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陈起妍终于把乔家明盼回来了。
他特意回家换了一身白衬衫,骑着二八大杠到山里找起妍。
陈起妍看着他越来越靠近,心跳声也越来越快。
乔家明跟沿路的村民打过招呼,提着布袋朝陈起妍跑去。
“急什么呢,小心点。”陈起妍嘴上这样说,却举起手把他拽到身边坐下。
乔家明左右看看,神神秘秘地从布袋里拿出两个深绿色的玻璃瓶。
“这是什么?”
“健力宝,这次在城里待得久,终于被我等到货了。”
陈起妍满眼都在汽水上,又突然回过神来。
“只有两瓶,妈呢?”
“没事,我给她带了一匹花布,她不爱喝这个。”
陈起妍起身朝乔家明坐近一些,两个人之间几乎没有缝隙,挡得严严实实。
她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偷偷地撬开瓶盖。
“滋”的一声,香甜的蜜橙味在他们的鼻尖化开了。
陈起妍带乔家明到处查看农田的情况,乔家明边看边在心里打算盘。
“除去交给国家的、留在村里的,这次产量估计能够满足原来的需求了,说不定我还得再物色更多的商家。”
经过对玉米辅助授粉,并及时剪掉雄穗和老叶、病叶,给番薯翻藤、施草木灰等,这两种指标作物分别在西、五个月后迎来了丰收。
村政府前的平地上,两口大锅架了起来,香糯的白粥里翻滚着金灿灿的番薯。
张书记给乔家明和陈起妍盛了一碗番薯粥,两人推让不过,还是接下了。
康经理笑眯眯地走过来,低声说:
“小乔、小陈,辛苦你们了。我这还有一个好消息,小陈的编制下来了,最迟下个月就能走流程领工资了。”
“谢谢康经理记挂,我们一定更努力把社里的事情做好。”
“应该的,你们在这里成家立业不容易,能争取的我一定要帮你们。”
张书记和林组长的夫人一左一右地提着一口大麻袋来到乔家明和陈起妍跟前,地下装满了土豆,上面还搁着茄子、青椒、番茄。
“这是我们自家小菜园种的,放心收下。”
“不行不行,我们够吃的,怎么能随便拿你们的东西。”乔家明连忙拒绝。
张书记打断了他的话:“你们就收下吧,这转种粮食的工作有你们的大功劳。你们看,村民们多积极、多团结、多迅速,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你们嫂子为此省下了多少劝他们的嘴皮子啊,是该好好谢谢你们。”
“行,嫂子们的心意我们得领。”陈起妍从麻袋里各样拿了一个,“但我厨艺不好,怕糟蹋了,就拿这些煮个原汁原味,尝尝小菜园的风味。”
这边还在说着千感谢万感谢的话,那边村民们的讨论声却逐渐沸腾了起来。
“胡杨婶呢,怎么不见她?”
“对哦,她挺爱热闹的,今天怎么没来。”
“我从茶场过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喊她了呀。”
“是不是出什么事了,赶紧去看看。”
“走走走!”
一群人放下碗就往山外走去,路过胡杨婶的家时还看了一眼,里面没有人。
因为庆祝收获,茶场也放了半天的假,除了翩翩飞过的小粉蝶,田里安安静静。
“胡杨婶!胡杨婶!”
众人大喊,却没有人回应。
大家慌忙下到地里仔细搜寻,也还是没找到人。正当气氛逐渐紧张慌乱的时候,一道颤抖的声音响起。
“呀呀呀,找到了,这里这里。”
茶场的工具房后面,胡杨婶正旁若无人地搅拌铁桶里的肥料。
看着她不吭声一脸漠然的样子,聚集过来的村民都不敢说话,默默地看着她。
等张书记也跑过来了,他推开众人,略微思索,开口道:
“胡杨婶,怎么不来吃粥,是不是我们忘记喊你了?哎呀真是不应该!”
胡杨婶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慢悠悠地答道:
“我没空吃什么大锅粥,手里的活都干不完。难不成吃完粥再回来干,好等天黑了摔下山去?”
陈起妍听了胡杨婶的语气,心道不妙,马上转身跑回茶田里查看情况。
张书记让几个年轻的村民接手胡杨婶手头的活,挽起她的手臂扶到活动室里坐下。
“至少三个月了,大部队都跑到山里种粮食,茶场里只剩下不到五十个人在干活。这两百亩茶田,我们每个人每天得多干多少呀。”
“这真是我们疏忽了。”张书记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是我们一头热忙着赶指标,把原来的基业都忘了,让留在茶场里的乡亲受累了。”
“你看看!”胡杨婶激动地站起来,走到室外,指着漫山的茶田,“张书记,以前要是当天需要给茶树浇水,浇完水是什么时候,现在才刚忙完浇水呢,叶子都是湿漉漉的。”
“还有那边,我们根本忙不过来,茶树都荒废掉了,叶子都黄了。”
“这么多活,就是把我的老命都交待在这里都干不完呀。”
“不不不,胡杨婶,您可别说这话,我们受不起呀。我马上调整,马上调整!”
张书记瞬间慌了,他让人扶胡杨婶回家休息,也等不及回山里,就在茶场下的供销社开起了会。
办公室里,几位男士都忍不住吞云吐雾。
“老康,这茶场经营不过来,要不索性停了吧。”
“我也觉得是,或者缩减到我们人力能够支持的规模。”
“我觉得还要再斟酌。”乔家明说,“像最近我们到城里看到的,茶叶礼品还是有需求的。虽然各行各业现在都在忙生产,但这产能和库存一提高,就得开始找销路,这人情往来就少不了送礼,茶烟酒都得齐备。”
“要是我们首接停掉茶叶这部分,往后需求量上来的时候就没办法马上接上,之前积累下来的‘领坡岩茶’名片,可能很快就不保了。”
陈起妍听了乔家明的分析,想到自己在现世的经历。
不光是经济腾飞时期的送礼文化,就连90后、00后也在有消费能力后热衷于各种新式茶饮。
而且不管哪个年代,大多数人在消费时都倾向于购买名牌产品。
如果在八九十年代就把“领坡岩茶”的名片打出去,且接续种植保持质量,那以后的销路就不用愁了。
“我有一个办法能够协调种粮和产茶!”陈起妍突然站起来。
谷萝萝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27R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