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运动会的插曲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们的证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2/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十月的临海市,暑热终于彻底退去,海风带来清爽的凉意。临海一中的校园里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活跃气氛——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即将开幕。

操场上看不见平日捧着书本背诵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班学生正在排练入场式队形,广播里反复调试着运动员进行曲,体育老师们忙着最后检查场地设施。

高一(3)班的同学们聚集在操场东北角,唐晓和宋海正组织大家讨论运动会事宜。

“咱们班入场式准备走什么风格?传统整齐划一还是有点创意?”赵明跃跃欲试地问,显然己经有所计划。

林雪谨慎地说:“不要太复杂吧,时间有限,还要兼顾比赛。”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主题,”张伟提议,“体现班级特色。”

大家热烈讨论着,只有两个人明显心不在焉——徐川和苏梦婷各自站在人群外围,一个望着天空仿佛在思考什么数学问题,一个低头用脚尖在地上画着看不见的图形。

唐晓注意到了这种疏离,走到他们身边:“运动会是集体活动,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徐川抬头,表情平静:“老师,我对运动不太擅长。”

苏梦婷言简意赅:“浪费时间。”

宋海走过来,幽默地打圆场:“大脑需要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嘛。这样吧,你们至少参加一个项目?算是体验集体生活。”

最终,在班主任和物理老师的联合劝说下,徐川极不情愿地报了个铅球项目——因为他认为“抛体运动至少符合物理规律”;苏梦婷则被安排参加4×100米接力,因为“只需要跑一段首线距离”。

运动会当天,晴空万里。临海一中的操场上彩旗飘扬,各班队伍依次入场。高一(3)班的同学们穿着统一的班服,走过主席台时突然变阵,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赢得了阵阵掌声。

徐川和苏梦婷也在队伍中,但动作明显生疏滞后,全靠周围同学的掩护才没破坏整体效果。

比赛正式开始后,班级同学们各展所长。赵明在百米赛中表现出色,拿下了年级第三;林雪虽然体力不强,但坚持完成了1500米长跑;张伟更是凭借对机械的理解,在铅球项目中出人意料地获得第二名。

然而当徐川上场时,情况变得有些滑稽。

他拿起铅球,没有像其他选手那样先做几个热身摆动,而是站在原地沉思片刻,仿佛在计算什么参数。然后他突然开口问裁判:“请问铅球的质量是标准7.257公斤吗?还有出手高度是否从地面测量?”

裁判愣了一下才回答:“按标准就行,别想太多,投就是了。”

徐川点头,然后以一种极其理论化的姿势将铅球推出——动作僵硬得像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触这个球形物体。铅球划出一道略显平淡的抛物线,落在了不远处的沙坑里。

成绩一般,但徐川似乎并不失望,反而若有所思:“空气阻力比理论计算的影响要大。”

接下来是苏梦婷的4×100米接力。作为第三棒,她需要完成一段弯道跑。当接力棒传到她手中时,她起跑的速度尚可,但在弯道处明显失去了平衡,脚步凌乱,差点摔倒,最终勉强将接力棒传给了下一棒同学。

比赛结束后,苏梦婷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气喘吁吁,而是站在跑道边,手指在空中划着曲线,喃喃自语:“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是v2/r,但实际奔跑时身体倾斜角度...”

唐晓和宋海相视一笑,既无奈又觉得有些可爱。

“至少他们参与了,”唐晓安慰自己,“算是融入了集体活动。”

宋海调侃:“可能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体验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中午休息时,各班在指定区域休整。高一(3)班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带来的食物,气氛融洽。徐川和苏梦婷却选择了一个稍远的树荫下,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徐川在看书,苏梦婷则在写写画画。

赵明试图活跃气氛:“我们去把他们拉过来吧?毕竟是班级集体活动。”

林雪摇头:“让他们安静待着也好,强行拉过来反而更尴尬。”

这时,唐晓和宋海配合默契地开始组织小游戏,试图让班级氛围更加融洽。

“我们来玩个‘科学知识接龙’怎么样?”宋海提议,“结合我们的学科特点。”

唐晓补充规则:“按座位顺序,每人说一个科学名词或概念,不能重复。”

游戏从林雪开始:“细胞。”

张伟接:“机器人。”

赵明:“市场经济。”

李哲艰难地想了一会儿:“加速度!”

轮到徐川时,他平静地说:“黎曼ζ函数。”

气氛顿时凝固,下一个同学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接。

苏梦婷自然而然地接上:“解析延拓。”

游戏在这里卡住了,大多数同学一脸茫然。唐晓赶紧解围:“好吧,有些概念可能太专业了。我们换个简单点的?”

宋海默契接话:“那就换个玩法——我来演示一个小实验,大家猜原理。”

他拿出一个普通的塑料瓶和一点热水,做了一个简单的气压实验,然后让大家猜原理。

这次同学们参与度很高,各种猜测层出不穷。徐川和苏梦婷虽然没有主动发言,但也在默默观察,眼中有着专注的神情。

运动会接近尾声,高一(3)班总成绩中等,但大家似乎都很享受这个过程。令人意外的是,在最后的班级拔河比赛中,徐川和苏梦婷竟然主动站到了队伍中。

“力的合成与分解,”徐川解释自己的参与,“这是一个团队协作克服阻力的实际应用。”

苏梦婷言简意赅:“摩擦力是关键。”

拔河比赛中,两人虽然体力不占优势,但都全力以赴。当班级最终赢得一轮比赛时,徐川甚至露出了罕见的微笑,苏梦婷也轻轻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眼中有一丝成就感。

闭幕式上,当班级获得“精神文明奖”时,全班同学一起上台领奖。徐川和苏梦婷站在队伍中,虽然还是有些局促,但己经不再是完全疏离的状态。

夕阳西下,运动会结束。同学们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体陆续离开操场。

唐晓和宋海并肩站在渐渐空旷的场地上,看着学生们远去的背影。

“今天还算成功?”宋海问道。

唐晓微笑:“至少让他们参与进来了。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全方位的成长。”

“那两个小家伙其实很努力,”宋海说,“虽然他们的‘努力’和我们理解的不太一样。”

唐晓点头:“我看到徐川在拔河时真的在计算角度和力度,苏梦婷也在尝试调整姿势以减少阻力。他们是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和理解这个世界。”

“就像用数学理解铅球,用物理理解短跑?”宋海轻笑。

“正是如此。”唐晓望着远处,徐川和苏梦婷正一前一后走向教学楼,仍然没有交谈,但步调出奇地一致。

宋海突然说:“我们配合得也不错。”

唐晓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指的是两人在组织班级活动时的默契,微微点头:“是啊,很顺利。”

运动会结束了,但班级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了。就连徐川和苏梦婷,虽然仍然与众不同,但似乎也不再是完全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孤岛。

夜幕降临,临海一中的操场恢复了宁静,只有海风吹过看台的声音。在这片宁静中,青春的汗水与欢笑暂时沉淀,等待着明天的学习与探索。

对唐晓而言,这次运动会不仅是一次班级活动,更是一次教育实践——如何让每个独特的学生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无论他们是运动健将还是学术天才,是社交达人还是内向思考者。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教育本身一样,需要耐心与智慧去慢慢探索和发现。

我们的证明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们的证明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们的证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