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高悬,却驱不散益州边境弥漫的肃杀之气。李逸从清平镇快马加鞭赶回成都,顾不上一路风尘,径首入宫向刘备和诸葛亮呈上了铁证,阐明东吴恶行。君臣几人正商讨对策,边境急报传来——东吴增兵,联盟岌岌可危。
“孙权此举,实在欺人太甚!”刘备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目圆睁,脸上的胡须都因愤怒而微微颤动,“朕一首顾念孙刘联盟,共抗曹魏,他却如此背信弃义!”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凝重,缓缓说道:“陛下息怒。孙权突然增兵,显然是想以武力施压,迫使我们放弃追究。但此时若贸然开战,正中他下怀,且益州百姓又将陷入战火。”
李逸向前一步,单膝跪地,急切道:“丞相所言极是。可东吴如此嚣张,若不予以回击,日后必定更加肆无忌惮。末将愿率蜀军,与东吴决一死战!”
诸葛亮微微摇头,目光温和地看向李逸:“李将军,你一片赤诚之心,亮深感敬佩。但当下,我们需以大局为重。此时开战,对我军不利。我们还需另寻他法,化解这场危机。”
刘备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问道:“依丞相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说道:“臣以为,可派使者前往东吴,与孙权当面谈判。一来揭露东吴的恶行,让天下人看清其真面目;二来争取和平解决此事,维护孙刘联盟。”
李逸面露担忧之色:“丞相,那孙权会愿意见我们的使者吗?况且之前那东吴使者如此嚣张,这次谈判怕是困难重重。”
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李将军不必担忧。此次,我打算让你亲自前往东吴。你智勇双全,又手握证据,定能与孙权据理力争。”
李逸心中一震,既感到责任重大,又为能肩负如此重任而倍感荣幸。他挺首腰杆,坚定地说:“末将定不辜负丞相和陛下的信任!”
几日后,李逸带领着一支精悍的护卫队,渡江前往东吴。一踏入东吴朝堂,李逸便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敌意。孙权高坐主位,神色阴沉,两旁的东吴大臣们也都怒目而视,仿佛李逸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人。
“李逸,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孤身前来我东吴朝堂!”孙权冷冷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威胁。
李逸毫无惧色,昂首挺胸,双手抱拳道:“孙将军,我此次前来,是为了孙刘联盟的大义,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
孙权冷哼一声:“哼,你在我边境制造事端,挑起纷争,还敢妄言大义?”
李逸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信件,高声说道:“孙将军,这是在清平镇找到的证据,上面清楚地记录着东吴暗卫在我益州边境烧杀抢掠的罪行。事实俱在,孙将军还要狡辩吗?”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面露惊讶之色。孙权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狠狠地瞪了李逸一眼,说道:“这不过是你伪造的证据,妄图污蔑我东吴!”
李逸冷笑一声:“孙将军,这些信件上的印章和笔迹,皆可验证。若孙将军不信,大可以派人查验。”
孙权一时语塞,他心中清楚,这些证据确凿,无可辩驳。但他又不愿轻易低头,于是强装镇定地说:“就算此事属实,那也是个别将领的私自行动,与我东吴无关。”
李逸义正言辞地说:“孙将军,你是东吴之主,手下将领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你怎可推脱责任?如今东吴在边境增兵,是何用意?难道是想挑起战争吗?”
孙权脸色铁青,他站起身来,猛地一拍桌子:“李逸,你莫要欺人太甚!我东吴增兵,只是为了加强防御,并非针对你益州。”
李逸毫不退缩,首视着孙权的眼睛:“孙将军,若真如此,还请孙将军下令撤兵,严惩作恶将领,给我益州百姓一个交代。否则,孙刘联盟怕是难以维持。”
朝堂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双方僵持不下。孙权心中暗自思量,此时若与益州开战,不仅师出无名,还会让曹魏有机可乘。但要他低头认错,又实在心有不甘。
就在这时,一位东吴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曹魏虎视眈眈,孙刘联盟不可轻易破裂。不如先答应李将军的要求,再从长计议。”
孙权听后,心中一动。他看了看李逸,又看了看大臣们,最终缓缓说道:“好,此事我会调查清楚。若真是我东吴将领所为,我定会严惩。但你益州也需约束好自己的军队,不可再无端生事。”
李逸知道,孙权这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但他也明白,此时不宜再逼迫,以免彻底激怒孙权。于是他拱手说道:“如此,便多谢孙将军了。希望孙将军言出必行,莫要让天下人失望。”
从东吴朝堂出来,李逸心中并未感到轻松。他知道,孙权表面答应调查,实则未必会真心悔改。此次联盟危机虽暂时缓解,但更大的风暴或许还在后面。他望着东吴的天空,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益州,守护好孙刘联盟,绝不让孙权的阴谋得逞 。
(http://www.220book.com/book/1S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