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抄家
第九十六章 抄家
“去京城?”
王白有点懵。
去京城山高路远,不耗费个半个月一个月时间,根本就走不到。
他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况且,他家中妻子还有身孕。
去京城...不太得啊。
或是看到王白心中疑虑,曹远在一旁道:“也不是非要现在去京城不可,过几个月去也是一样,现在边疆大乱,正需王白这种将才。”
王白点头,抱拳道:“嗯,曹将军所言甚是。”
“好吧。”
“那你要给我回信。”
昭华公主神情虽有些失落,但很快被她隐去。
她性格虽古灵精怪,但心思聪慧,知道王白有事要办,暂时还跟他去不了。
“嗯,公主放心,我一定会。”
王白不卑不亢回答。
最终,昭华公主被大军护送着回去了。
在走时,昭华公主又找王白聊了一番,才依依不舍离去。
.............
草原上,见大军护送昭华公主回京,曹远和徐令东也是松了口气。
呼~
公主终于回京了。
要是公主在这有什么个三长两短,他们都难咎其咎。
王白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虽然这公主的确平易近人,也好说话,对自己也好。
但毕竟是特么的公主啊,万一有什么矛盾,那就难搞了。
虽说他对自己武力很自信,但毕竟武力再高,也抵不过千军万马。
这时,徐令东笑脸盈盈看向王白,道:“王小弟真乃英雄少年,最近,朝廷正在抄查一位反叛王爷,商王爷的的家,不知王小弟可否帮忙?”
徐令东的马匹,拍的王白猝不及防,眉头一挑。
但很快,他就想清楚缘由了。
这其中的原因,必定和公主有关。
在朝廷,大臣摄政,年幼皇帝成为某些弄臣的傀儡,而刚成年的六公主有一大批忠臣支持,权力自然不小。
王白倒是有些佩服这徐令东了。
不愧能当上三军指挥使,光是这份权衡利弊,拍马屁的功夫的确是一流。
特别是愿意分一杯羹。
在大夏,抄家可是份极有油水的活。
毕竟,谁知道被抄家的官员贪了多少钱。
抄十万,对朝廷报三万,那还算是拿得少的了。
这份好差事愿意叫上自己...明显是想拉拢自己。
现在他缺钱,自己不会拒绝这份美差。
“自然愿意。”
“愿尽微薄之力。”
王白点头,抱拳道。
“嗯。”
徐令东点点头。
这王白,倒是上道。
前途无量啊。
曹远笑了笑道:“哈哈,你们忙。”
徐令东点头道:“好,曹将军放心,若有什么别的发现,必定送到曹将军营中。”
闻言,一旁王白恍然大悟。
曹将军也要分一杯大羹。
毕竟,王爷的家底无比深厚,不拉多几个大人同流合污,呸,合作,怎么扛得住朝廷的追查?
..............
半日不到,王白跟着徐令东,带着一队兵士踏入了商王府的后院。
后院占地广阔,一道青石院墙将内里景致圈得严实,墙内最惹眼的便是那方清澈湖泊,碧波粼粼,足有数亩之广。
王白此前从未踏足过商王府后院,此刻望着这青山绿水,不禁叹道。
不会是王爷。
当真气派。
徐令东在湖边站定,指了指水面:“王兄弟,这湖看着平静,里头的名堂可不少。抄家的弟兄把前院翻了个底朝天,金银珠宝搜出不少,可商王爷那笔最关键的军费,连影子都没见着。”
王白目光扫过湖面,忽然停在湖心那座最大的亭台,开口问道:“徐大人,这湖上亭榭,还有水下,都仔细搜过了?”
徐令东点头,语气带着几分笃定:“王小弟放心,自打进了这后院,亭台的梁上、柱缝,岸边的假山石缝,就连这湖水底下,我都派了二十多个水性极好的兵士摸了个遍,连湖底的淤泥都翻了几尺,实在没什么发现。前院、正房那边更不必说,地砖都快撬起来看了,愣是没找到半点有用的东西。”
听他这么说,王白“哦”了一声。
难道自己猜错了?
商王谋反多年,不可能一点后手都不留下。
他沿着湖边的碎石小径缓步前行,脚下的石子硌得鞋底微麻。
湖边水汽氤氲,带着些微凉意,日头渐渐升高,湖面反射的阳光有些刺眼。
王白走到离湖岸不远的一座楼台边。
这楼台半浸在浅水里,雕栏上缠着藤蔓,飞檐下挂着铜铃,风一吹便叮当作响。
最显眼的是楼台两侧的朱红廊柱,上面镌刻着两行鎏金大字,笔力遒劲,带着股睥睨之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哼,好大的口气。”
徐令东推着王白身边的一个石凳坐下,瞥了眼廊柱上的字,忍不住啐了一口。
王白愣了下,走近细看,那字金光闪闪,确实是这两句诗。
他心中微动,转头问徐令东:“徐大人,这字是谁题的?”
“听府里老仆说,好像是前前朝一个文人写的,说是歌颂什么简陋的屋子……”
“王小弟你也知道,这些诗词歌赋的,我向来弄不懂。”
“你要是感兴趣,我叫个识字的先生来给你讲讲?”
徐令东摸了摸下巴,想了想道。
王白哑然失笑。
什么简陋的屋子,那是《陋室铭》。
没想到在这异世,竟也能见到这千古名句。
王白望着那两行字,目光在“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上停了许久,口中喃喃重复:
“有龙则灵……有龙则灵……”
忽然,他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大腿,转头看向徐令东,道:“徐大人!好一个『有龙则灵』!你可真是……厉害!”
徐令东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反应吓了一跳,摸了摸后脑勺,一脸茫然:“王小弟,你这是……看出什么了?我可没做啥啊,总不能这字是我写的吧?”
王白摆了摆手,快步走到湖边,俯身看着清澈的湖水,问道:“徐大人,依你看,这潭湖水是原本就有的,还是后来人工挖出来的?”
徐令东皱眉思索:“这得查府志才知道。”
说着,他招手叫过一个随身侍卫,低声嘱咐了几句。
那侍卫应声而去,不多时便捧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回来,双手递给徐令东。
徐令东翻开册子,眯着眼看了半晌,说道:“府志上写着,这地方是当年先皇赐给商王的,建府的时候,这湖水就已经在了,算是先天就有的。”
“先天就有?”
王白眉头又皱了起来,难道自己的猜测还是错的?
“不过嘛,”
徐令东翻到后面,话锋一转。
“这里还记着,十几年前,商王府大兴土木翻修过一次。”
“不光是房屋,连带着这湖面,都往外扩了将近一倍,岸边的山石、亭台,也都是那时候重新修的。”
“当真?”
王白心头一喜,一把接过那本府志。
册子上的字是繁体,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
看着有些费力,但他还是逐字逐句地看了下去。
果然如徐令东所说,十几年前的那次翻修,确实动了这方湖水。
他合上册子,递给徐令东,脸上笑意渐浓,打开:“徐大人,这趟差事要是成了,头功非你莫属。现在有件事得劳烦你——给你一天时间,把这湖里的水排干,一滴都别剩。”
徐令东一听,倒吸一口凉气,苦笑道:
“王小弟,你这是为难我啊!”
“这么大一片湖,一天时间,把水排到哪里去?”
“总不能叫弟兄们用瓢舀吧?就算现在动手挖渠,一天也挖不出能排干这么多水的沟啊!”
王白也知道这事难办,望着茫茫湖面,眉头紧锁
心里盘算着各种法子,却没一个能在一天内见效的。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伴着一声温婉的呼唤。
“夫君。”
(http://www.220book.com/book/6B7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