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理工学院门口,从凌晨起就排起了长龙。来自各地的寒门士子、工匠子弟背着行囊,攥着身份证明,脸上满是期待与紧张。几个负责维持秩序的东宫侍卫拿着木杖,在队伍旁来回踱步,大声喊道:“都排好队!不许插队!按顺序入场考核!”
队伍里,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年轻士子张衡紧了紧怀里的算学典籍,忍不住跟旁边的同伴李默嘀咕:“你说咱们能考上吗?听说这次招生只收两百人,报名的可有上千呢!”
李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苦笑道:“不好说!不过太子殿下说了,只看本事不看出身,咱们只要把学到的东西发挥出来就行。我跟你说,为了这次考试,我把家里那本祖传的《考工记》都翻烂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李承乾带着陈默和几个学院的先生,骑马赶来。看到门口乌泱泱的人群,李承乾嘴角忍不住上扬——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打破门阀对知识的垄断,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能有出头之日。
“殿下!”负责招生的法吏赵坤连忙上前见礼,“报名人数己经超过一千五百人了,比预期的多了三倍还多!”
“好!”李承乾翻身下马,“考场都安排好了吗?各个科目分开考核,别乱了秩序。”
“都安排好了!军工考兵器设计,算学考算术难题,格物考自然现象,医道考基础医术。每个考场都安排了两位先生监考。”赵坤恭敬地回答。
李承乾点点头,走进学院。校园里,几座新盖的校舍己经初具规模,工人们还在忙着收尾。考场设在临时搭建的大棚里,每个大棚外都挂着科目牌子,考生们正按照指引陆续入场。
他走到军工科的考场外,透过缝隙往里看。考生们正低着头,在纸上画着兵器草图。一个年轻工匠子弟皱着眉头,手里拿着炭笔,在纸上反复修改着弩机的设计图。李承乾认得他,是长安西市铁匠铺的学徒王铁蛋,之前在格物院帮忙打过铁,手艺不错。
“这小子有灵气。”旁边的墨家先生墨老轻声说,“上次格物院改进弩机,他还提过几个有用的建议。”
李承乾笑了笑:“是块好料子,要是能考上,就把他分到军工院,跟着墨老你学习。”
两人又走到算学科考场。考生们正埋头演算,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不绝于耳。一个寒门士子算得最快,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很快就答完了所有题目,举手示意交卷。
“这是谁家的子弟?”李承乾问道。
赵坤翻看了一下名册:“回殿下,他叫陈景,是关中寒门,父亲是个教书先生,据说他三岁就能识数,五岁就能背《九章算术》。”
“不错。”李承乾点点头,“是个算学天才,将来可以让他负责学院的算学教学。”
考场外,没轮到的考生们也没闲着。有的在背医书,有的在讨论算题,还有的在画简单的机械草图。张衡和李默也在其中,两人互相提问,巩固知识点。
“你说格物科会考什么?”张衡问道。
“不好说,可能是问为什么木头会浮在水上,石头会沉下去,也可能是问怎么让水往高处流。”李默猜测道。
正说着,一个世家子弟带着几个仆从,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想插队入场。侍卫连忙拦住他:“这位公子,请排队入场!”
那世家子弟冷哼一声:“放肆!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崔家的公子崔浩!我父亲是礼部侍郎!让开!”
周围的考生们都皱起了眉头,却没人敢出声。张衡攥紧了拳头,眼里满是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李承乾走了过来,冷冷地看着崔浩:“崔公子?孤倒是想问问,你父亲是礼部侍郎,就能破坏规矩吗?”
崔浩看到李承乾,吓得脸色发白,连忙躬身行礼:“参见太子殿下!臣...臣不是故意的,只是想早点入场考试。”
“考试凭的是本事,不是出身。”李承乾语气冰冷,“今天你要是想考试,就乖乖排队;要是不想考,就滚回你崔家去!孤的学院,不收不守规矩的人!”
崔浩吓得浑身发抖,连忙道歉:“殿下恕罪!臣知错了!臣现在就排队!”说完,灰溜溜地走到队伍末尾。
周围的考生们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看向李承乾的眼神里满是崇敬。张衡激动地对李默说:“太子殿下真是公正!咱们这次一定有机会!”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很是欣慰。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氛围,不分出身,只看才华。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唐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夕阳西下,考试终于结束了。考生们走出考场,有的面带喜色,有的愁眉苦脸。李承乾站在学院门口,对众人说道:“三天后公布录取名单,不管是谁,只要有真本事,孤都欢迎他加入学院!”
考生们齐声应道,纷纷向李承乾行礼告别。张衡和李默也挤在人群中,眼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大唐走向强盛的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F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