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被教导要宽容大度、与人为善。然而,人到中年,我更欣赏一种看似“发癫”的生活态度——“别让自己的心里添堵,别人给你添堵,你就给他堵回去”!
这并非鼓吹睚眦必报的狭隘心态,而是对健康心理边界的有力维护,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定捍卫。
心理边界如同我们心灵的皮肤,保护着内在的脆弱与敏感。当这层边界被不断侵犯而不加抵御时,我们就会陷入持续的内耗与自我怀疑。
那些总是为他人着想而忽略自己感受的“善良之人”,往往成为心理压力最大的群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设立明确的心理边界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当我们允许他人不断“添堵”而不加阻止,实际上是在无声地认可这种对待方式,久而久之,这种压抑会转化为对自我的攻击,形成内耗的恶性循环。
传统文化常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但过度自省却可能成为心灵的重负。适度反思能促进成长,而无止境的自我批评则会削弱我们的心理能量。
工作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事不断将本应自己完成的工作推给你,你虽然不满却仍然接受,然后暗自懊恼。此时,“给他堵回去”不是情绪化的反击,而是明确表达:“我很乐意帮忙,但我现在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完成。”这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时间和价值的尊重。
许多人害怕拒绝他人,担心会被认为不友善或不合群。然而事实是,那些懂得适时说“不”的人,反而更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唯唯诺诺的人会模糊掉你的边界、原则以及个性。
王女士是个典型的例子。她在办公室总是有求必应,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同事处理工作。久而久之,别人视她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当她偶尔拒绝时,反而遭到埋怨,此时的她会觉得深深的憋屈和懊恼。首到她开始设立边界,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时间安排,她才发现,同事们不仅没有疏远她,反而更尊重她的时间和专业意见。
职场中,“甩锅”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人总是巧舌如簧地将自己的失误转化为他人的责任。面对这种情况,“给他堵回去”意味着清晰记录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划分,既不主动推诿,也不被动接锅。
小李曾为一个团队项目倾注心血,但在汇报时,领导却将失败归咎于他一个人。若是从前,他可能会默默承受。但这次,他平静地展示了项目过程中的邮件交流和工作记录,清晰地说明了每个环节的责任人。结果,领导收回了指责,并开始重视起团队责任划分的问题。
“堵回去”不是鼓励人们变得咄咄逼人或斤斤计较,而是让善良长出牙齿,既能保护自己,又不伤害他人。这是一种有原则的善良,而非无底线的退让。
真正的善良应当包含对自己善良。就像在飞机安全指南中提示的: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帮助他人。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保护不好,又如何能持续地帮助他人?
实践中,“堵回去”可能需要技巧和智慧。这里有几个方法供参考:
1 学会延迟应答:当面对不合理请求时,不要立即答应。可以说“我需要查看我的日程安排再回复你”,给自己留出思考时间,也可以不拒绝,但拖到天荒地老。
2 对于过分的要求和侵犯要果断: 冷静、清晰且坚定的表明你的立场,不陷入无谓的争论和纠缠。例如:“我理解你的困难,但我仍然无法接受”。怕得罪人你就输了,反过来想,ta都不怕你不高兴,你还在怕ta不高兴,这是不是某种程度上的懦弱?
也可以提供一些替代方案:拒绝的同时提供其他可能性。如:“我无法帮你做这个项目,但可以分享一些资料供你参考。”
3 向上共建 ,拉大旗作虎皮,用规则和上级做“挡箭牌”,这是设立长期边界最有效的一招。核心是:“这不是我不愿意,是公司的规则/流程不允许。”
4 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指责对方。例如:“当我被要求临时接手这个任务时,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己经有自己的工作安排。”虽然我们的方式柔和了许多,但不要忘记我们的目的是“堵回去”,对方抛过来,但是我们不接。
“别让自己的心里添堵,别人给你添堵,你就给他堵回去”背后,是一种对自己心灵主权的捍卫。这不是鼓励人们变得自私或好斗,而是提醒我们:真正的心理健康来自于平衡——既不过度自省,也不推卸责任;既不无底线地付出,也不一味地索取。
对朴实善良的人们而言,这种态度尤其重要。因为它保护了我们最珍贵的品质:善良不被耗尽,真诚不被滥用,温柔不被轻视。当我们能够守护自己的心理边界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持续善良的能力,让我们的善意能够给予那些真正值得的人,用在那些真正有意义的地方。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愿你我能学会既保持内心的柔软,又拥有坚定的边界;既能温暖他人,也不让自己寒冷;既能付出爱心,也不让自己枯竭。
简一乐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U1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