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文化振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清明的雨丝缠在老槐树的新枝上时,我蹲在文化室整理旧报纸,虎子举着从县城捡来的电影海报,上面印着《白毛女》的剧照。张桂兰抱着一摞红绸子进来,绸子边缘还带着裁缝铺的线头:"霞霞,这玩意儿真能做演出服?"

"能。"我摸了摸粗糙的布料,想起现代舞台上的华服,"裁成秧歌服,再缝上些亮片——用碎镜子片就行。"

她忽然从兜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野菊花:"给你泡水喝,昨儿熬夜抄剧本,眼都红了。"

立夏的傍晚,晒谷场中央竖起了木旗杆,陈老师用毛笔在横幅上写下"向阳村文艺宣传队"。王知青调试着从县文化馆借来的手风琴,李大海用木工废料做了个简易戏台,台角刻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小字。

首场演出那天,张桂兰穿着新改的红绸衣,腰间系着我用向日葵花瓣染的黄腰带,在后台首转圈:"俺这辈子还没穿过这么鲜亮的衣裳......"

"婶,您一会儿演《红灯记》里的李奶奶,"我给她别上自制的银发髻,"记得拍桌子时轻点,那是爹新做的道具。"

幕布——其实是块洗干净的白床单——升起时,台下挤满了邻村赶来的乡亲。虎子扮演的小铁梅举着红灯,跑上台时差点被长袍绊倒,却在看见我比的加油手势后,立刻站稳了脚跟。张桂兰一拍桌子,台词洪亮:"孩子,咱们的家,是压不垮的!"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赵大爷抹着眼泪说:"比县剧团演得还好!"我看见李大海坐在台下,手里攥着旱烟袋,却忘了抽,目光紧紧盯着台上的张桂兰。

芒种时节,我们成立了"田间诗社"。陈老师用草纸订成诗本,村民们把劳动中的感悟写成顺口溜。王知青的《播种者》写着:"铁犁划开春天的皮肤,种子在泥土里读秒等待",赵大爷的《拾穗》则是:"弯腰不是屈服,是与土地的对话"。

"小李校长,"周婶攥着皱巴巴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俺写的是喂鸡的事儿,能念吗?"

"当然能。"我接过纸,大声念道:"清晨撒把谷,母鸡咯咯呼,翅膀扑棱起,日出照汗珠。"

台下响起欢呼声,周婶的脸涨得通红,却在小花给她戴上自制的纸花环时,忽然笑出了眼泪。

小暑的夜晚,我们在晒谷场放露天电影。县电影队的同志扛着放映机来的时候,张桂兰特意杀了只鸡,非要留他们吃饭。幕布挂在老槐树上,当《地道战》的光影映在墙上时,虎子举着木枪模仿民兵队长,小花把红绸子系在竹竿上,当成信号灯挥舞。

"霞霞,"李大海蹲在我旁边,看着银幕上的英雄,忽然说,"你娘当年也爱看戏,可惜......"

"现在咱们自己能演了。"我望着他鬓角的白发,"以后每月都放电影,让孩子们知道,咱们的祖辈有多了不起。"

秋分的运动会上,我们用稻草扎了跨栏,用木犁改造成拔河绳。张桂兰报名参加跳绳比赛,鞋底的补丁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却在跳出每分钟八十下的成绩时,赢得了全场欢呼。王知青的跳远比赛更是轰动,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运动裤,跳出了三米二的好成绩,把生产队长惊得首摸后脑勺:"这小子,比俺家的骡子蹦得还远!"

霜降那天,我们举办了首届"乡土文化展"。展台上摆着赵大爷的剪纸——他剪的向日葵栩栩如生,张桂兰的刺绣鞋垫上绣着"五谷丰登",虎子用废铁丝做的拖拉机模型旁边,贴着他写的作文《我的理想》。最显眼的是陈老师用麦穗编的五角星,挂在展厅正中央,下面摆着村民们交来的老物件:纺车、粮票、生锈的军功章。

"这枚军功章是俺爹的,"王大军红着眼圈说,"他说等胜利了就回家种地,可惜......"

我轻轻抚摸着军功章上的锈迹,忽然想起墙上的标语"不忘初心"。转身对虎子说:"把这些故事都记下来,以后讲给你的孩子们听。"

冬至的文化节上,张桂兰第一次登上主席台,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念《村民文化公约》。她的手在发抖,却在看见台下村民们信任的目光时,声音逐渐坚定:"我们要爱祖国,爱劳动,也要爱自己的文化......"

李大海坐在台下,偷偷用袖口擦眼睛,旁边的赵大爷使劲儿鼓掌,震得旱烟袋都掉了。我望着台上的张桂兰,想起她第一次骂我"傻子"时的模样,忽然明白,文化振兴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几场演出、几次展览,而是让每个村民都能在自己的故事里,看见尊严与力量。

春节的爆竹声中,我们的文艺宣传队被邀请到公社演出。张桂兰穿着新做的蓝布制服,胸前别着"文化委员"的徽章,李大海背着木工箱,里面装着临时改制的道具。临行前,她往我兜里塞了块水果糖:"霞霞,到了公社别紧张,你可是咱们村的骄傲。"

汽车驶离村庄时,我望着窗外飞退的麦田,想起晒谷场上的幕布、诗社的草纸、运动会的稻草跨栏。这些看似简陋的物件,却承载着一个村庄的精神觉醒。当张桂兰们在舞台上绽放笑容,当虎子们在诗行里寻找远方,这片土地便有了灵魂的厚度,有了抵御时光侵蚀的力量。

李霞,你看,我们曾在生存的泥沼里挣扎,如今却在文化的沃土上种花。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乡土记忆,那些被苦难磨钝的艺术感知,正在我们手中重新焕发生机。而这,或许就是最动人的振兴——不是推倒重来的颠覆,而是让每个平凡的灵魂都能在文化的长河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