微睁开眼睛,看着李逸,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逸儿,莫要担忧,生死有命,我己看淡。”他的声音微弱,却沉稳有力。
李逸眼眶微红,“先生,您定会好起来的。蜀地百姓还需要您,这复兴汉室的大业更离不开您啊!”说着,他微微低下头,极力掩饰自己的悲伤。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头,“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时日无多了。”他顿了顿,目光望向窗外,似是在回忆往昔的岁月,“这些年,我一心辅佐主公,只为兴复汉室,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如今,我怕是难以完成这心愿了。”
李逸心中一痛,单膝跪地,“先生,您放心,只要我李逸还有一口气在,就一定继承您的遗志,为实现这大业而努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仿佛在向诸葛亮立下生死誓言。
诸葛亮欣慰地点了点头,示意李逸起身,“逸儿,我今日唤你来,正是有要事相托。”他挣扎着想要坐起身,李逸见状,连忙上前搀扶。
“先生,您有话尽管吩咐,李逸万死不辞!”李逸扶着诸葛亮,让他靠在床头,语气坚决地说道。
诸葛亮握住李逸的手,“逸儿,你随我多年,我看着你从一个猎户成长为如今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你的为人、你的才能,我都看在眼里,也信得过你。这兴复汉室的重任,日后便要落在你的肩上了。”
李逸心中一震,他深知这责任的重大,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先生,李逸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只是这任务艰巨,我……我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他的声音微微颤抖,既是因为激动,也是因为感到责任重大。
诸葛亮拍了拍李逸的手,“莫要妄自菲薄。你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又心怀百姓,这是成就大业的根本。这些年,我传授给你的军事谋略、治国之道,你都牢记于心,也运用得很好。如今,我要将我毕生所学,以及这未竟的志向,都托付给你。”
说着,诸葛亮示意李逸打开一旁的木箱。李逸走上前,轻轻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些书籍、信件,还有一幅泛黄的地图。
“这些都是我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兵书战策,以及治理国家的心得笔记。”诸葛亮缓缓说道,“这里面,有我对天下局势的分析,也有应对各种危机的策略。你要好好研读,定能从中受益。”
李逸拿起一本兵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诸葛亮的心血与智慧。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为蜀国效力。
“还有这地图。”诸葛亮指着那幅泛黄的地图,“这是我多年来绘制的天下山川地理图,详细标注了各地的地形、关隘、粮草分布等重要信息。行军打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地图对你日后的军事行动至关重要。”
李逸仔细端详着地图,心中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他深知,这份地图凝聚了诸葛亮无数个日夜的心血,是他智慧的结晶。
“先生,您放心,我定会好好保管这些东西,认真研读,绝不辜负您的一番苦心。”李逸将兵书和地图放回箱子,郑重地说道。
诸葛亮微微点头,“除了这些,我更要将我的志向传承给你。兴复汉室,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天下百姓能够免受战乱之苦,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一路上,定会困难重重,你要坚守初心,不为权势所惑,不为艰难所屈。”
李逸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诸葛亮,“先生,李逸明白。自跟随您以来,我便立志要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尽忠。哪怕前方荆棘密布,我也会勇往首前,绝不退缩!”
诸葛亮看着李逸,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逸儿,这蜀国的未来,就靠你了。”
李逸再次单膝跪地,“先生,您的教诲,李逸铭记于心。我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若有违此誓,天诛地灭!”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丞相府的庭院中久久回荡。
诸葛亮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起来吧,逸儿。我相信你,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理想。”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却也充满了对李逸的信任与期待。
李逸站起身来,看着病榻上的诸葛亮,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蜀国繁荣昌盛,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不辜负诸葛亮的期望,不辜负天下百姓的信任。
此后的日子里,李逸每天都会来到丞相府,陪伴在诸葛亮身边,听他讲述治国理政的经验,学习军事谋略。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将诸葛亮的每一句话都铭记在心。
而诸葛亮,也仿佛忘却了病痛,将自己所知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李逸。他看着李逸一天天成长,心中满是欣慰。在他的心中,李逸就是蜀国的未来,是兴复汉室的希望。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诸葛亮在丞相府中安然离世。李逸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跪在诸葛亮的灵前,泪如雨下。
“先生,您放心地去吧,李逸定会继承您的遗志,完成您未竟的事业!”李逸的声音在风雨中回荡,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
成都城的百姓们听闻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也纷纷悲痛不己。他们自发地来到丞相府前,为诸葛亮送行。一时间,哭声震天,整个成都城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李逸看着百姓们的举动,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知道,自己不仅要为诸葛亮而战,更要为天下百姓而战。
在诸葛亮的葬礼结束后,李逸回到自己的府邸。他打开诸葛亮留给他的木箱,再次拿起那些兵书和地图。看着这些承载着诸葛亮心血与智慧的物件,他仿佛看到了诸葛亮那充满期待的眼神。
“先生,您的衣钵,我己接过。从今日起,我便是您的传承者,我会带着您的志向,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蜀国的天地!”李逸低声说道,随后,他坐在桌前,翻开一本兵书,开始认真研读起来。
窗外,雨过天晴,阳光洒在大地上,仿佛预示着蜀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而李逸,也将带着诸葛亮的遗志,踏上新的征程,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
(http://www.220book.com/book/1S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