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央和进忠因咸福宫闹鬼一事,说起当年海贵人如何入的宝亲王后宅。
当进忠正感叹就连保送生也生存不易的时候,长春宫里,皇后也正把闹鬼一事当做笑话说给皇上听。
慧贵妃又没什么事,因此皇上并不在意事情始末,后宫有人犯错,无论是主子还是奴才,都应该由皇后处置。
大清宫规几千条,只要确定了罪名,按宫规处置就完了,这有什么可说的。
因此,这事情听在皇上耳朵里他也全当是个乐子,只笑慧贵妃养了大阿哥之后,这脑子好像也长出来了。
皇后很遗憾,抓到的小太监并不是延禧宫的人,严刑审问之下也只问出给他递东西的太监是个生面孔。
那小太监也是个孝子,因他母亲得了重病急需银子,这才不得不铤而走险做了这些恶事。
而且那小太监说,他往咸福宫送苦艾之前也是找人问过的,确定不是毒草,这才大着胆子送进来。
只是眼瞧着此事牵扯甚广,那小太监一害怕便嚼了舌头自尽了。
他明知道做下此事的非延禧宫的懿嫔莫属,可如今最有力的人证自尽。这证据也就断了,再想查便实在难以入手,因此也只得咬着牙撂下。
皇上看了皇后一眼,见她咬着牙不太高兴,便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又把人搂在怀里。
“怎么还不高兴了?这鬼神之说实在莫测,从古至今,倒是流传了不少民间故事。
又有些奇闻怪志传了下来,可若真说,哪一个亲眼见着了鬼,瞧见了那鬼是什么模样儿的,确实没有。
细细想来不过是些风吹草动,猫叫鸟鸣弄闹出来的动静,吓唬人罢了。
若不是这些东西闹出来的动静,那就必定是人为无疑。这次贵妃做的不错,也可见她心中坦荡。
瞧着你刚才神色,想来这幕后主使是谁,你心中也有猜测,只是苦于没有实证罢了。
琅嬅,你是中宫皇后,是一国之母,是后宫之主。朕就是你的底气。只要有人证、物证,能查出真相,便按宫规处置,若是宫规没有的,就往上加。”
开玩笑,自己媳妇儿要处置小妾,他还会拦着吗?莫说是有理有据的,只要不牵扯前朝,便是无凭无据,又能怎样?
而且皇后早己感觉到皇上对她的支持与信任,因此她日常行事,早就没了之前那般底气不足,心里发虚的模样。
如今听了这一番话,皇后大喜过望,她难得大着胆子,伸手勾住了皇上的脖子。
“能得皇上如此信重,臣妾绝不负圣意。”
皇上笑着揽住她的腰,在她唇上亲了一下。“琅嬅,再给朕生个嫡子。”
原本5月的各部来朝,因皇上迟迟未归,便顺延到了6月。
在原剧中,因嘉嫔诞下贵子,又因玉氏一向效忠大清,皇上为嘉奖其功勋,便晋其为嘉妃。
而在现实里,皇上连想都没想这事儿,身为后宫嫔妃,为皇家延绵子嗣子嗣,那是其最基本的责任。
而且金玉妍己经因为产下西阿哥而晋为嘉嫔,这己是嘉奖,何苦还要因玉氏来朝再嘉奖第二回?
况且当年在太后提出贵子一说之时,皇上早就辟谣说大清就没有贵子这一说,皇家子嗣,个个都是贵子。
更主要的是,金玉言这棒子妹可不老实。 她藏在后宫暗处搅动风云,皇上本就知晓她是个什么东西,怎会再允许她晋升为高位?
就老老实实的在嫔位上待着吧,她有没有机会产下八阿哥和十一阿哥,还是两说呢。
可无论如何,嘉嫔也是唯一一个属国进贡上来的嫔妃,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而且在侍寝上,嘉嫔也确实比满蒙汉八旗的贵女要放的开。
床上那点儿事儿嘛,羞羞答答是一种风格,热情奔放是另外一种风格。如玫嫔、嘉嫔这样儿的,皇上确实觉得宣她们在侍寝尤为爽快。
因此之后的日子,皇上倒频频宣嘉嫔和玫嫔侍寝,可在平日里宣嫔妃伴驾时,皇上依旧钟情如皇后和恬嫔这样的大家闺秀。
毕竟走心和走肾是两码事儿。
而一母同胞的兄妹俩,宛央和皇上就不一样,她走心和走肾就只针对进忠一个。
五月的天实在是好,宛央往养心殿送了一趟点心,瞧着皇上带着进忠正和礼部一起商讨各部来朝的事。
这是前朝政事,宛央知道不便打扰,只叫李玉把点心送进去,便转身去了御花园。
她刚进御花园就瞧见一个宫女正提着篮子,打理枝条己蔓出花圃的月季。
宛央眯了眯眼睛,细看之下才发现那宫女竟是魏嬿婉。
蕊黄瞧了一眼,便说道,“主儿,那边正捡花枝的小宫女不就是咱们去山西前往长春宫请安时碰到的那个送姚黄牡丹的小宫女嘛。”
宛央笑着转身便往一旁的千秋亭走去,她边走边说道。“兴许是吧,若真是她还真是倒霉。
在花房里往各宫送花可是个好差事,不光不必做这些力气活儿,平日里送花时还能得到赏银。
如今瞧她做的差事,许是上次送姚黄牡丹时被迁怒了,因此又被罚下去做杂役宫女了。
不过瞧她动作轻快,脚步轻盈,应是没受过什么磋磨。
哼,挑拨皇后娘娘收拾懿嫔,就拿个小宫女作筏子,小家子气。”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如懿传之有哥的孩子像块宝(http://www.220book.com/book/6PC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