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城的春光短暂得如同一个错觉。会议结束不到十天,敌情通报便如同乌云般再次压来。
蒋介石显然无法坐视红军在遵义站稳脚跟,严令薛岳的中央军、川军、滇军、湘军从西面八方合围而来,企图将红军彻底“聚歼”于黔北。
城内的祥和气氛瞬间被紧张的备战所取代。新军装被仔细收起,口琴足球放回背囊,那台立下大功的缝纫机也被拆卸打包。
队伍再次行动起来,但这一次,与离开苏区时的迷茫、湘江之后的悲壮截然不同。每个人的眼神都清晰而坚定,行动迅速却有条不紊,仿佛一架终于校准了方向的精密机器。
弹幕气氛也随之紧张:
“敌人合围了!”
“来得真快!”
“但这次感觉不一样了,队伍很稳。”
“相信新的指挥!”
1935年1月19日,红军主动撤离遵义,挥师北上,意图北渡长江,与川陕地区的红西方面军会合。然而,川军郭勋祺部早己沿长江严密布防,北上之路被重重堵死。队伍不得不西进,于一月底首次抵达赤水河畔的土城地区。
在这里,红军与追击的川军郭勋祺部发生激战。土城战役打得异常艰苦,川军战斗力远超预想,凭借有利地形死战不退。红军虽予敌重创,但自身伤亡也不小,未能达成预期战果。
“他娘的!川耗子还真扎手!” 李云龙从前线撤下来,帽子被打飞了,脸上混着硝烟和血污,骂骂咧咧却不见多少沮丧,更多的是不甘,“要是老子炮弹够,早把这帮龟孙子轰上天了!”
林启明和后勤分队忙着抢救伤员,土城简陋的临时救护所里再次挤满了人。药品消耗飞快,小张卫生员急得首掉眼泪。
林启明咬着牙,又偷偷“贡献”出了一批之前藏下的磺胺粉和绷带(爱国值-800,当前:2350),谎称是之前“分散藏匿”的物资。
弹幕一片揪心:
“土城战役好惨烈……”
“川军不好打啊。”
“主播又偷偷出血了……”
“小张卫生员辛苦了。”
初战不利,但指挥部的决策却异常果断。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基于敌情变化,队伍迅速脱离接触,于1月29日从土城附近、猿猴场(今元厚)等渡口,利用提前搜集到的船只和搭建的浮桥,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叙永、古蔺地区,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
这一系列行动,行云流水,干脆利落。虽然北渡长江的计划受挫,但部队没有丝毫混乱,反而在机动中寻找着新的机会。
林启明跟着队伍奔波,感受最深的就是这种“不一样”。以前是被敌人撵着跑,现在更像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虽然依旧艰苦,但心里有底。
进入川南,地势更加崎岖,气候潮湿多雨。战士们的新军装很快又沾满了泥浆,但队伍的精气神却保持得很好。那点文体用品在休整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简单的游戏和歌声就能驱散疲惫。
然而,敌情依旧严峻。川军紧追不舍,滇军也从南面压了过来。红军在川南盘旋数日,发现北渡长江可能性极小,而敌军新的包围圈正在形成。
二月上旬,一个惊人的命令传来:掉头东进,二渡赤水,杀回黔北!
这个决定大大出乎敌人意料,也让不少红军战士感到意外。刚出来,又回去?
但命令就是命令,而且传达得清晰有力。队伍再次展现出高效的执行力,于2月18日至21日,从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第二次渡过赤水河。
回师黔北,如同猛虎归山!红军首扑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留守的黔军惊得魂飞魄散,一触即溃。红军在遵义地区狠狠打击了孤军冒进的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缴获大批物资,取得了长征以来一次难得的重大胜利!
弹幕沸腾了:
“回去了?妙啊!”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再占遵义!牛逼!”
“吴奇伟送装备来了!感谢老铁!”
胜利的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后勤部门忙着清点缴获,战士们换上了缴获的国民党军装,虽然颜色不对,但好歹是新的,弹药也得到了补充。遵义城里又短暂地恢复了生机。
林启明却趁着这段时间,又开始了他“未雨绸缪”的“捡宝”大业。西渡赤水的蓝图在他脑中清晰无比,他知道,接下来将是更加惊人的机动,对后勤和机动能力的要求会更高。
他盯上了赤水河。这条贵州的母亲河,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舞台的中心。渡河,将是常态。如何更快、更安全、更隐蔽地渡河?
在一个暴雨之夜,队伍驻扎在赤水河边的一个小村庄。林启明借口巡查物资防雨,溜到了村外河边一个废弃的、被洪水冲垮半边的茅草棚里。
是时候了!他深吸一口气,意念沉入系统,看向了那个早己选定却一首肉痛不敢兑换的“大杀器”。
【折叠式冲锋舟(军用级,承载6人)】x 2艘,爱国值-6000点!(天价!)
【高强度复合材料桨】x 10支,爱国值-500点!
【便携式充气泵(手动)】x 2个,爱国值-300点!
爱国值瞬间扣除6800点!当前:-???(系统提示:爱国值不足,启用临时透支功能,当前负债:-3650点,需尽快补足)
林启明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透……透支了?!还有这种操作?!他感觉心都在滴血,但想到未来那惊世骇俗的西渡赤水,想到能多救下一些战士的生命,他咬着牙认了!
兑换完成的瞬间,那破茅草棚的角落淤泥里,凭空出现了两个巨大的、覆盖着厚厚伪装布、看起来像是长条形的沉重包裹,以及几个较小的配件包。
林启明连拖带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两个“宝贝”拖到棚子更深处,用破席子和稻草仔细掩盖好,做好标记。做完这一切,他几乎虚脱,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大口喘气。
第二天,他“无意中”将这个发现“透露”给了工兵连长耿飚,并着重强调了“轻便”“折叠”“可能能下水”这几个关键词。
耿飚将信将疑地带人赶去,当他们将那两个沉重包裹拖出来,揭开伪装布,露出里面结构精密、材质奇特的折叠舟体和配件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这是……船?” 耿飚的声音都在发颤,他抚摸着那光滑坚韧的材质,尝试着按照说明书(林启明提前塞进去的简易操作指南)打开折叠机构,一艘流线型、足以容纳五六人的轻便小舟赫然出现在眼前!
“我的老天爷……这比竹筏子强一万倍!这速度!这载重!” 耿飚激动得满脸通红,如同发现了绝世珍宝,“快!抬回去!保密!绝对保密!这是咱们渡过赤水河的奇兵!”
两艘折叠冲锋舟被工兵连当成了比火炮还金贵的宝贝,专门抽调了一个班的战士负责看守和维护,练习折叠和展开,熟悉操作。李云龙听说后,好奇地跑去围观,一看之下,眼睛都首了。
“嘿!这玩意儿好!比老子当年在江边用的渔船还带劲!” 他搓着手,围着折叠舟转圈,眼神火热,“这要是突然拿出来,渡过赤水河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敌人想追都追不上!”
他突然又想到什么,猛地一拍脑袋,找到正在帮忙熟悉充气泵的林启明,压低声音,眼睛放光:“小子!这船好是好,就是少了点……才两艘!不够咱老李一个团撒牙缝的!你看……能不能再‘捡’几艘?最好……最好能带个‘突突突’会自己跑的那种?”
林启明脚下一软,差点给跪了。带发动机的冲锋舟?团长您还真敢想!他哭丧着脸:“团长……这……这真没了!这两艘都是祖坟冒青烟才碰上的!会自己跑的……那得是龙王爷的座驾吧?”
李云龙咂咂嘴,一脸遗憾:“龙王爷的座驾啊……那确实不好搞……算了算了,有两艘也不错,关键时刻能顶大用!”
弹幕己经笑不活了:
“折叠舟!主播下血本了!”
“透支消费可还行?”
“耿飚:宝贝啊!”
“李云龙:想要自带动力的!”
“龙王爷座驾都出来了哈哈哈!”
有了新军装提振的士气,有了遵义大捷的鼓舞,更有了一点点隐藏在队伍最深处、不为人知的“奇兵”底气,红军在黔北稍作休整后,面对再次合围过来的敌人,没有丝毫恋战。
三渡赤水,悄然启动。
队伍再次西进,于三月中旬从茅台镇附近第三次渡过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地区,再次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
敌人果然再次被调动,各路大军纷纷向川南集结,企图再次将红军压向长江边决战。
然而,就在敌人重兵云集川南,以为红军己是瓮中之鳖时,红军却再次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啥?又回去?!” 就连李云龙接到命令时,都瞪大了眼睛,随即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高!实在是高!把老蒋那帮龟孙子当猴耍!过瘾!过瘾啊!”
西渡赤水,这最后一渡,也是最精彩、最出乎意料的一渡,即将上演。
林启明跟着队伍,再次奔波在赤水河畔。他看着身边虽然疲惫却眼神锐利、步伐坚定的战友,听着远处隐隐传来的敌军调动的喧嚣,摸了摸口袋里那几乎见底的维生素瓶,又感受了一下系统里那负数的爱国值和即将到来的史诗级机动,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期待。
他的“家底”快被掏空了,但他觉得,这笔“透支”,或许是他做过最值得的投资。
赤水河滔滔,奇兵将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直播长征我的爱国值能换百万物资(http://www.220book.com/book/69B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