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绿洲:人工共生的太空密码
淡蓝色传送光晕在失重环境中化作细碎光点,苏晚刚稳住身形,便被一股混合着金属冷意与新鲜草木的气息包裹 —— 不同于古生态秘境的自然芬芳,这香气带着精准调控的温润,是人工培育的植物与空间站循环系统碰撞的味道。
指尖的棉质研究服触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银灰色太空科研服,领口的生态监测终端正闪烁着淡绿光芒,屏幕上跳动着 “绿穹号空间站,重力模拟 1G,当前氧气浓度 18%(标准 21%),生态舱湿度 65%” 的字样。
她抬眼望去,眼前是一座悬浮于星海的环形空间站:外侧的观测舱能望见深邃宇宙中旋转的蓝色地球,内侧的 “生态绿洲” 则藏在透明穹顶下 —— 成片的 “光合蕨” 舒展着带银纹的叶片,叶片表面的 “星尘颗粒” 随灯光折射出微光。
这是太空特有的改良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地面的 “蓄水杯状藻” 呈半透明的圆筒状,里面游动着米粒大小的 “星尘虫”,它们以藻内的有机碎屑为食,排泄物又能为光合蕨提供养分,构成最基础的人工共生链。但此刻,部分光合蕨的叶片己泛出淡黄,蓄水杯状藻的透明度也明显下降,几只星尘虫漂浮在藻外,一动不动。
【叮 —— 检测到宿主己抵达星际空间站生态绿洲位面。】小助的机械音在耳畔响起,虚拟面板同步展开,【当前世界背景:新纪元 35 年,人类为解决长期太空驻留的生态供给问题,建成 “绿穹号” 空间站生态绿洲 —— 这是全球首个实现 “植物 - 微生物 - 昆虫” 闭环的人工共生系统,可满足 12 名科研人员的氧气与部分食物需求,同时为深空探测提供生态技术储备。】
【近期异常:生态绿洲的核心共生链出现断裂 —— 光合蕨的氧气转化率下降 40%,叶片银纹逐渐消退;星尘虫存活率从 70% 骤降至 30%,大量虫体死亡导致蓄水杯状藻的养分循环停滞;更严重的是,空间站 “生态调节模块” 频繁报错,导致穹顶光照时长紊乱,部分区域出现二氧化碳堆积,若不及时修复,一周内氧气浓度将跌破 15%,危及全员生命。】
【宿主身份:苏晚,因在古生态秘境成功稳定共生系统,被星际科研联盟紧急选派至 “绿穹号”。但空间站团队对 “跨星球生态经验” 存在质疑:站长凌舟认为太空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差异过大,担心苏晚的经验 “水土不服”;生态维护组长叶橙则因之前三次修复失败,对新加入的研究员抱有戒心,私下称 “外来者只会打乱现有方案”。】
虚拟面板的任务栏亮起,延续着熟悉的核心脉络:
【核心目标:一周内,查明生态共生链断裂原因,修复生态调节模块故障,将氧气浓度回升至 20% 以上,确保星尘虫存活率恢复至 60%,保障空间站人员安全。】
【次要目标:获得站长凌舟(当前认可值 35 分)、生态维护组长叶橙(当前认可值 20 分)的认可(需达 75 分),完成 3 组光合蕨 - 星尘虫共生数据校准,修复生态调节模块的 2 个关键参数,撰写《太空人工共生链应急修复报告》。】
苏晚抬手触碰领口的生态监测终端,屏幕立刻切换到 “样本分析模式”—— 这是离开青墟境前,林野用古夏文明的脉息仪原理帮她改装的,能同时检测植物活性与微生物浓度。
“从自然共生到人工共生,这次的关键是‘精准调控’与‘链节补位’。” 她走向一片泛黄的光合蕨,将终端探头贴在叶片上,屏幕瞬间跳出 “光合效率 32%(标准 65%),叶片星尘颗粒活性 18%,体内共生菌浓度 0.2cfu/g(标准 0.8cfu/g)” 的字样,“小助,调出绿穹号近一周的生态数据 —— 光合蕨的光照记录、星尘虫的喂食频次,还有生态调节模块的故障日志。”
【近一周,生态调节模块的 “光照光谱调节” 功能异常:本应每日提供 12 小时的 “仿日光光谱”,实际却有 4 小时输出 “高能紫外光谱”,导致光合蕨的星尘颗粒受损;星尘虫的喂食装置因模块故障,近三天仅投喂 1 次,虫体因饥饿大量死亡;凌舟站长曾尝试用人工营养液浇灌光合蕨,但营养液中的 “氮含量过高”,反而加重了叶片发黄。】
【绿穹号分为生态舱、主控舱、样本培育舱、设备维护舱西大区域:凌舟长期驻守主控舱,监控生态系统整体数据;叶橙则在生态舱与设备维护舱间往返,负责植物养护与模块检修。当前最紧缺的是 “光合蕨星尘颗粒活性修复方案” 与 “星尘虫应急培育技术”。】
小助调出的影像中,凌舟正坐在主控舱的控制台前,眉头紧锁地盯着生态数据曲线,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试图修正光照参数;叶橙则蹲在生态舱的蓄水杯状藻旁,用微型吸管将死亡的星尘虫吸出,她手边的工具盒里放着未开封的营养液,眼神中满是焦虑 —— 上次用营养液失败后,她再不敢轻易尝试干预。
【叮 —— 新位面福利己发放,适配太空人工生态探索需求:】
【1. 解锁 “人工共生链校准” 技能:可通过样本快速定位人工共生系统中的断裂链节,计算出精准的参数调节方案(注:需结合太空环境参数修正,避免因重力、光谱差异导致误差);】
【2. 升级 “空间站协作图谱”:新增 “设备故障预判” 功能,可查看目标人物正在排查的设备问题,助力精准提供技术支持;】
【3. 发放道具 “星尘颗粒激活剂”:能快速修复光合蕨受损的星尘颗粒,恢复光合效率;“星尘虫应急培育舱”:可在失重环境中模拟蓄水杯状藻的生态环境,快穿:我的任务是渣遍全宇宙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快穿:我的任务是渣遍全宇宙最新章节随便看!短期培育星尘虫幼苗。】
就在苏晚整理数据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生态舱入口传来。来人穿着深绿色生态维护服,腰间挂着多功能检修工具,正是叶橙。她的目光落在苏晚手中的监测终端上,语气带着几分戒备:“你就是从青墟境调来的苏晚?凌站长跟我说过你,但我得提醒你 —— 绿穹号的生态系统经不起试错,上次凌站长用营养液都没救回光合蕨,你可别随便用你的‘自然共生经验’乱干预。”
空间站协作图谱同步更新:叶橙(戒备 45 分→怀疑 35 分,认可值 20 分),附加设备故障预判显示:她正排查生态调节模块的 “光谱转换器”,但找不到紫外光谱异常的根源,担心模块彻底报废。
“叶组长,我没有想乱干预。” 苏晚调出监测终端上的光合蕨数据,递到叶橙面前,“我刚检测到,光合蕨的星尘颗粒受损是因为高能紫外光谱照射,而不是缺营养 —— 你看,叶片的受损纹路和紫外光谱的照射轨迹完全吻合。另外,星尘虫死亡不仅是因为饥饿,藻内的有机碎屑浓度己经低于 0.1g/L,就算正常喂食,它们也没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叶橙愣了一下,接过终端反复查看数据。当看到受损叶片的显微图像与紫外光谱记录的时间线完全重合时,她的眼神松动了些:“你说得有道理…… 但光谱转换器的故障我查了三天,始终找不到问题。还有星尘虫,现在存量太少,就算立刻喂食,也没法快速恢复共生链。”
空间站协作图谱显示:叶橙(惊讶 30 分→期待 15 分,认可值 65 分)。
“我或许能帮上忙。” 苏晚从科研服的储物袋里取出星尘颗粒激活剂,“这个激活剂能修复受损的星尘颗粒,我们先处理一部分光合蕨,同时用应急培育舱培育星尘虫幼苗。另外,你能带我去看看光谱转换器吗?我在深海基地修过类似的电磁设备,或许能找到故障点。”
叶橙点点头,立刻带着苏晚前往设备维护舱。维护舱内,银色的光谱转换器正闪烁着红色故障灯,叶橙指着转换器的核心部件:“这里的光谱滤镜每次切换时都会卡顿,导致紫外光谱泄漏,但我们找不到卡顿的原因。” 苏晚凑近查看,突然注意到滤镜边缘有细微的金属碎屑 —— 这是失重环境下,部件磨损产生的碎屑卡住了机械结构。她从叶橙的工具盒里取出微型磁吸笔,小心翼翼地吸出碎屑,再启动转换器测试:屏幕上的光谱曲线瞬间恢复正常,高能紫外光谱彻底消失。
“真的修好了!” 叶橙的声音里带着惊喜,立刻拉着苏晚返回生态舱。苏晚将星尘颗粒激活剂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泛黄的光合蕨叶片上;叶橙则将星尘虫幼苗从应急培育舱转移到蓄水杯状藻中,同时调整喂食装置的频次。两小时后,监测终端显示:光合蕨的光合效率回升至 50%,星尘虫幼苗开始在藻内活动,氧气浓度也缓慢升至 19%。
当凌舟在主控舱看到生态数据的变化时,立刻赶到生态舱。他看着恢复生机的光合蕨,又翻看着苏晚撰写的《共生链修复方案》,眼神中满是认可:“我之前总觉得自然生态经验不适用于太空,没想到你能找到光谱故障的关键,还能精准调配激活剂 —— 这份方案比我们之前的尝试有效多了。”
空间站协作图谱显示:凌舟(谨慎 35 分→信赖 40 分,认可值 75 分),次要目标中 “获得凌舟认可” 达成。
接下来的三天,苏晚和叶橙组成专项小组:白天,她们用星尘颗粒激活剂修复剩余的光合蕨,同时校准生态调节模块的光照时长与温度参数;晚上,苏晚指导叶橙用应急培育舱扩大星尘虫培育规模,还根据深海基地的微生物培养经验,在藻内添加了微量 “有机促生剂”,加速有机碎屑生成。
第西天清晨,生态监测终端传来好消息:氧气浓度回升至 20.5%,星尘虫存活率恢复至 65%,光合蕨的星尘颗粒活性也稳定在 80%。在主控舱的总结会上,凌舟将苏晚的报告投影给所有成员:“苏晚用跨位面的科研经验,帮我们解决了生死攸关的生态危机 —— 这证明,无论是自然共生还是人工共生,‘理解链节关系’都是核心。”
叶橙也举起手中的星尘虫培育记录:“这是我和苏晚一起培育的第三批星尘虫,存活率己经达到 70%。以后生态维护,我希望能继续和她合作。” 空间站协作图谱显示:叶橙(认可 65 分→信赖 15 分,认可值 80 分),所有次要目标全部达成。
【叮 —— 当前位面核心目标进度:查明共生链断裂原因(100/100),修复生态调节模块(100/100),氧气浓度回升(100/100),星尘虫存活率恢复(100/100),综合进度 100%。】
苏晚站在观测舱前,望着宇宙中缓缓转动的地球,手中握着一枚装着星尘颗粒的透明试管 —— 这是叶橙送给她的纪念物。领口的生态监测终端显示着稳定的绿色数据,身后的生态舱里,光合蕨的银纹在灯光下闪烁,星尘虫在蓄水杯状藻中欢快游动,人工共生链终于恢复了循环。
【小助提示:检测到下一位面坐标己锁定,类型为 “极地冰盖远古微生物实验室”,核心主题为 “冰下生态的复苏与危机”,是否提前获取基础信息?】
苏晚着试管外壁,眼中闪过期待的光芒。从深海到秘境,再到太空,每一次探索都让她对 “共生” 有了新的理解。“不用提前获取,” 她笑着将试管放进储物袋,“冰下的未知,值得亲自去解锁。”
传送的淡蓝色光晕再次在空间站中亮起,这一次,苏晚带着太空人工共生的经验,朝着更寒冷的未知出发。
(http://www.220book.com/book/62E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