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六年,夏,北京紫禁城,坤宁宫
在一个夏荷初绽、晨曦微露的清晨,历经了数个时辰的煎熬与期盼,一声洪亮而充满生命力的啼哭,如同破开云层的阳光,骤然响彻了坤宁宫内外!这声啼哭,瞬间驱散了所有守候宫人的紧张与焦虑,带来了无边的喜悦。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娘娘诞下一位健康的皇子!母子平安!”太医院院正疾步走出产房,顾不得擦拭额头的汗水,便向着在殿外徘徊了一夜的卢俊义跪地报喜。
刹那间,整个坤宁宫,乃至整个紫禁城,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鲜活的气流。所有宫人内侍,无不面露狂喜,纷纷跪倒在地,向着天空,向着皇帝,发出由衷的祝贺。
卢俊义紧绷了一夜的脸上,瞬间绽放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宽慰的笑容。他大步走入殿内,无视那淡淡的血腥气,径首来到床边。采薇虽然疲惫不堪,脸色苍白,但看着被嬷嬷抱到身边的那个襁褓,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温柔与满足。
卢俊义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小小的、温热的襁褓,看着怀中婴儿那皱巴巴却依稀可见眉目清秀的小脸,看着他用力挥舞的小拳头,一股血脉相连的悸动与身为父亲、身为帝王的巨大责任感,油然而生。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俯身,在采薇汗湿的额头上轻轻一吻,“爱妻,辛苦了!你为朕,为华夏,立下了不世之功!”
采薇虚弱地笑了笑,伸出手指,轻轻触碰婴儿的脸颊。
“陛下,为皇儿取个名字吧。”
卢俊义凝视着怀中的继承人,目光深邃,仿佛透过这新生的生命,看到了帝国未来的万里江山。他沉吟片刻,朗声道:
“朕,扫平群雄,北驱罗刹,南定天竺,开拓万里波涛,国势日隆,正值煌煌大业需人承继之时!此子,便名——卢承业!”
承业!承载帝国千秋大业!
这个名字,如同金石之音,在坤宁宫内回荡,也迅速传遍了整个宫廷,传向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皇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宫人们再次叩首,欢呼声震天动地。
皇子卢承业诞生的消息,伴随着皇帝亲自取名的恩宠,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官方的驿报、民间的口耳相传,昭告天下。霎时间,从京畿重地到边疆哨所,从繁华市镇到新辟乡村,整个华夏帝国陷入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各地官府组织庆祝,减免赋税,发放酒肉。百姓们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自发地聚集在衙门前、广场上,向着北京方向叩拜,为皇帝、皇后祈福,为新生皇子祝福。帝国的凝聚力,在这一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这份喜悦,也如同最强劲的东风,吹向了南北两条战线。
在北疆,正指挥大军于乌拉尔山隘口与沙俄残军进行最后拉扯的呼延灼、林冲、关胜,接到了来自北京的喜讯。
“陛下有后了!皇子名承业!”关胜抚髯大笑,声震营帐,“此乃天佑我华夏!将士们,陛下喜得麟儿,我等岂能不以更大的捷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之水浒卢俊义 为皇子殿下贺?!”
林冲虽沉稳,此刻也面露振奋之色:“传令全军,陛下喜得皇子,犒赏三军!三日后,发动总攻,拿下乌拉尔山所有隘口,将罗刹人彻底赶回欧洲老家!”
军令下达,北伐大军士气如虹,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本就摇摇欲坠的沙俄防线,在华夏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下,迅速土崩瓦解。捷报如同雪片般飞向北京:“克复车里雅宾斯克山口!”“焚毁叶卡捷琳堡外围堡垒!”“苏沃洛夫残部己不足万人,仓皇西窜!”沙俄在亚洲的大半领土,己彻底落入华夏掌控。
在南疆,柴进、张青以及武松等将领,同样收到了喜讯。
武松抹去刀上的血渍,对着麾下将士吼道:“听见没有?陛下有皇子了!咱们在这天竺之地打生打死,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给皇子殿下,打下一个大大的、安安稳稳的江山!都给我打起精神,把最后那些躲在山沟里的阿三揪出来!”
董平更是狂放:“拿不下这最后几个土王寨子,老子都没脸回去给皇子殿下送贺礼!儿郎们,随我冲!”
杨志和徐宁则更加注重策略,利用皇子诞生的喜庆氛围,对仍在负隅顽抗的天竺残余势力进行心理攻势,宣扬投降为奴尚可活命,抵抗则死路一条。
在华夏南征军持续不断的高压清剿和“灭族”政策的恐怖威慑下,天竺北部,尤其是恒河流域的核心地带,大规模的有组织抵抗己经基本被粉碎。剩下的,只是一些依托复杂地形(如丛林、山地)和古老堡垒进行最后挣扎的零星力量,以及大量失去了领袖、如同无头苍蝇般的溃兵和难民。
柴进与张青适时调整策略,从大规模野战,转为分区、分片的“梳篦清剿”。他们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在当地归顺(或被迫投降)的土著向导带领下,深入每一个山谷,每一片丛林,逐一拔除抵抗据点。同时,严厉镇压任何可能的反抗苗头。
面对这绝望的境地,以及那道“永世为奴”、“永不通婚”的冰冷旨意,一股巨大的逃亡潮开始在天竺境内涌现。不仅仅是残存的贵族和王室成员,大量普通的、稍有资产或不愿世代为奴的天竺人,开始拖家带口,向着南方、向着更西方的波斯、阿富汗,甚至跨海向东南亚方向逃亡。他们宁愿放弃祖辈的土地,进入未知的、可能同样充满危险的地域,也不愿留在故乡,承受那永无止境的奴役和被清除的命运。
华夏军对于这种逃亡,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默许甚至乐见其成的态度。在柴进、张青看来,这些“不安定因素”自行离开,反而省去了他们许多清理的麻烦,为后续的大规模华夏移民腾出了更多的空间和资源。帝国的边界巡逻队,只是确保这些逃亡者不会回头,便任由他们消失在边境线的另一侧。
帝国的南北双线,都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北疆,是对残余敌人的驱逐和对新占领土的巩固;南疆,是对反抗力量的最后清剿和对逃亡潮的默许。一个崭新的、更加庞大的华夏帝国版图,正在血与火中,缓缓定型。
而北京城中,新生皇子卢承业的啼哭声,仿佛为这个蒸蒸日上的帝国,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与希望。征伐与传承,在这永初七年的夏天,完成了最完美的交汇。
(http://www.220book.com/book/68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