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数日,陈玄戈并未急于行动,而是换上了一身寻常的青布衣衫,如同一个初来乍到、对什么都好奇的外地行商,融入了清河县的人流之中。他信步而行,从日出至日落,几乎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
越是行走,他平静的眼眸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叹便越是沉淀下来。
这清河县的繁华,远超他此前根据情报所做的任何预期。
城东,医馆药铺林立,尤以孙家“回春堂”为最,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秩序井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令人心安的药香,显示出此地民生之一隅的安稳与富足。
城南,则是丝绸与皮革的天下。“柳绸庄”、“柳革铺”的招牌熠熠生辉,客商云集,其中不乏衣着华贵、口音各异的外地乃至异域商人。装载着精美绸缎和耐用皮货的马车骡车进进出出,川流不息。街道两旁,其他依附于此行业的大小商铺、染坊、鞣制作坊亦是鳞次栉比,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派兴旺景象。
城西,码头区桅杆如林,船只密布。漕帮的“黑龙旗”在不少船头飘扬,苦力们吆喝着号子,将堆积如山的货物卸下或装船。喧嚣声、水流声、车马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一曲粗粝而充满活力的财富乐章。酒肆、客栈、脚店遍布周边,接待着南来北往的客商水手,生意火爆。
城中心,更是热闹非凡。钱家“汇通钱庄”门前,拿着银票汇票的商户百姓进进出出,伙计应对自如,显出其业务之繁忙、信誉之卓著。不远处,七秀坊掌控的“云来客栈”气派非凡,“百味轩”酒楼香飘西溢,皆是客流如织。甚至还能看到一两家门面精致的“古玩鉴阁”(钱家产业),虽客人不多,却自有一股沉淀的贵气。
就连那些看似普通的民居巷弄,也透着一股殷实。孩童奔跑嬉戏,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市井生活气息浓郁。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特别是西北湖畔“水月轩”及“醉香阁”方向,更是丝竹管弦之声隐隐传来,画舫轻移,灯火璀璨,将一片区域映照得如同人间仙境,显示着另一种极致的奢华与消费能力。
陈玄戈站在一座石桥上,望着下方漕运支流中依旧繁忙的船只和两岸连绵的灯火,晚风拂过他的衣角。
这绝非一个普通县城应有的气象。其商业之繁荣、物产之丰富、人流之密集、财富流动之迅猛,简首堪比一些州郡府城!
“好一个清河县…”他低声轻语,声音消散在晚风里。
这繁华之下,交织着多少明暗规则?流淌着多少金银?又隐藏着多少汹涌的暗流和杀机?
八大势力盘根错节,各自汲取着养分,共同维持并推动着这台庞大而精密的赚钱机器轰隆运转。县令周德昌固然贪腐,但不可否认,在其任内(或者说在其剥削下),清河县竟呈现出一种畸形的、却又实实在在的繁荣。
这让他原本的计划需要做出微调。在此地立足,不能仅仅依靠狠辣和算计,更需深刻理解并融入这套繁华的规则之中,才能从中汲取足够的力量。
“水够深,鱼也够肥。”他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正好,养得起真龙。”
感慨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清晰的冷静与决断。他转身走下石桥,身影没入繁华的灯火与人群之中。
看清了,接下来,便是该如何下手,在这片繁华锦绣之地,撕开一道属于自己的口子。那场即将到来的漕帮与李家的火拼,或许就是最好的切入点。
(http://www.220book.com/book/6IV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