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6章 新政下的微澜与潜流

小说: 穿越之水浒卢俊义   作者:刘三妖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之水浒卢俊义 http://www.220book.com/book/685U/ 章节无错乱精修!
 

离开安肃县,卢俊义的车驾继续西行。他并未大张旗鼓地进入州府县城,而是刻意穿行于乡野之间,察看农田水利,偶尔在路边的茶寮、村口的市集驻足,听农人、商贩闲聊,甚至亲自下到田埂,抓起一把泥土捻看墒情。

燕青与侍卫们高度紧张,既要保证陛下安全,又不能过于显眼,只得化整为零,远近散布,将警戒线拉到极致。

真定府治下,元氏县境。

一片新开挖的水渠旁,十数个农户正在引水灌溉绿油油的麦苗。见卢俊义这队衣着光鲜的“客商”驻足观看,一个老农停下手中的活计,擦着汗,好奇地打量。

卢俊义上前,笑着搭话:“老丈,这水渠是新修的?看着真气派,水量也足。”

老农见来人态度和气,也放松下来,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可不是嘛!托当今圣上的福,去岁冬天官府组织修的,说是叫什么‘永初渠’。俺们出了些力气,官府还管饭给工钱哩!你看这水,”他指着汩汩流淌的渠水,“以前这地界,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有了这渠,今年麦子长势多好!盼着是个丰年!”

卢俊义心中欣慰,又问:“修渠占地,可有补偿?摊派到各家头上的工役重不重?”

老农叹了口气:“占地倒是补了些银钱,虽不多,也算有个说法。工役嘛……家家都出了丁,说是自愿,但官府下了文书,谁敢不去?好在就忙活了冬天那阵,而且确实给钱粮,比前朝白干活强多了!就是……”他压低了声音,左右看看,“就是管事的里正和衙门的书办,手脚有点不干净,克扣了些饭食钱,大家心里明白,也不敢声张。”

卢俊义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旋即舒展,点头道:“原来如此。能修成渠,终究是好事。”

又闲谈几句,卢俊义告辞离去。走远后,他对身旁的燕青低声道:“记下,元氏县修永初渠,吏员有克扣工食之弊。着督察院暗查,若属实,从严处置,并通报全国,以儆效尤。善政之下,尤需防微杜渐。”

“臣明白。”燕青低声应道。

赵州桥畔,茶棚小憩。

千年古桥横跨洨河,依旧是南来北往的通衢要道。桥头茶棚里,几个行商打扮的人正在高声议论。

一个来自南方的绸缎商呷着粗茶,叹道:“这北地的路,如今是越修越平整了,镖师都说太平了许多,少有剪径的强人。就是这税卡,虽说明令减少了,但各处‘厘金’(一种地方杂税)还是名目繁多,碰上个手黑的,照样扒层皮。”

另一个本地粮商接话道:“知足吧!比起前些年,己是天上地下。至少如今税吏不敢明目张胆地勒索了,都有定额票证。听说京城那位爷盯得紧,动不动就砍脑袋抄家哩!就是……唉,这新铸的‘永初通宝’是好,可市面上旧钱、碎银、甚至交子都在用,兑换起来麻烦得很,有时还得吃亏。”

又一人道:“最要紧是粮价稳住了!听说朝廷从东瀛弄来了海量的银子,底气足,常平仓里粮食堆得满满当当,哪个粮商敢胡乱抬价?俺们小老百姓,能吃饱饭,比什么都强。”

“这话在理!只是……俺那在城里学堂念书的侄儿说,先生整日让学什么格物、算学,说是圣上旨意,将来考功名要看这些。这……这圣贤书都不读了,成何体统?”一个老者摇头晃脑,颇有些不以为然。

商人们顿时争论起来,有的说新学实用,有的则固执于传统。

卢俊义在一旁静静听着,这些市井之言,比官员的奏章更加真实鲜活。他听到了新政的成效,也听到了执行中的弊端,更听到了社会变革引发的思想碰撞。

是夜,宿于栾城驿馆。燕青将一日所见所闻,以及皇城司密探从各处汇总来的信息,整理成简报,呈送卢俊义。

简报显示,畿辅地区总体安定,新政受益者众,尤其是自耕农和中小商户,对朝廷感恩戴德者不少。但问题同样存在:

吏治痼疾难除: 基层胥吏贪墨、欺瞒、吃拿卡要的现象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虽不敢如以往般肆无忌惮,但手法更为隐蔽。

经济整合阵痛: 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仍在进行中,旧习惯阻力不小。商业流通加快,但也出现了新的投机和纠纷。

思想分化显现: 新学与旧学的冲突开始从朝堂蔓延至地方,尤其在士绅阶层中引发忧虑。

隐性的不满: 部分被清丈土地夺去大量隐田的豪强、被新政剥夺了特权的旧势力,表面顺从,内心怨怼,只是慑于朝廷威严不敢发作,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宋江余孽虽清,但土壤并未完全铲除。

卢俊义看完简报,沉思良久。他推开窗户,望着窗外寂静的夜空和远处零星的灯火。

“燕青。”

“臣在。”

“你看这天下,像什么?”

燕青略一思索,谨慎答道:“臣愚钝。但觉如大病初愈之人,元气渐复,但西肢百骸仍有些许滞涩不通之处,需慢慢调理,忌猛药,忌大意。”

卢俊义颔首:“比喻得当。东瀛之资源,如参汤猛药,吊住了元气,稳住了大局。但内里的沉疴痼疾,非一日之寒,亦非金银可尽除。需持之以恒,刮骨疗毒。”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传旨:

一、 命督察院、皇城司加大對地方吏治的暗访力度,特别是税赋、工程、司法领域,发现一例,严惩一例,并将其罪状公示地方,以安民心。

二、 加快新币推行,命户部在各大商埠设立‘官银钱号’,负责货币兑换,平抑银钱价,打击奸商操纵。

三、 命礼部、教育部(新设)组织大儒与新学之士,编纂《新旧学辩》一书,阐发新学乃经世致用之学,并非废弃圣贤之道,而是发扬光大,以减少士林阻力。

西、 对地方豪强,继续推行分化策略。主动配合新政、投身工商者,给予褒奖;阴怀异志、暗中阻挠者,皇城司要紧盯不放,搜集罪证,必要时果断铲除。”

他的命令一条接一条,清晰而果断。巡行所见所闻,并未让他沮丧,反而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帝国的真实肌理,以及下一步需要着力之处。

“告诉林冲,北方的防务不能松懈。金人吃了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只是在等待时机。”

“给李俊去信,东瀛暂稳,然绝非高枕无忧。怀柔要真心,掌控要有力。朕要的,不仅是矿石,更是人心,至少是顺服。”

燕青一一记下,心中对陛下的敬畏又深一层。这位从梁山走出的皇帝,其眼光、魄力和手段,早己超越了寻常的草莽英雄,甚至超越了历朝许多君主。

次日,车驾继续巡行,方向转向南部的邯郸、磁州一带。卢俊义的微服私访,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自身悄然无声,却己在帝国的官僚体系中激起了一圈圈紧张的涟漪,推动着这个新生的王朝,向着更深层次的治理迈进。

刘三妖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68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之水浒卢俊义 http://www.220book.com/book/685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