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阳春三月,大观园内桃红柳绿,莺啼燕语。沁芳桥下的溪水潺潺流淌,带着几片落花蜿蜒而去。暖风拂过,垂柳依依,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这日清晨,贾母兴致颇高,吩咐鸳鸯:“去把姑娘们都叫来,今儿天好,咱们放风筝去!”
消息传开,园中顿时热闹起来。丫鬟们忙着翻箱倒柜,找出各色风筝;小厮们则在空地上来回奔跑,试放风筝。
黛玉正在潇湘馆内临帖,闻讯放下笔,对紫鹃笑道:“这倒是个雅事。”
紫鹃忙去取来一个精致的蝴蝶风筝,翅上绘着淡粉色的花纹,触须轻颤,栩栩如生。
“这还是去年宝二爷特地让人从苏州捎来的,一直没舍得放。”紫鹃笑道。
黛玉轻轻抚过蝴蝶翅膀,眼神恍惚:“难为他记得我喜欢蝴蝶。”
正说着,宝玉一阵风似的闯进来,手里拎着个五彩斑斓的凤凰风筝。
“林妹妹快看!这是我让茗烟新扎的,可还入得眼?”他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眼神亮晶晶的。
黛玉细细打量那风筝,见凤凰展翅,尾羽飘逸,彩绘精致,不由点头:“果然是好手艺。只是这凤凰太过招摇,不如我的蝴蝶清雅。”
宝玉笑道:“妹妹的蝴蝶固然清雅,可我这凤凰才配得上今日的兴致。”
二人说笑着往园中空地走去。
此时空地上已是人头攒动。宝钗携着个大雁风筝款款而来,那风筝造型古朴,羽翼,与她端庄的气质相得益彰。
探春远远地就听见她的笑声:“我这儿有个软翅子大凤凰,今儿定要放得最高!”
惜春跟在她身后,手里拿着个美人风筝,安静地笑着。
贾母被鸳鸯搀扶着,看着眼前热闹景象,满面红光。她特地选了个大鱼风筝,取“年年有余”的吉兆。
“政老爷怎么没来?”贾母四下张望。
王夫人忙回道:“老爷一早就去衙门了,说是公务繁忙。不过特地嘱咐,把他那个龙风筝拿来放放,讨个吉利。”
贾母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孙辈,忽然注意到站在角落的宝琴,她手里拿着个少见的大红蝙蝠风筝,鲜艳夺目。
“宝琴这孩子,总有些稀奇玩意儿。”贾母笑道,“过来让我仔细瞧瞧。”
宝琴乖巧地上前,将风筝呈上。薛姨妈在一旁解释道:“这是她哥哥特地从南边带来的,说是寓意洪福齐天。”
众人啧啧称奇,唯有黛玉远远站着,眼神黯淡了一瞬。
风筝陆续升空。宝玉的凤凰迎风直上,五彩斑斓的尾羽在蓝天中格外醒目。他专注地放着线,时不时看向身旁的黛玉。
黛玉的蝴蝶风筝也渐渐升高,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宛若真蝶。她仰头望着,忽然一阵急风袭来,风筝剧烈摇晃。
“快收线!”宝玉急忙提醒。
黛玉手忙脚乱地收着线,却不慎被线割伤了手指。
“哎呀!”她轻呼一声,指尖已渗出血珠。
宝玉立刻丢开自己的风筝,抓起她的手:“怎么这么不小心?”说着,竟自然而然地将她受伤的手指含入口中。
黛玉顿时满脸绯红,急忙抽回手:“你你这人”
一旁的宝钗看见这一幕,眼神暗了暗,却仍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她的大雁风筝稳稳地在空中盘旋,一如她平日的稳重。
探春的软翅子大凤凰已放得极高,她兴奋地喊道:“你们快看!我的风筝最高!”
谁知话音未落,远处忽然飘来另一只凤凰风筝,与她的缠绕在一起。
“这是谁的风筝?”探春惊讶地问。
麝月忙回道:“听说是南安郡王府的姑娘们在隔壁园子里放风筝呢。”
两只凤凰在空中纠缠不休,线越缠越紧。探春努力想将它们分开,却无济于事。
这时,一直沉默的惜春忽然开口:“三姐姐,既然分不开,不如剪断了吧。”
探春怔了怔,望着空中纠缠的风筝,忽然有些怅然:“好不容易放这么高”
贾母见状,笑道:“傻孩子,放风筝本就是图个吉利。风筝走了,就是把晦气带走了,这是好事。”
宝玉闻言,也拿起小剪子:“既如此,我也把风筝放了吧。”
他一剪子剪断线,那五彩凤凰顿时随风远去,越飞越远,最终化作一个小点,消失在天际。
众人纷纷效仿,剪断风筝线。黛玉的蝴蝶、宝钗的大雁、宝琴的红蝙蝠,一个个都随风而去。
唯有探春,望着远去的凤凰,久久不语。
宝玉走到她身边,轻声问:“三妹妹怎么了?”
探春回过神,勉强一笑:“不知怎的,看着风筝远去,心里空落落的。许是我想多了。”
这时,晴雯匆匆跑来,手里还拿着个未放的风筝,见大家都已剪断线,懊恼道:“我来晚了!你们怎么都放了?”
宝玉笑道:“你来迟了,晦气都让我们带走了,你今年必定顺利。”
梦幻旅游者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梦幻旅游者最新章节随便看!晴雯撇撇嘴:“二爷就会取笑人。”
黛玉看着晴雯,忽然想起什么,对紫鹃低声道:“去把我那个备用的风筝拿来给晴雯放吧。”
紫鹃应声而去。不一会儿,晴雯的风筝也升空了,却因放得太急,线突然断了,风筝飘飘摇摇,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这”晴雯呆立当场。
chapter_();
众人忙安慰她,说是替她带走了晦气。可黛玉望着风筝消失的方向,心中莫名一紧。
放风筝的活动渐渐散了,大家三三两两地往回走。宝玉故意落在最后,等黛玉过来。
“妹妹今日似乎不太开心?”他关切地问。
黛玉摇摇头,望着远处天空中最后几个黑点,轻声道:“只是觉得,这风筝就像人生,起起落落,终究是一场空。”
宝玉心中一痛,忙道:“妹妹又说傻话了。明年春天,咱们再一起放风筝,年年如此,岂不美好?”
黛玉微微一笑,却不答话。
二人并肩走在桃树下,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落在他们的肩头。
“宝姐姐的大雁风筝,倒是很像她。”黛玉忽然说。
宝玉点头:“宝姐姐一向稳重。”
“那我的蝴蝶呢?”黛玉侧头看他。
宝玉认真想了想:“蝴蝶美丽却短暂,不如妹妹做我的凤凰,与我比翼双飞。”
黛玉脸一红,嗔道:“又胡说了。”
他们不知道,就在不远处,宝钗静静地站在假山后,听着他们的对话,手中的帕子不自觉地绞紧。她的大雁风筝虽然稳重,却终究不及凤凰耀眼,不及蝴蝶惹人怜爱。
当晚,黛玉在潇湘馆内临窗独坐,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白日里风筝远去的景象。,在纸上写道:
“蝶梦随风去,鸢缘一线牵。
谁知天外客,不是再来缘。”
写罢,她轻轻叹息,将纸折好,收入匣中。
与此同时,探春在秋爽斋内也难以入眠。她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一弯新月,想起白日里与陌生风筝的纠缠,没来由地一阵心慌。
侍书见状,轻声问:“姑娘怎么了?”
探春摇摇头:“只是觉得,那风筝像极了我的命运。今日与它缠绕,明日不知飘向何方。”
侍书笑道:“姑娘想多了,不过是放风筝而已。”
探春不语,心中却隐隐有种预感,她的命运,将如那断线的风筝,远离这片繁华之地。
宝玉回到怡红院,兴冲冲地让袭人备纸研墨,他要画下今日放风筝的景象。
“特别是林妹妹放蝴蝶风筝的模样,定要画下来。”他兴奋地说。
袭人一边研墨,一边试探道:“宝姑娘今日的大雁风筝也很别致。”
宝玉点头:“宝姐姐的风筝自然是大气的,只是”他顿了顿,“不如林妹妹的灵动。”
袭人不再说话,心中却为宝钗感到一丝不平。
夜深人静,大观园沉入梦乡。的婆子们还在低声闲聊:
“听说今日政老爷的龙风筝放得最高。”
“可惜老太太没看见…”
“宝二爷和林姑娘的风筝是一起放的…”
“探春姑娘的风筝和外面的缠上了,可不是好兆头…”
她们的对话随风飘散,如同那些断了线的风筝,不知去向。
次日清晨,黛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子,望向湛蓝的天空,仿佛在寻找昨日风筝的踪迹。
紫鹃端水进来,见她如此,笑道:“姑娘还想着昨天的风筝呢?”
黛玉轻声道:“不知它们都飞到哪里去了。”
“自然是飞到该去的地方了。”紫鹃安慰道。
黛玉不语,心中却浮现一丝不祥的预感。那些远去的风筝,仿佛预示着她们不可知的未来。
几天后,宝玉来找黛玉,神秘地说:“妹妹可知那日与三妹妹风筝缠绕的是谁家的?”
黛玉摇头。
“是南安郡王府的,”宝玉压低声音,“听说他们府上正要议亲”
黛玉顿时明白了什么,二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春日正好,百花争艳,可大观园中人的命运,却如同那断线的风筝,即将各分东西,再难相聚。
黛玉轻轻吟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忙捂住她的嘴:“妹妹又说不吉利的话了。”
黛玉推开他的手,苦笑:“你我都知,这园中的繁华,终有散尽的一天。就像那风筝,飞得再高,也终究要落下。”
一阵风过,满树梨花纷纷扬扬,如下了一场春雪。
宝玉怔怔地看着飘落的花瓣,忽然明白了黛玉话中的深意。他伸手接住一片花瓣,轻声道:“即便落下,也曾绚烂地飞过。”
黛玉望着他,眼中泪光闪动:“只怕飞得太高,跌得太重。”
二人沉默相对,唯有风声过耳,如泣如诉。
(http://www.220book.com/book/36G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