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腊子口,红军声威大震。通往甘南的门户洞开,队伍沿着崎岖但己然开阔许多的道路,向着第一个重要的补给点——哈达铺挺进。
虽然沿途仍有小股敌军袭扰,但见识过渭水钢铁浮桥和腊子口重炮洗礼的红军战士们,士气高昂,脚步轻快,那些零星的抵抗几乎无法迟滞大军前进的步伐。
哈达铺,这个陇南小镇,对于历经磨难、物资极度匮乏的红军来说,不啻于天堂。
镇上虽然不大,但商铺林立,更重要的是,这里暂时还没有敌军重兵。先头部队顺利接管了镇子,后续主力部队陆续开进,一时间,这个平静的小镇变得空前热闹起来。
战士们领到了久违的津贴,兴高采烈地购买着食物和生活用品。热腾腾的馒头、面条、甚至偶尔能见到的肉食,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缴获的少量敌军被服也被分发下来,替换下那些早己破烂不堪的旧军装。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指挥部里,首长们更是喜形于色。他们在这里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消息——陕北确有红军活动!而且有一块相当规模的根据地!这意味着长征的终点不再是渺茫的期望,而是清晰可见的目标!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毛主席激动地来回踱步,手中的香烟都快烧到手指了,“陕北!我们就去陕北!在那里落脚,发展,抗日!”
朱德、周总理等人也同样是满面春风。周恩来拿着侦察兵搜集来的报纸和情报,仔细分析着:“看来,我们的队伍不仅在陕北站住了脚,规模还不小。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喜悦之余,整编和休整的计划也迅速提上日程。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部队减员严重,编制有些混乱,急需调整和补充。同时,思想上的统一和动员更为关键。
李云龙的独立团因为战功卓著,尤其是“发现”了大量关键物资,兵力得到了一些补充,但距离满编还差得远。他正为这事儿有点发愁,在团部里对着花名册挠头。
“唉,要是能‘捡’到点活蹦乱跳的兵员就好了……”他下意识地嘟囔了一句,目光瞟向旁边正在研究哈达铺本地地图的林启明。
林启明闻言哭笑不得:“团长,这个……活人可真‘捡’不到。不过,咱们可以让现有的战士们跑得更快,负担更轻,战斗力更强。”
“哦?”李云龙来了兴趣,“你又有什么‘首觉’了?这哈达铺底下,总不能也埋着军火库吧?”
“那倒不是,”林启明笑着摇头,指了指镇子外面的河滩地和几个废弃的打谷场,“我是觉得,这地方以前是骡马集市,说不定有些老辈子留下的好东西,比如……特别结实耐用的马车轱辘?或者一些奇怪的、能省力气的运输工具?甚至是一些……能帮着驮东西的大牲口?”
李云龙眼睛又亮了:“对啊!咱们现在弹药给养多了,光靠人背肩扛太费劲!要是能多些骡马大车,咱们的行军速度能快上一大截!走!看看去!”
这次不用大动干戈地挖山了。林启明带着几个人,在镇子周围那些看起来堆满废品的角落“勘察”了一番。
意念飞动,爱国值再次开闸放水!规模要够,价格要低!无脑爽就完了!
【强化型双轮板车(钢轴承、橡胶实心胎)】x 1000辆!爱国值-5000点!(超载耐用!)
【驮马/骡子(体质健壮,适应性极强)】x 800头!爱国值-8000点!(无言战友!)
【配套鞍具、挽具】x 800套!爱国值-1000点!
【自行车(二八大杠复古款,加强载重)】x 300辆!爱国值-3000点!(快速机动!)
【便携式修理工具套装(补胎、扳手等)】x 200套!爱国值-1000点!(可持续发展!)
【甚至……一批独轮手推车(加强型)】x 500辆!爱国值-1500点!(山地灵活!)
总计消耗:-5000-8000-1000-3000-1000-1500 = -19500点!爱国值余额:102500 - 19500 = 83000点!(依然巨富!)
很快,战士们就在那些废弃的棚屋、河滩草丛后,“发现”了大量堆叠整齐、看起来半新不旧却异常结实的板车和独轮车!甚至还在镇子边缘的几个破旧院落里,“找到”了几大群看起来颇为温顺健壮的骡马!以及一大堆保养良好的自行车!
“发财了!又发财了!”战士们欢呼雀跃。后勤部门的干部们笑得合不拢嘴,立刻组织人手接收、分配这些宝贵的运输工具。
一时间,哈达铺镇外车马喧腾,战士们兴奋地学习着赶车、骑自行车,摔跤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独立团近水楼台先得月,分到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李云龙试着骑上一辆二八大杠,虽然歪歪扭扭但感觉无比新奇:“这玩意儿好!比走路快多了!侦察兵以后就用这个!”
弹幕乐不可支:
“主播这是要搞长征物流有限公司?”
“李云龙骑自行车!这画面太美!”
“骡马化+自行车机动!红军提速了!”
“敌军:不是,他们怎么还有车队了?”
就在整个队伍沉浸在获得新运输工具的快乐中时,一场思想上的“风暴”也在悄然酝酿。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部队在哈达铺进行了著名的“哈达铺整编”。正式宣布前往陕北的决定,并对部队进行整编,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精简指挥层级,充实战斗部队。
更重要的是,一系列的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迅速展开。各级指挥员都被要求深刻理解当前形势和党的政策,特别是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
这天,团级以上干部被召集起来开会。毛泽东亲自讲话,从国际形势讲到国内矛盾,从长征的意义讲到未来的任务,深刻阐述了北上抗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会议结束后,李云龙挠着头从会场出来,对等在外面的林启明吐槽:“哎呀,主席讲得是真好,道理俺都懂!就是这学习会一开就是一整天,坐得俺屁股都疼了。有这功夫,俺都能带着部队再往前推进二十里了!”
正好罗荣桓主任也从旁边走过,听到他的话,扶了扶眼镜,严肃地说:“云龙同志,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统一了,步子才能迈得稳,方向才不会错!你以为有了好装备就万事大吉了?方向错了,装备越好,危害越大!你们团的学习,必须抓紧!尤其是你,要带头学!”
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罗主任跟他讲道理谈学习,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连忙告饶:“学!学!罗主任,俺回去就组织学习!保证学好!那啥……我去看看骡马喂得咋样了……” 说着就想溜。
罗荣桓叫住他:“等等!听说你们团又‘发现’了大批运输工具?这是好事,但也要注意纪律,不能与民争利,要爱护使用。这些资源要用在刀刃上,保证全军整体行动。”
“是是是!请罗主任放心!绝对爱护!绝对用在刀刃上!”李云龙拍着胸脯保证,然后赶紧给林启明使了个眼色,两人快步离开。
走远了,李云龙才松了口气,对林启明说:“兄弟,你看,这有了好家伙,事儿也多了。不过罗主任说得对,方向不能错。咱们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打鬼子,救中国!”
林启明点点头,心中感慨,这就是人民军队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能保持战斗力的原因之一。
在哈达铺的几天休整,红军队伍不仅补充了物资,实现了初步的“骡马化”和“自行车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凝聚了军心士气。
队伍即将再次开拔,目标:陕北!
侦察兵传来消息,前方仍有敌军试图组织新的防线,但士气低落,部署仓促。
李云龙跨上刚刚配发的骡子,意气风发,虽然骑得还有点别扭,对林启明说:“兄弟,准备好咱们的‘仓库’!接下来,咱们一边学习,一边用这些新‘捡’来的车马,拉着大炮,唱着歌,浩浩荡荡去陕北!我看谁敢拦咱们!”
林启明看着浩浩荡荡的车队、马队和自行车队,看着战士们脸上充满希望的笑容,也笑了起来。
“好的,团长!咱们的‘仓库’,随时准备着!”
(http://www.220book.com/book/69B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