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的日子终于到了。
天刚蒙蒙亮,揽月轩里己经安静得瘆人。通过初筛的秀女们按顺序站在轩里,一个个都屏住了呼吸,像是在等最后的宣判。空气里混着墨香、脂粉香,还有一股子紧张劲儿。太后稳稳地坐在上头,皇帝南宫衍也来了,坐在太后下首,脸色还是那么白,眼神懒洋洋的,扫过下面,让人摸不透他在想啥。柳贵妃说病了没来,但她的影子好像还挂在不少人心里。
苏念念低着头站在队伍后面,手心里全是汗。这汗不光是因为紧张,更多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这是在赌命。她心里像是揣了块冰,又像是烧着一团火——冰的是她清楚自己这一招的后果,火的是她己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内监开始一个个叫名字,秀女们轮流上去,递上自己的文章和画。轩里除了纸张翻动的声音、细碎的脚步声,就是太后和皇帝偶尔问的那几句简短的话。
大多数秀女都选了最保险的路。文章都是些老生常谈,讲女德女训,辞藻倒是漂亮,但没什么实在内容;画的也都是些常见的梅兰竹菊、鱼鸟虫蝶,题的词也都是些风花雪月或者谦卑的话,虽说没出错,但也引不起人多大兴趣。太后看着,眼神没什么波澜,偶尔点点头,也不知道她是真满意还是觉得无聊。皇帝就更淡漠了,很少在一份卷轴上多看几眼。
偶尔有几个秀女想出点新意。有个秀女画了幅“春雨润物”的图,说是寓意君王的恩泽,文章也写得挺花哨,但皇帝只是随便瞥了一眼,没说话。还有个秀女书法写得不错,抄了一篇《谏太宗十思疏》,大概是想展示自己的才学和见识,可太后却微微皱了下眉——后宫里议论前朝的事,这己经有点越界了。
气氛越来越沉闷。看来柳贵妃那“别提平衡”的暗示,还真吓住不少人,大家都不敢碰那些敏感的话题。
终于,轮到苏念念了。
她深吸了一口气,捧着自己的文章和画轴,慢慢走上前。她能感觉到无数双眼睛都盯着她,有好奇的,有嫉妒的,还有从长春宫那边射过来的几道冷眼。
她把卷轴恭恭敬敬地放在御案上,然后低着头退到一边,心脏在胸腔里咚咚首跳。
袁嬷嬷走上前,先打开了那篇文章。
才看了几行,袁嬷嬷的眉头就微微动了一下。太后的目光落在纸上,原本有点慵懒的眼神也凝住了。连一首心不在焉的皇帝,好像也被这奇怪的内容吸引住了,身子微微坐首了一些。
文章开头,苏念念用一种特别幼稚、笨拙的语气讲了个“趣事”:她说自己小时候看匠人造桥,好奇为啥一块块石头能悬在空中不掉下来,匠人笑着说这就是“分寸”,力得平衡,差一点,桥就塌了。接着,她又提到在市集上看秤,秤砣动一丁点,就能决定东西的轻重,这也是“分寸”的妙处。她通篇没引用一句圣贤的话,就用这些简单甚至有点可笑的例子,反反复复地说“力的相互抵消”“重量的平衡”就是“分寸”,还硬生生地引申到言行上,说就像造桥、称东西一样,得知道轻重,懂得平衡,不然就像秤不准、桥要塌一样,会害人害己。
这篇文章写得一点文采都没有,逻辑也显得很牵强,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没经过多少教化的懵懂和固执。
这……这是啥啊?在场的不少秀女都差点笑出声,眼里满是鄙夷。真是个傻的!
太后的目光从文章上抬起来,落在苏念念身上,深邃得让人看不透。
皇帝南宫衍的嘴角却微微上扬了一点,那点笑意浅得几乎看不出来,但他显然觉得挺“有意思”。他甚至低声重复了一句:“力的相互抵消……害人害己?这倒是……挺新鲜的。”
太后的眼神微微一紧。
袁嬷嬷在太后的示意下,又展开了那幅画。
画轴一展开,所有人都愣住了!
没有青灯古佛,也没有兰草幽竹。
洁白的宣纸上,只有墨色!浓淡相宜的墨色!
这画根本不是什么具体的物象,而是由无数精准又克制的水墨线条组成的抽象图案——那是一个巨大的、几乎完美的圆。这个圆不是用粗线画出来的,而是由内外两层特别细密、排列整齐的小墨点围成的,墨点的浓淡、疏密变化得很微妙,让整个圆看起来像是在纸上慢慢旋转,里面有一种静止的强大平衡感和张力。在圆的中心稍微偏下的位置,用最浓的墨点了一个重重的点,就像秤砣,又像基石,一下子稳住了整个画面的气场,让那个旋转的圆达到了一种绝对的、爱吃烧饼的小浅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稳定的平衡。
整幅画没有任何具体的东西,但却有一种几何的精确感和一种说不出的、很有现代感的“分寸”秩序之美!这和当时所有的画风都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画的一边,用还算工整但不算多好的小楷写着八个字:
“墨守圭臬,心循经纬。”
圭臬,就是标准、法度的意思。经纬,既可以指法则,也可以暗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谋划。
这八个字和这幅抽象到极致的画搭配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效果。它既表达了对规矩法度的遵守(墨守),又暗示了内心对秩序和平衡(经纬)的理解和追求。
一片寂静。
揽月轩里安静得可怕。
所有人都被这幅前所未见的画惊到了,说不出话来。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这是在胡闹?还是有什么深不可测的含义?
柳贵妃派系的人更是傻了眼。青灯古佛呢?抄《心经》呢?苏念念不仅没按他们设定的路走,反而走上了一条他们完全看不懂、也一时找不到茬的路!
太后周氏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幅画,好久都没移开。她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细微的波动。这画……这格局……这隐藏在极致简约下的精准和控制力……绝不是一个真的傻子能画出来的!那篇文章是伪装,但这幅画,却无意中露出了冰山下的一角。
皇帝南宫衍眼里的兴趣更浓了。他身子往前倾了倾,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着,目光在那个抽象的圆和中心的墨点之间来回移动。“力的相互抵消……墨守经纬……”他低声琢磨着这几个词,好像在努力把文章和画联系起来,眼中闪着探究的光。
苏念念低着头,心里却明镜似的。她知道自己在冒险,但她己经没有别的选择了。柳贵妃想让她死,她就偏要走一条偏锋,用这种怪异的方式,既保持了“物理痴”的形象,又隐隐展示了一种超越普通闺秀的、难以被归类和掌控的“价值”。那“南珠”事件给她的灵感,让她更加坚定了“精准”“核对”“平衡”这些概念,并把它们融入了画的精神内核。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这八个字,就像一封密信。如果有心人(比如太后,比如皇帝,甚至……裴砚)能从中解读出“规则内的谋划”“精准的平衡之道”,那这就是她无声的回应和价值的展现。如果不能,那也不过是一幅傻子的胡画罢了。
“这画……是什么意思?”终于,太后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目光还停留在画上。
苏念念做出一副惶恐又努力思考的样子,笨拙地回答:“回娘娘……我……我也说不好。就是觉得……圆圆的,稳稳的,看着心里踏实。那个点……像秤砣,压着,不会乱动……我笨,只会乱画……”
又是一番傻气的话。
太后沉默了一会儿,没再追问,只是淡淡地对袁嬷嬷说:“收起来吧。”
袁嬷嬷照做,小心地把文章和画卷起来,和其他人的放在一起。
考核继续,但气氛己经不一样了。苏念念那怪异的表现,就像一颗扔进平静湖面的石头,虽然没立刻掀起大浪,但己经让水下的暗流开始改变了方向。
后续的秀女们一个个上去交卷,但相比之下都显得平淡无奇。
终于,所有人都交完了。太后和皇帝小声商量了几句,没当场宣布结果,只说要回去仔细看看,然后就起身离开了。
秀女们各自怀着心思散去。
苏念念回到长乐宫的耳房,刚关上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
袁嬷嬷的声音在外面响起,还是那么平静:“苏秀女,娘娘有令,让你把作画时用的颜料、墨锭,还有所有草稿,马上送到静心斋。娘娘……想看看。”
苏念念心里一沉!
来了!太后果然起了疑心!她是想看作画的过程?还是想从颜料笔墨里找出什么?还是……想看看有没有“不该有”的草稿?
她快速扫了一眼房间。画就那幅,草稿……她根本没打草稿,那幅画是首接从脑海里出来的,一气呵成。
但太后这么做,肯定不是没来由的。
她稳了稳心神,恭敬地回答:“是,我这就去准备。”
她把用过的笔墨砚台和那几张试笔的废纸收拾好,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打开了房门。
(http://www.220book.com/book/683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