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办。”
姜大贵思绪比较活络,几乎是姜夏说完立马道。
“咱们不是在挖土豆嘛,我们把村民叫过来围观。”
“村民们亲眼看到,肯定会相信我们的。”
姜夏正有此意,她满意点头。
她这个二哥脑子还是好使的。
姜老头两人也赞同,“就这么办,大富你去叫村民过来。”
姜大富“诶”了一声,转身就要去叫村民。
刚转身,他就跟村民来了个面对面。
得了,这下不用叫了。
早在姜大贵嚎叫那一刻,附近的村民都好奇涌过来。
村民们好奇看向姜家地里那抹绿,眼里充满了探究。
姜家人在11月播种土豆,他们都知道。
只是他们不知道“土豆”为何物,只知道姜家那光秃秃的地里长满了半亩绿叶。
开得格外茂盛、喜人。
每逢路过姜家田地,他们都习惯性看两眼。
只是见那绿苗只长叶子开花,不结果的。
他们便没了兴致。
就在他们快忘了这茬事,没成想就在刚刚,他们犁地时突然听到姜大贵那嚎叫声。
脑子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双腿就八卦走了过来。
刚靠近,就撞上姜大富。
“大富,你们家土豆结果了?”
赵鹏好奇往他身后探头,“刚刚听到大贵叫了……说啥子好多土豆。”
“赵叔,我们正准备叫你们呢。”没等姜大富说话,姜夏走了过去。
“因缘巧合之下,我买了一种名为“土豆”的种子播种。”
“卖土豆的老爷爷说这土豆亩产量达1000,我不信邪就买来种。”
话音一落,村民们倒抽一口气,随即哗然一片。
“亩产量1000?那老头也太会吹牛了吧。”
“咱们国家最高亩产量才500,撒谎也不掂量掂量下。”
“就是,小夏你肯定是被人诓骗了。”
见村民们不信,姜大贵冲上去拽住赵鹏的手往土豆地走。
“是真的。”
“我刚刚就挖了一锄头,就挖出来这么多土豆。”
赵鹏顺着姜大贵手指方向看去,瞳孔一点点扩大。
呼吸不由急促起来。
他也是“见多识广”的老泥腿了,自然能知道这半亩地能挖出多少的量来。
其他村民好奇上前,几乎都在看到土豆那一刻屏住呼吸。
他们种了这么久的地,是真是假,他们一眼就看出来。
姜夏刚说的话,十之八九是真的。
不过也有村民质疑,“碰巧只是运气好,万一其他都没结果呢?”
姜大富开口,“若是大家不信,可以看我们挖。”
“这土豆就种在地里,你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做不了假。”
话毕,姜老头四人动作整齐划一蹲下手动挖土豆。
随着一串串土豆从地里被挖出来,村民们坐不住了。
撸起袖子,也跟着一起挖。
边挖边嗷嗷大叫。
“天呐~这一株土豆苗得有几十斤土豆咧~”
“嗷呜,我这一株也有好多土豆。”
“我这株也是。”
惊呼声此起彼伏,带着喜悦回荡在天地间。
有了村民的加入,半亩土豆很快就挖完了。
直到众人看到眼前堆成小山的土豆,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种了这么久的地,还是头一次见到亩产量这么高的农作物。
继上次在山上挖山药后,杏花村村民再次被震撼到。
赵鹏双拳不自觉握紧,双眼死死盯着那一堆堆“小山”。
若是他们家也能种上这土豆……
家里四个孩子说不定都能吃上肉,还都能上私塾了。
现场不止赵鹏一个人这么想,其他人也这么想。
亩产量高,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也高。
大家思绪活络,都在想要怎么跟姜家人开口讨要这土豆种子。
姜夏见状便知道事情成功了一半,她静静站着不说话。
等着村民主动开口。
被动哪有主动快?
只有村民从心里相信,她才能劝说大家换水稻种子。
姜老头三人见姜夏不说话,也跟着不语。
无形中,姜家人似乎已经把她当做主心骨。
气氛一时有些安静,谁也不愿先开口。
见都没人问,赵鹏深吸一口气上前,脸上堆满笑容。
似乎是怕把姜夏吓到,声音放得很轻柔。
就像在哄婴儿睡觉般。
“小夏,这土豆你是在哪里买的?我也想种。”
正所谓有了第一个,很快便有了第二个。
村民们一个个陆续开口询问。
“小夏,我们家也想种这土豆。”
“我们家也是……”
一时间,村民把姜夏团团围住,场面热闹非凡。
面对村民的疑惑,姜夏早就想好了说辞。
她笑了笑说。
“我也是运气好,碰巧就在镇上遇到那个老爷爷。”
“不过那老爷爷不常出来,怕是不好买。”
闻言,村民们很是失望。
“但是……”
“!!!”
赵鹏眼冒金光,“但是什么?”
“但是那老爷爷说跟我有缘,这个月会拿种子来。”
“那老爷爷家有水稻种子,还有各种蔬菜种子。”
“你们若是想买,我到时可以问问老爷爷。”
听到有水稻种子卖,村民们瞬间像打了鸡血般。
丝毫没有怀疑姜夏的话。
“小夏,我家要水稻种子。”
“我家也是。”
“加我们家一个……”
“水稻种子多少钱?”
“我们都留有水稻种子了,就没必要花钱买了吧。”
就在众人激动喊话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瞬间让村民们冷静下来。
是啊,他们每家每户都留有水稻种子,家里钱本就不多。
若是买了亩产量依旧是那么低,那岂不是浪费钱了?
“水稻种子比较便宜,3文1斤。”
“至于亩产量……跟土豆一样。”
“那老爷爷说了,每种农作物的亩产量都是1000。”
“!!!”
闻言,村民刚刚冷静下去的心再度疯狂跳动。
一个个瞪大眼睛,对自已听到的话感到难以置信。
亩产量1000,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若是他们家里的地全都种上这种水稻,那今年春收他们就发了。
正如杏花村村民所想那样,彼时大夏朝各个地方都在闹旱灾。
粮食极度紧缺。
杏花村收割上来的稻米,很快便一销而空。
在其他人啃树皮、吃野草之际,他们久违吃上了新鲜的肉。
然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4WS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