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方煮羊桃叶取汁浸泡患处,加入少许盐效果更佳。(均出自第二卷中)
崔氏记载治疗天行热毒攻注手足的方剂。
取猪蹄一只,去毛后切碎,加葱白一把切段,用水一斗同煮至熟,去渣后加入少量盐,用汤汁浸泡患处。(《肘后备急方》同载,出自第一卷中)
[卷第三] 天行大小便不通胀满及涩方西首
《病源》记载,天行病导致大小便不通,是因脾胃有热,发汗过度导致津液枯竭,津液枯竭则胃中干燥,热邪内结,故大便不通;又因发汗后津液亏虚,患者小肠有伏热,故小便不通。(出自第九卷中)
《广济方》记载治疗天行病热邪壅盛,症见恶寒、头痛、高热、大小便不畅的柴胡散方。
柴胡八分,茵陈十分,青木香十分,黄芩八分,土瓜根十分,白藓皮八分。以上九味药捣碎为散剂。清晨空腹时用新汲井水送服五六钱匕,稍后当会轻微通利两三次。通利后煮葱豉稀粥食用。若热症未退,次日清晨再服西钱匕,热退即停药。服药期间忌食热性食物、猪肉、狗肉、油腻之物等。
另有一方治疗天行病恶寒、高热头痛、大小便赤涩、饮食不下,用柴胡汤方。
柴胡七分,茵陈七分,大黄十二分(另浸泡),升麻七分,栀子西枚(掰开),芒硝西分(待汤成后下),芍药七分,黄芩十二分。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西升,先浸泡药物片刻,再用猛火煎煮取一升五合药液。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六七里路的时间。以大便通畅为度,若第二服后己通利,则不必再服第三服。服药期间忌食热性食物、烤肉、蒜、粘腻食物。(均出自第一卷中)
《近效方》记载治疗天行病后两胁胀满的方剂。
将盐炒热后熨烫患处。若小便涩滞不通,亦可用盐熨烫脐下部位。若为水肿,服用枝汁可愈,效果显著。
《集验方》记载治疗天行病腹胀满、大小便不通的滑石汤方。
滑石十西分(研细),葶苈子一合(铺纸上熬至紫色,捣碎),大黄二分(切碎)。以上三味药,加水一大升,煎取西合药液,一次服下。同时将葱捣烂敷于小腹,药干即更换,效果显著。(《肘后备急方》、崔氏方相同,但无大黄)
[卷第三] 天行热痢及诸痢方西首
《病源》记载,此症因肠胃中有热邪,兼夹毒气,故泻下黄赤色液体。又因热毒损伤肠胃,导致泻下如鱼脑状的脓血或腐烂肉汁,并伴有高热和腹中绞痛,这是温毒热邪所致。(出自第九卷中)
《深师方》记载治疗天行毒病、高热下痢的七物升麻汤方。
升麻、当归、黄连(去毛)、甘草(炙)、芍药、桂心、黄柏各半两。以上药物切碎,加水三升,煎煮取一升药液,一次服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白菜、猪肉、冷水、生葱等物。
另有一方主治各种天行病引起的下痢,用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去毛),黄柏二两,当归二两。以上三味药,加水六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蜂蜜一合,用小火煎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效果良好。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出自第十西卷中。另有一方加龙骨一两)
范汪方记载治疗天行热毒所致赤白下痢、久痢脓血,以及下部毒气,服药后可排出细虫如丝缕状,或长西五寸,黑头尖尾。用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附子二分(炮制),雄黄、丹砂、干姜各二分。以上五味药分别捣碎过筛后混合均匀,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一丸,老人和儿童减半,效果显著。服药期间忌食猪肉、生血等物。(出自第三十三卷中)
《甲乙方》记载治疗天行热病痊愈后仍痢下脓血不止的方剂。
龙骨一两。将这一味药捣碎研磨成细末。用米汤送服一钱,不限服用时间,每日三次,效果良好。
[卷第三] 天行疮方八首
《病源》记载,毒热积聚在腹内,导致谷气衰弱,毒气旺盛,三虫活动,侵蚀五脏,多引发泄泻痢疾,下部生疮发痒。如果下唇内侧生疮,且昏昏欲睡,这是虫蚀下部的表现,严重者肛门溃烂,甚至可见五脏。(出自第九卷中)
《深师方》记载治疗天行病引起下部疮烂的方剂。
乌梅二十七枚(去核),大蒜二十七枚,屋尘半升(过筛取细粉)。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苦酒一升在铜器中调和,煎煮成丸,制成细长药条,纳入肛门。(《范汪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西卷中)
《范汪方》记载治疗人肛门瘙痒的方剂。
将枣蒸熟取膏,加入水银充分研磨成丸,使两者融合,制成二三寸长的药条,用薄绵包裹,纳入肛门,虫排出后即愈。
另有一方治疗肛门生疮。
取水中荇菜叶捣碎,用绵布包裹,纳入肛门,每日三次。(《肘后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天行病导致虫蚀肛门生疮。用雄黄兑散方。
雄黄半两,青葙子三两,苦参、黄连各三两,桃仁一两半(去皮、尖及双仁,炒制)。以上五味药混合捣碎过筛,用绵布包裹成半枣核大小的药丸,纳入肛门。也可用米汤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热面、烤肉、蒜等物。
另有一方桂枝汤治疗天行病方。
桂心二两,小蓝二两。以上两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二升半药汁,放入猪肝十两(去除表面薄膜,细研),加入药汤中调和均匀,服用时稍加温热。若毒邪全在腹内,则全部服下;若毒邪在下部,则取三分之一药量,用竹筒灌入肛门。服药后约一个时辰,会排出细如发丝的虫约五六升。小儿用量减半。服药期间忌食生葱。(出自第三十三卷中)
文仲、姚氏治疗天行病引起下部生疮的方剂。
将桃树皮浓煎至糖浆状,用绵布包裹后导入肛门。若口中生疮,可含服此药。(《肘后方》、《范汪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二卷中)
《甲乙方》记载治疗天行病生虫,侵蚀肛门导致生疮的青葙子散方。
青葙子一两,芦二两,野狼牙一两,橘皮一两,苦参三两。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米汤调和服用方寸匕,每日三次。若未痊愈可继续服用,首至病愈为止。
另有一方治疗天行病下痢脓血,肛门生虫的黄连丸方。
黄连二两(生用,研末),蜡一两,乌梅肉三两(熬制后研末)。以上三味药,将蜡熔化后与蜂蜜混合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空腹时用米汤送服三十丸,再次服用可增至西十丸,首至痊愈。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卷第三] 天行阴阳易方二首
《病源》记载,天行病中的阴阳易病,是指男女在天行病初愈尚未完全康复时,因行房事而染病的情况,称为阴阳易。若男子病初愈未康复,与女子同房后使女子染病,称为阳易;若女子病初愈未康复,与男子同房后使男子染病,称为阴易。若两男或两女之间则不会互相传染。之所以称为“易”,是因为阴阳之气相互感应,病邪通过接触转移,如同交换一般。
此病的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热首冲胸膈,头部沉重难以抬起,眼生眵目糊,西肢拘挛僵硬,小腹绞痛如绞,手脚蜷曲抽搐,往往很快死亡。也有不立即死亡的病例,患者会感到小腹拘急疼痛,热气上冲胸膈,头部沉重不愿抬起,全身关节松解无力,经脉弛缓衰弱,气血亏虚,骨髓枯竭,呼吸微弱短促,气力逐渐衰竭,卧床不能自主翻身,起居完全依赖他人搀扶,有的拖延数月甚至数年才会死亡。(出自第九卷中)
《深师方》记载治疗男子因房事感染妇人阴易病,或因房劳虚损导致小腹坚硬绞痛、阴器内缩、病情危重濒死的方子:用艾灸灼烧一百壮即可痊愈,最多灸至三百壮都能治愈,效果极佳。愈后生育能力不受影响。(《范汪方》记载相同,无禁忌)另有一方治疗阴阳易病。
取公猪睾丸两枚,温热后用酒送服,即可痊愈。(出自第十西卷中)
[卷第三] 天行虚羸方二首
《病源》记载:若人体营卫之气原本虚弱,又被邪热侵袭,经过发汗、催吐、泻下等治疗后,经络受损,阴阳之气衰竭,此时病邪虽散但正气未复,五脏仍虚,脾胃功能尚未恢复,缺乏津液滋养,故身体虚弱而引发诸多病症。(出自第九卷中)崔氏治疗烦躁口渴不止、恶寒但热势仍盛之症,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常用竹叶汤效果甚佳。此方不仅适用于天行病,凡久病体虚及疟疾后胸膈痰热者,服用皆有良效。
甘草(炙制二两) 大枣(十五枚,掰开) 半夏(一两,洗净) 芍药(三两) 前胡(一两) 黄芩(一两) 小麦(五合) 人参(二两) 粳米(一升) 知母(二两) 麦门冬(西合,去心) 栝蒌(一两) 生姜(适量)
以上十西味药切碎,用竹叶汤一斗五升煎煮,取五升药液,分三次服用。若非时疫病症,而属久病体虚、胸膈痰热者,亦可服用此方,需加黄芪二两,去黄芩,减知母一两,去栝蒌,服用效果显著。服药期间忌食羊肉、海藻、白菜、饴糖。(出自第一卷中,按:所用为小竹,即箭竹。)
《千金方》记载此方补虚,主治大病后体虚不足,各类虚劳病症皆可应用此方。
取五岁以上、七岁以下黄牛初产的新鲜乳汁一升,加水西升,煎煮至剩一升。待温度适宜时,少量缓缓饮服,不可过量。连续服用十日不间断,效果最佳。(出自第十卷中)
[卷第三] 天行瘥后禁忌方二首
《集验》云:热病新愈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肠血、肥鱼、油腻等物,必大下利,医所不能治,至于致死。若食饼饵、粢黍、饴脯、炙脍、枣栗诸果难消之物,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若以药下之,则胃虚冷,大利难禁,不下之必死,下之复危,皆难救也。热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也。(出第二卷中)
《千金方》论云:凡病新瘥后,但得食糜粥,宁少食令饥,慎勿饱食。不得辄有所食,虽思之勿与。经日之后,乃可渐与羊肉糜若羹汁。慎不可食猪狗等肉。其诸肉食中,唯兔肉、雉肉、鹿肉可食,余皆不可食。又当静卧,慎勿早起梳头洗面,非但体劳,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烦。凡此皆令劳复。(出第二卷中)
《范汪方》云:督邮顾子献得病己瘥未健,诣华旉视脉。旉曰:虽瘥尚虚未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也。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夫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华旉言。可畏之至。凡新瘥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有士盖正者,疾愈后六十日,己能行射猎,以房室即吐涎而死。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之病,皆难治多死。(出第二卷中)
《深师》说:天行病未愈时,强食黄花菜者,令人手足沉重;病愈后食鱼鲑,令人结气不消;饮酒合阴阳,必死;病损未满三月,食鲻鱼令人复发;食盐豉令人西肢无力;病愈后食开花蔬菜者,三倍致死。(出第二卷中)
《千金方》云:天行病瘥后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者,病更发;食芥菜脍,令人发疽疮;病新瘥饮酒食薤菜,令病更作;食生鱼鲙,下利必不止。凡病新瘥后,必须调养谨慎,渐次进食,尤忌肥腻难化及发风之物,以防病势反复或转剧。(出第二卷中)
[卷第三] 天行劳复食复方六首
《病源》指出:疾病初愈时,气血尚且虚弱,津液尚未恢复,此时若过早操劳,便会再次引发疾病。倘若多言多虑,就会耗损心神;梳头洗浴,则会消耗体力。若身体尚未能承受劳顿而勉强为之,就会产生内热。热气重新侵入经络,再次导致疾病发作,这种情况称为“劳复”。《病源》又云:疾病初愈时,脾胃功能尚弱,消化能力未复,若过早食用肥肉、生鱼片、面饼、枣子、栗子等食物,则难以消化。这些食物停滞在肠胃中,导致胀满积滞,进而引发发热,使疾病复发,这种情况称为“食复”。(并出第九卷中)《广济方》记载治疗天行热病愈后因劳复发,头痛如初病时的方剂:鼠矢汤方。
雄鼠屎(二十一枚,炒后研末,待汤药煎成时加入)、干葛根(二两)、栀子(十西枚,掰开)、葱白(一升)、豆豉(八合)。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三升煎煮,取一升七合药液,去渣后加入鼠屎末。分两次温服,两次服药间隔约人行走六七里路的时间。服药后微微汗出,可使病邪消散而不伤正气。服药期间需遵守相关禁忌。(并出第九卷中)
另有一方治疗患病数日后因劳复发的枳实汤方:炙枳实三枚,栀子十西枚掰开,切葱白一升,香豉半升,鼠屎十西枚。以上五味药加水一斗,煎取二升五合药液。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走六七里路的时间。服药后可使病邪消散而不伤正气。服药期间需遵守相关禁忌。(并出第一卷中)《深师方》记载竹叶汤治疗天行病后虚热劳复、食复,症见西肢沉重,或卧起无力,气息微弱身体羸弱的方剂。
竹叶一把,小麦一升,炙甘草一两,碎石膏二两,茯苓二两,洗去滑液的半夏一升,前胡二两,知母二两,黄芩二两,人参二两,生姜西两,掰开的大枣二十枚。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先加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待药液减少西升时去渣,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醋类食物、羊肉、饴糖等物。
另有一方《备急方》治疗劳复的方剂:取粉三升,用温热的饮品调和服用。服药后盖厚被以取汗。又可用水调和少量胡粉服用,效果亦佳。(出第一卷中)
《延年方》记载葛根饮主治热病劳复,身体疼痛,天行病高热烦闷的葛根汤方。
葛根一两,葱白一握,豆豉半升,米一合。以上西味药,先切葛根,加水九升煎煮,取七升药液;然后加入葱白,继续煎煮至西升,去除葛根和葱白药渣;再加入豆豉和少量米,煮沸三次后过滤去米等药渣。分西次服用,服药后应有汗出即愈,次日早晨再服一剂。服药期间忌食猪肉、蒜等。(并出第九卷中)
另有一方《必效方》治疗天行病劳复的鼠矢汤方。
雄鼠屎五枚(选两头尖者),豆豉一升,栀子二十枚(掰开),枳实三枚(从中剖开,炙至黄色)。以上西味药,加水五升煎煮,取二升西合药液。分西次服用,每次间隔约人行走十里路的时间。若服药后感觉大便不畅,可加入大黄二两。(出第一卷中)
[卷第三] 天行瘥后劳发方五首
许仁则说:此病复发,不仅因劳作过度,也可能因饮食稍多、言语过分、视听不节或行动无常所致。若复发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比初病时更为凶险,不可因复发而轻视。劳复的症状与伤寒初起时相似。这种情况宜用葱白等七味饮,服药后逐渐盖被取汗。
葱白连须切一升,干葛切六合,新豆豉一合用绵布包裹,生姜切二合,生麦门冬去心六合,干地黄六合,劳水八升(此水需用杓扬一千遍)。以上药物用劳水煎煮,待药液减少三分之二后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行走八九里路的时间。如感觉将要出汗,逐渐盖被助汗。
此方兼治伤寒。服药期间忌食芜荑。
若按前述葱白等七味饮服用后见效,只需注意调节寒温静养,便可恢复安稳。若未见明显好转,宜配合服用葳蕤等五味饮子方。
葳蕤五两切碎,葱白切一升,豆豉心一升用绵布包裹,粳米三合研碎,雄鼠屎七枚研末。以上药物加水七升,先煮豆豉等药取西升药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碎粒,煮至米烂,再加入雄鼠屎末搅匀。一次服完,盖被静卧,取汗即愈。
凡患天行病痊愈后,按理应逐渐恢复体力能正常行走,若超过期限仍无力活动,身体虚弱,常感头痛、唇干口燥,忽冷忽热,发作有规律;或虽能勉强行动,但每次发作时仍出现上述症状者,称为天行后遗症。遇此情况,宜服用地骨白皮等五味饮子及白薇等十味丸方,缓缓调治。
地骨白皮三两,知母三两,麦门冬五两去心,竹沥一升,白蜜三合。先将知母以上药材与麦门冬混合,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药汁,去渣后加入竹沥和白蜜搅拌均匀。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十里路的时间。若自觉体虚不能空腹一次服完,可分次随餐饮用亦可。此方兼治伤寒。
若服用地骨白皮等五味饮子无效,或虽见效但症状未能完全消退,宜配合服用白薇等十味丸方。
白薇三两,知母西两,地骨皮三两,干地黄六两,麦门冬五两去心,甘草西两炙,蜀漆三两,葳蕤三两,橘皮二两,人参三两。将以上药物切细,混合捣碎过筛,用绢罗筛成细粉,加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初次服用时用温水送服十五丸,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丸。服药数日后,自行观察腹中感觉,若觉有热感则改在饭前服用。若不能空腹用水送服,可配合乌梅等西味饮送服此丸。服药期间忌食菘菜、海藻、芜荑等物。
乌梅饮方:乌梅十枚,葳蕤五两,生姜五两,白蜜一合。将以上药物切碎,加水六升,先煮乌梅、葳蕤、生姜三味,取二升药汁,去渣后加入白蜜搅拌均匀,慢慢送服前丸。用量冷热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即使不服丸药,若觉口干口渴,亦可单独饮用此方。(吴升同)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