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陈如轩不说闲话,迅速地开始对着座中的学员们提出了他的观点。
对于就业,还是得灵活多方面考虑相关因素。
陈如轩没讲两句,有个学员急迫地开口提问道:“陈老师,我之前本是一名乡镇私立学校的教师,如今失了工作,也不打算再教学了,想问一下,该往那个方向走呢?”
陈如轩看出来这人是遇到了头疼的事。
陈如轩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先给那学生递了瓶矿泉水,等他气息稍稳才开口。
“先别急,你先跟大家说说,在乡镇私立学校当老师时,除了上课,你还常做些什么?”
学生握着矿泉水瓶,指尖还在微微发颤,一开口就带着股憋了许久的委屈:“除了带两个班的语文,还要管全校的课后托管,有时候家长没时间接孩子,我得等到晚上七点多,连村里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查成绩,都是我上门帮着弄。”
这话一出,座里几个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学员都轻轻点头,显然能共情这份“额外的忙碌”。
陈如轩听完,突然笑了,指了指他对满座学员说:“你们谁能说,他刚才说的这些事,不是实打实的‘本事’?”
满座瞬间安静下来,连提问的学员都愣了,眼里满是“这也算本事”的疑惑。
陈如轩站起身,走到学员身边:“你懂乡镇家长的顾虑——怕孩子没人管、怕信息不通耽误升学;你有耐心——能等家长到七点,能上门教老人用手机;你还熟悉县域教育的情况——知道哪个村的孩子上学远,知道县里哪所中学适合中等生,这些都是别人抢不走的优势。”
学员的眼睛慢慢亮了,可又很快耷拉下来:“可这些……跟我找新工作有啥关系?我不想再站讲台了。”
“谁让你再站讲台了?”陈如轩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翻到空白页写了三个词,推到学员面前。
学员凑过去一看,纸上写着“县域教育管家”“家长社群运营”“升学规划咨询”,每个词后面还画了个小勾。
“你不用进学校,就做乡镇家长的‘教育服务员’——帮他们盯升学政策,帮没时间的家长管孩子课后学习,甚至帮他们选靠谱的教辅资料,这些事你熟,做起来比谁都顺。”
陈如轩的声音不高,却句句砸在学员心上。
学员盯着那几个词,突然拍了下大腿:“对啊!上次有个家长想给孩子报县里的辅导班,怕被骗,还问过我呢!”
“这不就有方向了?”陈如轩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现在就有现成的资源——以前找过你的家长,他们信你,这就是你起步的底气。”
当天下午,学员没等培训结束就提前走了,直奔老家的乡镇集市——那里有不少他教过的学生家长在摆摊。
他先找到卖水果的张婶,张婶家儿子明年要升初中,之前总跟他愁“不知道该报一中还是二中”,他一开口说能帮着分析,张婶立刻放下手里的秤:“你说啥?真能帮?我这就把孩子的成绩单给你拿过来!”
不到半小时,张婶就拽着儿子过来了,还拉上了隔壁卖菜的李叔——李叔家女儿偏科严重,一直怕考不上重点班。
学员照着陈如轩教的,先问孩子的学习习惯,再讲县里两所中学的升学率、特色班方向,最后给张婶家儿子定了“冲一中、保二中”的计划,给李叔家女儿列了补弱科的清单。
张婶听完,当场从兜里掏出三百块钱塞给他:“这钱你必须拿着!比我自己瞎打听强一百倍,不然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学员推辞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收——陈如轩跟他说过,起步先赚“信任”,别先急着赚钱。
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张婶就带着三个家长找到他家,都是来问孩子升学的事,还说“张婶说你靠谱,我们就信你”。
这个学员干脆建了个微信群,把以前教过的学生家长、认识的乡镇老师都拉了进去,每天早上发一条“县域教育小知识”,比如“县里一中今年扩招50人”“乡镇学生报考市里高中有加分政策”。
才三天,群里就满了200人,有家长开始问:“能不能帮着找个靠谱的课后辅导老师?村里的辅导班太乱了。”
学员突然想起陈如轩说的“延伸服务”,立刻联系了两个跟他一起失业的同事——一个数学教得好,一个英语厉害,三人一拍即合,在乡镇租了个小门面,开起了“小班化课后辅导”。
第一个星期,就收了12个学生,每个学生每月收800块,除去房租和同事的工资,他净赚了4000多——比在私立学校当老师时的月薪还多1000。
泛海归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更让他惊喜的是,有个家长是镇上合作社的老板,见他辅导效果好,主动找他合作:“我们合作社有20多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你能不能每周来两次,帮孩子们辅导作业?费用我们合作社出。”
这单合作一谈成,他每月又多了3000块收入,还不用额外租场地——合作社直接腾出了一间空房当教室。
没到两个月,他的“县域教育服务”就小有名气,连县里的一家连锁教育机构都找来了,老板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想开拓乡镇市场,找了三个月都没找到门路,你这现成的资源和口碑,太适合合作了!”
合作谈的时候,他没敢狮子大开口,只说“按招生人数拿提成就行”,结果机构老板直接拍板:“你负责乡镇招生和课程设计,提成给你20%,再给你每月5000块底薪,不用坐班,你看行不?”
20%的提成是什么概念?他帮机构招一个学生,就能拿600块,要是招50个,光提成就是3万——学生当时差点没忍住笑出声,连忙点头答应。
合作第一个月,他就靠着微信群里的家长资源,招了48个学生,拿到提成28800块,加上底薪5000,月收入直接破了3万。
发工资那天,他拿着银行卡去银行查余额,看着屏幕上的数字,眼眶突然红了——三个月前他还在为下个月房租发愁,现在居然能月入三万,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更让他暖心的是,以前跟他一起失业的两个同事,也跟着他沾了光——机构把课后辅导的活儿全交给他们,每月工资比以前当老师时多了一倍,两人见了他就说:“要不是你,我们现在还在到处投简历呢!”
有天他回原来的私立学校办事,碰到以前的校长,校长拉着他叹气:“现在学校生源少,又裁了五个老师,他们天天来找我要出路,我都没法回话。”
他心里一动,当天就组织了一场“县域教育就业分享会”,把裁下来的五个老师都请了过来,还叫上了机构老板。
分享会上,他把自己的经历一讲,机构老板当场就拍板:“你们要是愿意做乡镇招生和辅导,我给你们跟他一样的待遇,多招多赚,不设上限。”
五个老师当场就答应了,不到一个月,每人都招了30多个学生,月收入都过了两万,其中一个老师还跟他说:“现在每天不用应付查课、写教案,赚得还多,比当老师舒心多了!”
这事没过多久,就传到了县里教育局,有个副局长特意找他谈话,说想请他参与“县域课后服务优化”的调研,还说他的做法“接地气,能真正帮到乡镇家庭”。
调研会上,他把自己做的家长需求清单、辅导效果数据一摆,副局长当场夸他:“你这不是简单的‘找工作’,是在做一件帮民生的事!”
从教育局出来那天,他特意绕到陈如轩的培训工作室,想当面道谢。
刚好碰到陈如轩在给新一批学员上课,讲到“就业优势”时,直接把他的案例拿了出来:“有个学员以前是乡镇老师,失业后没盯着‘教师’这个标签不放,反而用自己熟悉基层的优势,做了县域教育服务,现在月入三万,还带动了七个失业老师一起赚钱——这就是‘灵活就业’的真谛。”
他站在门口,听着陈如轩的话,突然觉得鼻子发酸——要是当初没鼓起勇气提问,要是当初没敢尝试新方向,现在的他,恐怕还在迷茫里打转。
等课程结束,他走进去,紧紧握着陈如轩的手:“陈老师,谢谢您当初点醒我,我现在不仅自己好了,还能帮到别人,这种感觉比赚多少钱都踏实。”
陈如轩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不用谢我,是你自己敢想敢做——就业从来不是‘找一条路走到底’,而是‘把自己的优势,放进市场的需求里’,你做到了,自然就能成。”
那天晚上,他的微信群里炸开了锅——有个家长说,孩子照着他给的升学计划,考上了县里一中的重点班,特意要请他吃饭。
他看着群里满屏的“谢谢”“多亏你”,突然想起当初失业时的焦虑,再看看现在的生活,忍不住笑了——原来所谓的“爽”,从来不是突然暴富,而是从迷茫到清晰,从自己有路走,到能帮别人找路走。
后来,他注册了自己的“县域教育服务工作室”,还招了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当助理,业务也从升学规划、课后辅导,扩展到了“乡镇教师培训”——帮想转型的基层老师,做就业指导。
有次,他给一批乡镇老师做培训,有个老师问他:“我都快四十了,转行还来得及吗?”
他指着自己:“我今年三十五,失业时也怕来不及,可你看我现在——只要找对方向,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http://www.220book.com/book/6W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