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李霞蹲在村东头的老槐树下,看着一队自驾游车辆沿着土路驶来,车顶行李架上的帐篷和渔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摸了摸胸前的"福星村旅游导览图"胸牌,卡片边缘还带着昨夜赶工的毛边——这是虎子用废旧宣传单背面打印的。
一、荒坡变花园
村后那片曾被废弃的荒坡,如今己种满了各色花卉。李霞当初站在坡顶,看着遍地的盐碱壳和稀疏的野草,忽然想起林木森说过的"景观生态修复"理念。"撒上野花组合种子,"她对疑惑的村民们解释,"既能固土降盐,又能变成花海。"如今二月兰、波斯菊、金鸡菊次第开放,形成了从坡顶到水库的七彩花带。
采摘园的规划充满巧思。虎子用GPS定位系统划分区域,红色地块种草莓(覆盖黑色地膜防杂草),蓝色地块种小番茄(搭着竹制攀爬架),黄色地块是甜瓜(铺着反光膜增甜)。每个田垄前立着二维码牌,扫码可查看种植日记:"4月5日,张桂兰阿姨给草莓授粉" "4月10日,虎娃爹修补防虫网"。
二、窑洞焕新貌
赵大爷家的窑洞改造堪称典范。李霞请来县城的设计师,保留土炕和窑洞结构的同时,加装了地暖系统和隔音玻璃。墙上挂着老犁耙、纺车等农耕器具,窗台上摆着张桂兰腌制的葵花籽罐头,炕头的柳编筐里放着全麦面包制作教程。最妙的是窑洞外的露台,用旧磨盘铺成地面,摆着两张木桌,桌上的玻璃罐里插着新鲜向日葵。
"俺这辈子没想过,土窑洞能变成城里人抢着住的'星空民宿'。"赵大爷摸着新砌的砖石墙,旱烟袋上的红丝带随着激动的心情轻轻晃动。试营业当天,他特意穿上对襟褂子,在门口摆了盆虎娃娘绣的"欢迎光临"鞋垫。
三、体验式农耕
麦田体验馆里,游客们排着队等待磨面。李霞设计的"五个一"体验套餐大受欢迎:亲手磨一斤面粉、摘一束向日葵、钓一尾水库鱼、做一份全麦饼干、听一段盐碱地重生故事。虎娃穿着蓝布衫,戴着瓜皮帽,教孩子们用石磨磨面:"要顺时针转,就像给大地梳头。"
最受欢迎的是"麦田认养"项目。游客在APP上选定一块20平方米的麦田,取名"希望田""丰收田",插上定制木牌。赵大爷作为"麦田管家",定期通过首播向认养人汇报生长情况。某个周末,一位认养了"笑笑田"的小女孩跟着父母来探望,看见麦苗上的蚜虫,急得首哭,首到李霞请来赤眼蜂"虫虫卫士",她才破涕为笑。
西、舌尖上的乡愁
张桂兰的农家乐厨房永远飘着香气。她研发的"盐碱地重生宴"成了招牌:葵油炒土鸡蛋(蛋黄如向日葵般金黄)、全麦面蒸槐花(面香混着花香)、水库鱼炖豆腐(豆腐用全麦粉勾芡)。最绝的是"忆苦思甜饼",用改良前的盐碱地麦麸混合如今的全麦粉制成,游客咬第一口皱眉头,再尝却品出麦香,纷纷拍照发朋友圈。
"婶,这饼咋越吃越香?"一位年轻游客举着饼问。张桂兰擦了擦手,笑着说:"因为里面有咱村的过去和现在啊。"她身后的灶台上,铝锅里的小米粥咕嘟作响,那是用村里新引进的耐盐小米熬的,米粒颗颗,浮着一层厚厚的米油。
五、星空下的课堂
夜晚的水库边,虎子支起投影仪,幕布上播放着《土壤的秘密》科普片。游客们坐在折叠椅上,手里捧着张桂兰送的烤全麦饼干,看着蚯蚓在土壤里翻耕的画面。陈老师客串讲解员,手里举着土壤剖面模型:"大家脚下的土地,三年前还是白茫茫的盐碱地,现在能长出这么好的庄稼,靠的是科学和汗水。"
篝火晚会上,赵大爷即兴唱起了老民谣,虎娃用电子琴伴奏,传统旋律里融入了现代节奏。火光中,游客们手拉手跳起圆圈舞,春桃趁机推销起明早的日出观花活动:"五点半在花海栈道集合,有露珠的向日葵最漂亮!"
六、成长的烦恼
产业延伸并非一帆风顺。首批游客离开后,李霞收到几条建议:"民宿卫生间太小""采摘园缺少遮阳棚""体验项目排队太久"。她立刻召开村民大会,把问题逐条写在黑板上。赵大爷看着"卫生间扩建"需要三万元预算,旱烟袋在手里转得飞快:"要不先用俺的养老钱?"李霞摇头:"咱们申请乡村旅游扶持资金,再发动村民义务投工。"
虎子设计了"游客贡献值"系统:主动帮忙除草的游客可兑换农产品优惠券,提出有效建议的游客被聘为"荣誉村民"。一位建筑设计师游客提出用秸秆砌块扩建民宿,既环保又省钱,被李霞当场采纳,邀请他免费住一个月窑洞做设计回报。
七、希望的延伸
立夏那天,"福星村乡村旅游"正式上线旅游平台。虎子制作的宣传视频里,金色的麦田与七彩的花海交织,赵大爷赶着羊群走过木栈道,张桂兰的手在石磨上转动,最后定格在李霞的笑脸:"欢迎来到福星村,这里有土地的故事,也有你的故事。"
首批上线的50间民宿三天售罄,采摘园预约排到了芒种之后。李霞站在村部楼顶,看着蜿蜒的土路上又有几辆大巴驶来,车身上"乡村振兴考察团"的字样格外醒目。她摸出玻璃珠,在阳光下转动,五彩光斑落在远处的风车和光伏板上,像撒了把科技与自然共生的星子。
手机在兜里震动,林木森发来消息:"省文旅厅把你们村纳入'科技兴农旅游示范线路'了!"李霞笑了,回复:"下一步想做农业科普研学,带孩子们看种子发芽。"她望向塬顶,那里新立的"福星村欢迎您"牌坊在风中矗立,牌坊上的向日葵雕塑正对着太阳的方向,仿佛在指引着什么。
夜风带来阵阵花香,李霞听见农家乐里传来游客的笑声,虎娃在教小朋友辨认不同的麦苗,赵大爷的旱烟袋火星明灭,他正在给游客讲当年堵坝的故事。这一切,都让她坚信,当农业不再局限于种植与加工,而是成为一种可体验、可参与、可传承的生活方式时,乡村的生命力便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而她,将继续做那个在土地与星空之间架桥的人,让福星村的故事,随着每一阵风,每一粒种子,飘向更远的远方。
作者“生活写纸”推荐阅读《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