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军队在遭受重创后,灰溜溜地退回了自己的领地。但他们深知,继续这样的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于是,曹魏派出了使者,带着求和的意愿来到了益州。
这一日,李逸正在营帐中与诸葛亮商讨着后续的防御策略,士兵前来通报:“将军,曹魏使者求见。”李逸与诸葛亮对视一眼,两人的眼神中都闪过一丝思索。诸葛亮微微点头,李逸便下令:“让他进来吧。”
曹魏使者步入营帐,他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高冠,神色间却带着几分疲惫与谨慎。见到李逸和诸葛亮,他拱手行礼:“在下乃曹魏使者王朗,此次前来,是奉了我家主公之命,与贵方商议议和之事。”
李逸看着王朗,神色平静,声音沉稳:“议和?你们曹魏无故进犯,如今吃了败仗,就想议和,天下哪有这般容易的事?”王朗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将军所言极是,此次冲突实乃一场误会,我家主公己经深刻认识到了错误。如今派遣在下前来,就是希望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避免更多的伤亡。”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开口:“既是误会,那曹丞相准备如何弥补此次给益州带来的损失?百姓流离失所,将士伤亡惨重,这些可不是一句误会就能一笔勾销的。”王朗连忙说道:“诸葛先生所言甚是。我家主公愿意割让部分边境土地,作为对此次冲突的补偿,并且愿意赔偿一定数量的粮草和金银。”
李逸冷哼一声:“就这些?你们曹魏大军压境,给益州百姓带来的伤痛岂是这些就能弥补的?边境土地,本就是我们蜀汉的,如今不过是物归原主。粮草和金银,也难以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王朗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他说道:“将军,还请念在两国百姓的份上,给双方一个和平的机会。若继续战争,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李逸沉默片刻,他深知战争的残酷,百姓们在战争中饱受折磨,他又何尝不想让益州的百姓过上太平日子。但就这么轻易地放过曹魏,他实在心有不甘。诸葛亮似乎看出了李逸的心思,他轻轻咳嗽一声,说道:“使者,割地赔款虽是诚意,但我蜀汉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此次曹魏进犯,严重破坏了两国之间的和平。除了土地和财物的赔偿,曹丞相还需公开认错,向天下昭告此次战争是曹魏的过错。”
王朗面露难色:“诸葛先生,这公开认错……恐怕有些为难。我家主公乃是一方霸主,此举恐怕有损威望。”李逸目光如炬,盯着王朗说道:“有损威望?那你们发动战争的时候,可曾想过会给两国百姓带来多大的灾难?若不公开认错,这议和之事,恐怕难以达成。”
王朗沉思良久,他深知李逸和诸葛亮态度坚决,若不答应这个条件,议和恐怕真的会破裂。他心中暗自衡量,觉得公开认错虽然会让曹操面子上不好看,但相比继续战争带来的损失,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于是,深夜于灯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咬咬牙说道:“好,我答应贵方的条件。我会将此事如实禀报给我家主公,相信他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李逸微微点头:“希望曹丞相能够信守承诺。还有,关于赔偿的具体数量和边境划分的细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商讨。”接下来的几天,李逸、诸葛亮与王朗就赔偿数量、边境划分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在赔偿数量上,李逸提出曹魏需赔偿益州粮草十万石,金银百万两。王朗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将军,这赔偿数量是不是太多了?我曹魏也遭受了损失,实在难以拿出这么多。”李逸毫不退让:“你们曹魏主动挑起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损失远不止这些。若不是看在两国百姓的份上,这点赔偿还远远不够。”王朗无奈,只能不断地讨价还价,最终双方商定,曹魏赔偿益州粮草八万石,金银八十万两。
在边境划分上,争议同样不小。李逸主张以之前的实际控制线为基础,曹魏再后退十里。王朗却认为这样会让曹魏损失过多的土地,坚决不同意。双方僵持不下,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这时,诸葛亮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不如以之前的实际控制线为基础,曹魏后退五里。在这五里的缓冲地带,双方都不得驻军,作为和平交流的区域。这样既能保证益州的安全,也能让曹魏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李逸和王朗听了,都陷入了思考。
过了一会儿,李逸率先开口:“我觉得诸葛先生的方案可行。使者,你意下如何?”王朗权衡利弊,觉得这个方案虽然还是让曹魏损失了一些土地,但相比李逸最初的要求,己经好了很多,而且有了缓冲地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双方的冲突。于是,他说道:“既然如此,我便同意这个方案。但还需回去禀报主公,待他批准后,方能正式确定。”
又经过几天的讨价还价和细节商讨,双方终于就议和的各项条款达成了一致。王朗起身,再次向李逸和诸葛亮拱手行礼:“此次议和,多亏了将军和诸葛先生的通情达理。我定会尽快将协议内容带回曹魏,相信我家主公也希望早日实现和平。”李逸说道:“希望曹丞相能够遵守协议,若再有进犯之举,我蜀汉定不会轻饶。”王朗连忙说道:“将军放心,我家主公既然同意议和,就一定会遵守承诺。”
送走了王朗,李逸和诸葛亮回到营帐。李逸长舒一口气:“此次议和,总算是有了结果。希望这能给益州带来一段和平的时间。”诸葛亮微笑着说:“此次议和,既维护了我蜀汉的尊严和利益,也给了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但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要加强边境防御,防止曹魏再次背信弃义。”李逸点头表示赞同:“先生所言极是,我这就去安排。”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逸一边等待着曹魏的正式答复,一边加强边境的防御部署。他知道,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好好珍惜,同时也要做好应对一切变故的准备。
(http://www.220book.com/book/1S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