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4章 一篇报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WVC/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泛海归舟”推荐阅读《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江南日报社大楼内,林小雅正在亲自撰写一篇关于陈如轩的个人报道文。

“林副总编,平常也没见你这么郑重地亲自上手啊。”

“这个不一样,陈如轩现在是江南市教培行业的领军人物,咱们社这几年很少宣传这些。”

林小雅深知,陈如轩能快速发展崛起,并且在这个行业独占鳌头,十分具有宣传意义。

随后她输完最后一个字,对着一旁的编辑道:“把这篇社论发到咱们的账号上。”

编辑的手指刚点下“发布”键,江南日报社官方账号的后台就跳出了第一条阅读记录,红色数字像春天的新芽,蹭地往上冒。

不到一分钟,评论区里就多了第一条留言,是网名叫“陪读妈妈李姐”的用户:“终于看到报社写陈如轩了!我家娃在他机构学了半年,数学从及格线提到了80多分,老师真的很负责!”

这条评论刚冒头,底下就跟着叠了楼,另一个ID“晨光里的向日葵”很快回复:“+1!我之前对比了五家教培机构,就陈如轩这里敢承诺‘不满意一周内全额退费’,我当时还怕有套路,结果真退过一次试听费,一分没扣!”

写字楼里,刚结束上午会议的张女士点开朋友圈,同事转发的这篇社论正好弹出来,标题《从一线教师到行业标杆:陈如轩和他的“用心教培”路》格外醒目。

她快速往下划,看到报道里写陈如轩放弃重点中学的编制,从零开始办机构,第一间教室只有20平米,却坚持“每个孩子都要有个性化教案”,突然想起上周接孩子时,机构老师拿着手写的学情分析跟她细聊,眼眶一下子热了。

张女士立刻把报道转发到家长群,附言:“之前总有人说教培机构只认钱,看看这篇,陈如轩是真的在做教育!”

群里瞬间炸了锅,“可乐妈妈”秒回:“我家娃上周参加了他们的公益作文课,老师免费改了三篇作文,还送了手写的写作技巧笔记,当时就觉得这机构不一样!”

“轩轩爸爸”也接话:“你们注意到没?报道里说陈如轩每年拿利润的10%做公益课,专门帮留守儿童补课,我家小区旁边的社区服务中心,每周六都有他们的老师去上课!”

地铁2号线上,刚毕业的上班族小林刷到这篇社论,忍不住跟旁边的同事吐槽:“之前我妈总催我报教培班考公,我怕被坑一直没敢报,现在看陈如轩这机构,居然有‘未上岸全额退学费’的承诺,要不我也去试试?”

同事凑过来看了两眼,突然拍了下大腿:“哎!我表哥就是在他那报的面试班,去年上岸了市教育局,说老师全是有体制内经验的,讲得特别实在,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套路!”

小区的长椅上,退休教师王大爷戴着老花镜,翻着刚送到的江南日报纸质版,社论就登在第三版的显要位置。

旁边下棋的老周凑过来问:“老王,看啥呢这么入神?”

王大爷指着报道里的句子念:“‘教培不是卖课程,是帮孩子找方向’,这话讲得在理!现在好多机构就知道推高价课,陈如轩这小伙子,我之前在社区听过他的公益讲座,讲怎么帮孩子培养学习习惯,全是干货,没一句虚的!”

老周立刻接过报纸:“真这么好?我孙子明年要升初中,正愁找不着靠谱的辅导班,回头我让儿子看看这篇报道!”

陈如轩教培机构的前台,客服小吴刚挂了一个咨询电话,又有新的来电打进来,她笑着跟旁边的同事说:“今天电话快被打爆了,十个有八个都说‘看了江南日报社的报道来的’,还有人直接问‘报道里说的个性化教案,现在能预约吗’!”

同事手里拿着打印好的社论,正被来上课的学生围着看,初三的小敏指着报道里的照片说:“你们看!这是我们班主任李老师,报道里说她为了帮我补物理,每天下班留到晚上八点,真的超感动!”

旁边的男生也跟着说:“我上次生病缺了课,陈校长亲自给我补的数学,还说‘落下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少’,当时我就觉得,这机构没选错!”

网络上,有个ID叫“理性吃瓜君”的用户突然在评论区质疑:“这么吹是不是收了广告费啊?现在的媒体不都这样,拿了钱就写软文!”

这话刚发出去,立刻被几十条回复淹没,“陪读妈妈李姐”直接晒出截图:“我去年投诉过其他机构乱收费,江南日报社还帮我跟进过,最后退了钱,这报社从不拿读者当傻子!”

“晨光里的向日葵”也补刀:“我查过陈如轩的公益记录,去年给山区学校捐了500套图书,今年又开了三个免费的暑假班,这些都是有官方报道的,不是靠报社吹出来的!”

“理性吃瓜君”没再回复,评论区里的讨论却更热烈了,有人开始分享自己被不良教培机构坑过的经历,对比之下,更觉得陈如轩的机构难能可贵。

“之前报过一家机构,交了一万多,老师上课总玩手机,想退费还扣了我50%的违约金,要是早有江南日报社的报道,我也不会踩坑!”

“是啊!现在能有媒体敢说实话、推荐真靠谱的机构,太不容易了,必须给江南日报社点个赞!”

林小雅坐在办公室里,编辑拿着平板跑进来,声音里满是兴奋:“林副总编!您快看!报道发布才两个小时,阅读量已经破十万了,评论区好评率99%,还被本地的‘江南生活通’‘都市快报’好几个大V转发了!”

林小雅接过平板,看着满屏的正面评论,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想起写报道时,特意去机构蹲了三天,看到老师陪着学生改作业到深夜,看到陈如轩亲自给家长讲课程规划,就知道这篇报道没有写错。

正看着,她的手机响了,是市教育局的刘科长打来的:“林副总编,你们今天发的关于陈如轩的报道,我们局里的人都看了,写得很真实!现在教培行业需要这样的标杆,以后你们多挖掘些这样的正面典型,我们教育局也会全力支持!”

挂了电话,林小雅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往来的人群,突然看到两个家长正拿着江南日报,指着社论的部分讨论着什么,脸上满是认可的神情。

她想起早上编辑问她“为什么这么郑重”,现在终于有了更清晰的答案——媒体的意义,就是把真实的美好传递出去,帮市民找到值得信任的人和事。

下午三点,报道的阅读量突破了十五万,#江南日报推荐教培标杆#的话题悄悄爬上了本地热搜榜,排在第十位。

热搜下面,越来越多的市民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人说“已经预约了陈如轩机构的试听,希望孩子能遇到好老师”,有人说“感谢江南日报社,帮我们避开了教培的坑”,还有人说“要是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标杆,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就更省心了”。

陈如轩本人也给林小雅发来了消息:“林副总编,谢谢您和报社的认可,我们一定会更用心做教学,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林小雅回复:“这是你们用实力换来的,我们只是做了媒体该做的事。”

傍晚时分,报社的走廊里传来编辑们的欢呼声,原来报道的阅读量已经破了二十万,还被省教育厅的官方账号转发了,配文:“教培行业当以‘用心’为先,为江南日报社的真实报道点赞!”

林小雅走过去,看到编辑们围着电脑,兴奋地讨论着评论区的留言,有人说“今天接了好几个读者的电话,说要订全年的报纸”,有人说“还有其他行业的企业联系我们,想做真实的品牌报道”。

总编辑也走了过来,拍了拍林小雅的肩膀:“小雅,这篇报道做得好!不仅提升了报社的公信力,还帮市民解决了‘找靠谱教培’的难题,这才是我们江南日报社该有的样子!”

林小雅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篇社论的意义,不止是宣传了一个行业标杆,更是让市民看到了媒体的温度——不吹捧、不盲从,只把真实的美好,送到大家眼前。

晚上,林小雅下班回家,路过小区门口的水果店,老板看到她,笑着打招呼:“林副总编,今天看了你们报社写的陈如轩的报道,我已经给我家闺女报了他们的英语班,谢谢你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6W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WV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