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浅月在医馆坐诊时,发现一种传染性极强的高热病症在城中蔓延,许多百姓深受其苦。连日来,医馆门槛几乎被踏破,病人们或被家人搀扶,或躺在担架上被抬来,一个个面色潮红、咳嗽不止,即便隔着厚重的布巾,高热带来的灼人气息仍扑面而来。
她翻看着厚厚的医案,眉头紧蹙,对着身旁的学徒叹气:“这病症来势汹汹,按传统方子医治收效甚微,再不想出办法,不知还要折损多少性命。”说话间,又有家属哭嚎着冲进来:“大夫!快救救我家孩子,他烧得首说胡话!”苏浅月快步上前查看,只见孩童双目紧闭、呼吸急促,稚嫩的小脸烧得通红,她摸了摸孩子滚烫的额头,心中满是不忍。送走这家人后,她站在医馆门口,望着街道上零星几个裹着厚衣匆匆走过的行人,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研制出能克制这病症的药。”
她一头扎进药室日夜钻研,将各种药材进行配比试验。药室内,药香、焦糊味混杂,炉火昼夜不熄。萧逸寒看着她熬得通红的双眼,心疼地端来热粥:“先吃点东西,身子熬坏了如何救人?”苏浅月却顾不上抬头,一边搅拌药罐一边说:“等找到解药,我自然会好好吃饭。这些天又新增了十几例,不能再拖了!” 她的声音沙哑,发丝凌乱地垂在脸颊两侧,身上的衣衫也沾着药渍。为了一个药材配比,她常常反复查阅古籍,在烛光下写写画画,困了就趴在桌上小憩片刻,醒来又继续投入研究。有时,她会突然兴奋地跳起来:“或许可以试试把这两味药的剂量调换!”可试验后又往往失望地摇头。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苏浅月终于研制出一种新药,但还需要临床试验。她盯着药碗里黑褐色的药液,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紧张,语气坚定:“我是大夫,更清楚其中的风险。只有确定安全有效,才能给百姓服用。”萧逸寒立刻急了,猛地拦住她,双手紧紧握住她的肩膀,目光中满是担忧:“不行!万一有危险怎么办?这药从未试过,不能拿你的命冒险!你可知,若你有个三长两短,我……”他的声音哽咽,说不下去。
苏浅月握住他的手,目光温柔却坚决,轻轻抚摸着他因焦急而皱起的眉头:“你在战场上出生入死都不怕,我试药又有何惧?百姓等不起了,若我都不敢试,又怎能让他们安心服用?还记得出征时,你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我虽担心,却也全力支持你,因为我知道那是你的使命。如今,研制解药、救治百姓就是我的使命,你就像我在战场上的铠甲,在身后支持我,好不好?”在她的坚持下,毅然端起药碗一饮而尽,苦涩的药液滑入喉咙,她却没有皱一下眉头。
接下来的几天,萧逸寒寸步不离地守着她,时不时紧张地问:“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头疼吗?身上发冷还是发热?”他守在床边,眼神一刻也不敢离开她,困了就强撑着,实在撑不住了,就趴在床边打个盹,一有动静立刻惊醒。苏浅月看着他疲惫又焦急的模样,心中满是感动,总是强打精神安慰他:“我没事,别担心。你看,我能吃能喝,这药很安全。”但萧逸寒仍不放心,亲自为她煎药、试药,甚至派暗卫快马加鞭去请京城最有名的大夫前来诊断。
幸运的是,新药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苏浅月的身体也没有不适。她立刻在医馆中挑选了几位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试验。她握着患者的手,眼神中满是关切与鼓励,轻声安抚道:“别害怕,这药我自己试过,会没事的。你只要放宽心,按时服药,很快就能好起来。”为了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她几乎住在了医馆,每隔一个时辰就去查看患者的体温、脉象,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患者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苏大夫,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喝了药后,我感觉身上的劲儿都回来了!”
新药很快在城中推广开来,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百姓们纷纷来到医馆,对着苏浅月感恩戴德,有人送来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有人带着亲手做的糕点,还有人跪在地上磕头致谢。萧逸寒看着忙碌的妻子,既骄傲又心疼,低声呢喃:“我的月儿,永远都是最勇敢的。”而苏浅月看着逐渐恢复生气的街道,看着康复的百姓们脸上的笑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她知道,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就是她此生最坚定的追求。
(http://www.220book.com/book/2N9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