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军克复辽南,兵临渤海之滨。昔日荒僻之青泥洼渔村,因其天然深水良港之潜质,被永初皇帝卢俊义钦定为帝国北海舰队之母港,赐名“大连”。此名既寓“连贯西方”之宏愿,亦显帝国经略海疆之决心。
大军甫定,即刻转入大兴土木。凛冬虽寒,却难抑营建之热潮。卢俊义于临时行辕连下数道谕旨,架构起经营此战略要地之雏形。
首重防务。命徐宁率精锐骑步混成旅,以大连港为中心,向外辐射清扫百里,剿灭一切可能潜伏之金国残兵、地方匪患及心怀叵测之豪强。徐宁部雷厉风行,旬日之内,连续破袭三处隐匿山坳之溃兵营地,俘斩数百,悬首沿途要道,以儆效尤。海路方面,虽主力水师未至,仍派遣小艇携轻型火炮沿岸巡弋,封锁海湾,谨防小股敌人自海上渗透袭扰。
其次,乃港口基础之营建。自辽阳、乃至河北等地征调之工匠、民夫及建材物资本己为北上作战之后续准备,此刻源源不断南输。卢俊义亲临海岸,与工部先行抵达之官员及随军参赞反复勘定地形,最终议定筑港方案:先行修筑一座可供中型舰船停靠之简易栈桥码头,一座用于维修船只之干船坞雏形,并于港口东西两侧制高点,依托山势,紧急构筑两处永久性炮台基座,预设未来安放重型岸防炮之位。时值寒冬,土地冻结,施工极艰。兵士与民夫以柴火灼烧地面,化开冻土,再行挖掘,号子声与锤凿之音昼夜不息。卢俊义下令,优先保障工役饮食保暖,薪饷加倍,以维系士气。
再者,乃体系构建。卢俊义颁布《大连镇守府暂例》,设立“大连港筑造提调司”,由林冲暂领提调官,总揽军政、筑港及后勤诸务。下设工筑、巡防、粮秣、船政等分曹,抽调军中精干文吏及投诚之原金国熟悉海事之旧吏充任。又设“辽南水师筹备处”,飞檄传令远在东瀛之花荣,命其即刻遴选经验丰富之水师将领、舵工、炮手及性能最佳之战船十艘,克日北上,组成大连港最初之护航舰队,并负责培训本地招募之水手。
帝国机器高效运转之背后,是巨额钱粮之消耗。卢俊义深知,仅凭战争缴获与北方新附之地薄收,难以长久支撑如此大规模之建设与未来海军之维持。他于奏疏中敦促北京内阁,加速推行“永初新政”于新占之辽东、辽北各地,清丈田亩,鼓励垦荒,恢复生产,并着手规划与高丽、作者“刘三妖”推荐阅读《穿越之水浒卢俊义》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东瀛之官方海贸,以期早日获得稳定财源。
是夜,海风呼啸,寒意刺骨。行辕之内,炉火虽旺,却难驱卢俊义眉间深锁之凝重。他伏案疾书,非为政务,而是依据脑中“万界武器兑换系统”所提供之信息,绘制数幅舰船草图。并非超越时代之钢铁巨舰,而是结合当下帝国工匠可理解之木质帆船工艺,于船型、帆装、炮位布局、龙骨结构等处予以优化之新式炮舰及快速巡航舰方案。图中细注要点,如“水密隔舱增设”、“炮窗铰链强度”、“底舱通风改良”等。此乃折中之策,既欲提升海军战力,又恐技术跨越太大,徒增困扰,反损实效。
书毕,以火漆密封,标注“绝密”,命亲信以八百里加急首送北京皇家科学院及金陵(原南宋)造船局,责令其集中巧匠,秘密研造样船。
处理完此事,卢俊义信步出帐,登上一处正在施工的炮台基址。但见海湾之内,火把如龙,人影憧憧,号子声、海浪声、风声交织一片,一派繁忙景象。远方漆黑的海面,无边无垠,仿佛蕴藏着无尽机遇,亦潜伏着莫测风险。
“陛下,夜深天寒。”林冲不知何时来到身后,奉上一件大氅。
卢俊义接过披上,目光仍未离海面:“林卿,你看这片海。平静之下,暗流汹涌。完颜宗弼虽遁,不过疥癣之疾。然西方传闻中之欧罗巴列强,其舟船炮利,横行西海,殖民拓土,其志非小。帝国若不能早日拥有一支可战之海军,则万里海疆,门户洞开,将来必受制于人。”
林冲肃然道:“陛下深谋远虑,臣等不及。然建设海军,非一朝一夕之功,耗资巨万,技术繁难…”
“朕知道。”卢俊义打断他,语气坚定,“故更需只争朝夕。大连港,便是起点。再难,也要走下去。陆上之敌,朕可率铁骑踏平。而这海上之敌…”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朕亦要打造出足以碾压他们的无敌舰队!”
海风更烈,吹得大氅猎猎作响。卢俊义屹立如山,目光如炬,仿佛己穿透眼前黑暗,看到了未来艨艟斗舰、旌旗蔽日的壮阔场景。
帝国的命运之轮,在陆上狂飙突进之后,终于开始向着蔚蓝色的未知领域,缓缓而坚定地转向。大连港的每一次夯土,每一根落下的木材,都在为帝国海权的崛起,奠定着最初的基石。
(http://www.220book.com/book/68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