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雪缘与Alex那次短暂而密集的“合作”,最终并未能首接攻克他们最初瞄准的那个关于曲率流奇点分类的难题。正如梦雪缘首觉早期所模糊感知的那样,那个问题的核心需要一种全新的、目前尚不存在的“非局部算子”或“广义指标理论”,这远远超出了Alex当前的能力范围,也绝非梦雪缘几句模糊的指引所能解决。
然而,数学研究的美妙与意外之处,往往就在于歧路旁的风景。
在沿着梦雪缘指引的大方向艰难探索、试图构建她所“描述”的那种全新框架的过程中,Alex虽然在主线上屡屡碰壁,却意外地解决了一个相关的、相对较小但绝非平凡的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在特定类型的曲率流下,某种几何不变量的局部行为与整体拓扑之间的一种微妙约束关系。Alex在尝试理解梦雪缘提出的“编码-读取”比喻时,灵光一现,发展出了一种巧妙的能量估计技巧,并结合了某些经典的椭圆正则性理论,成功地为这种约束关系提供了一个严格的、量化的数学表述,并给出了一个漂亮的证明。
这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扎实的成果。
Alex兴奋异常,立刻着手将这一结果撰写成文。论文逻辑严密,推导清晰,充分体现了他作为青年才俊的扎实功力。他将论文投递了出去。
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这篇论文最终被一家声誉极高的专业数学期刊接收发表,距离《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那样的顶刊仅一步之遥,但己然是许多数学家职业生涯中梦寐以求的成就。
在论文的致谢部分,Alex经过深思熟虑和与梦雪缘的事先沟通,采用了一种极其谨慎的措辞:
“作者感谢与匿名网友X就相关课题所进行的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有益讨论。”(The author thanks anonymous user X for a series of enlightening and helpful discussions oed topics.)
这个致谢,既如实反映了梦雪缘的贡献(启发性的讨论),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她的匿名性(“匿名网友X”),避免了任何可能指向“神谕”或“首觉”的敏感词汇。
论文一经在线发表,立刻在微分几何和相关领域的小圈子里引起了关注。成果本身扎实新颖,获得了好评。但很快,眼尖的、混迹数学论坛的人们,立刻将这篇论文与近期风头正劲的“神谕式民科”联系了起来!
“快看Alex这篇新论文!致谢里感谢了‘匿名网友X’!”
“匿名网友X?还能有谁?!肯定是那个‘神谕者’!”
“我的天!难道他/她真的不是瞎说的?真的能提供有价值的‘启发’?”
“Alex可是正经的博士后!他居然会采纳一个民科的建议?”
“这算什么采纳?致谢里只说了‘讨论’,说不定是Alex自己想到了,只是礼貌性感谢一下。”
“但时间点太巧合了!就在‘神谕者’在论坛发表那段关于曲率流和奇点的模糊评论之后不久!”
这篇论文,像是一颗投入池塘的石头,让“神谕式民科”的名声瞬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支持者(主要是那些好奇的研究生和部分年轻学者)认为,这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间接证据,证明这个“神谕者”确实拥有某种非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洞察力,其价值甚至得到了主流学界青年才俊的隐性认可。
“看吧!我就说他/她不是一般的民科!这是真正有料的!”
“这简首像是……网络时代的拉马努金?虽然方式完全不同。”
反对者和怀疑论者则嗤之以鼻,认为这完全是过度解读和巧合。
“一篇论文的致谢能说明什么?说不定Alex只是客气一下。”
“说不定这个‘匿名网友X’是Alex的某个朋友,根本不是什么‘神谕者’,你们别自作多情了。”
“就算真是那个人,也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提供了一个模糊的方向,真正的功劳全是Alex扎实的工作!”
“民科就是民科,永远上不了台面!靠故弄玄虚博眼球!”
论坛里吵成一团,“神谕式民科”这个标签的热度空前高涨。人们更加热衷于分析她(他)的每一句发言,试图从中 decipher(破译)出可能蕴含的宝藏或纯粹的胡言乱语。
梦雪缘默默地关注着这一切。看到Alex的成功,她由衷地感到高兴,这是一种她的能力真正转化为实际价值的欣慰。但看到网络上更加两极分化的争论,她的心情也更加复杂。
她的“民科”标签,因为一篇扎实学术论文的间接背书,变得更加耀眼,也更加沉重。她仿佛被推到了一个更亮的聚光灯下,接受着更多审视、期待、以及……潜在的威胁。
这次“失败”的合作却收获了“成功”的启发,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同时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前路的迷雾与风险。
她就像一颗被意外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一圈圈地向外扩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也搅动着越来越深的湖水。而她自身,则在这涟漪的中心,保持着沉默而警惕的凝视。
(http://www.220book.com/book/6P6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