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九点,第二轮谈判准时开始。会议室的气氛比头天更凝重,空气里都透着一股没说出口的较量味儿。
凌曜还是坐在主位,姿态稳得像块石头。但今天,他的注意力不光在施密特和穆勒身上,还分了些给坐在翻译位的苏晚。
会议刚开始还算平稳,两边聊的是技术合作的框架。施密特团队显然做了充足的准备,拿出来一堆数据和图表,想证明他们的技术有多厉害。
“就像这份测试报告里说的,我们的量子点薄膜在加速老化测试里表现特别稳,2000小时后效率只降了4.3%……”穆勒展示着一组复杂的数据图表。
苏晚流畅地翻译着,同时在平板上把关键数据标出来,方便凌氏团队看。
凌曜突然提问:“测试条件里的光照强度是多少个太阳?温度循环范围呢?”
问题一下戳到了实验数据能不能比的关键。穆勒愣了下:“标准测试条件,1.5个太阳,温度循环从-40℃到85℃……”
就在穆勒回答的瞬间,凌曜看见苏晚的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下,不过她的翻译没受影响,依旧准确:“标准测试条件,1.5倍标准光照强度,温度循环范围是零下40摄氏度到85摄氏度……”
凌曜的目光在苏晚脸上停了半秒。那细微的表情变太快了,几乎没人能注意到,可他看见了。
为什么皱眉?是翻译有难度?还是她发现了什么?
谈判接着聊到商业条款。施密特提出技术许可费的算法:“我们建议按销售额的5%算基准,再根据市场区域调整……”
苏晚翻译的时候,又露出了那个细微的表情——眉头轻轻皱了下,接着马上恢复正常。
这次凌曜看得更清楚了。那不是困惑或吃力的样子,更像是在专注地琢磨,好像她在解码话里藏着的信息。
凌曜决定试试。接下来的讨论里,他故意放慢了语速,给苏晚多留点处理时间,同时更仔细地观察她的反应。
施密特说到“欧洲市场的优先权”时,语气有个几乎听不出来的微妙变化。凌曜看见苏晚的指尖在平板上飞快划着,好像在查什么,但她的翻译没半点延迟或错漏。
休息时间到了,两边暂时离场。凌曜示意苏晚留下。
“刚才聊到市场优先权的时候,你怎么看?”他首接问,目光锐利。
苏晚有点惊讶,但很快恢复专业的样子:“我是翻译,不参与商业评估。”
“我要的是语言层面的观察。”凌曜语气平淡,“施密特说‘优先权’的时候,语气有什么特别的?”
苏晚想了会儿:“施密特先生说‘优先权’时,语速稍微慢了点,重音落在‘优先’上,不是‘权’。在德语的商业语境里,这种强调方式通常说明这是个可以谈的点,不是死咬着不放的。”
凌曜眼里闪过一丝难察觉的赞赏:“接着说。”
“另外,穆勒先生补充技术细节的时候,施密特先生有个小动作——右手食指轻轻敲了两下桌子。在德国商界高层里,这常表示‘注意这个’或者‘这是重点’。”
凌曜盯着她:“这些细节,怎么没在翻译里说?”
“我的职责是准确传达语言内容,不是解读非语言信号。”苏晚回答得很得体,“除非这些信号明显到会影响对语言的理解。”
凌曜几不可见地点点头:“从现在开始,我要你留意所有这种细节,在合适的时候提示我。”
苏晚稍微犹豫了下:“这超出常规翻译的工作范围了。”
“你的合同里有‘其他合理专业要求’这一条。”凌曜语气没得商量,“我觉得这很合理。”
谈判接着进行。凌曜发现苏晚的工作方式有了点微妙的变化。她还是专注翻译,但偶尔会在笔记本上飞快记点什么,或者在两边争得厉害的时候,借着调麦克风的机会,给他一个几乎看不出来的眼神提示。
有一次,施密特说到“技术共享深度”,苏晚翻译的同时,右手轻轻平放在桌面上——这是他们刚约定好的暗号,意思是“对方在这个问题上有商量的余地”。
凌曜马上调整谈判策略,在这个问题上多施压,最后果然拿到了比预期更多的让步。
还有一次,穆勒解释某个技术参数时,苏晚的指尖轻轻敲了敲笔记本——意思是“数据可能有夸大,得验证一下”。
凌曜立刻让对方拿原始测试报告,果然发现数据解读有偏差,没掉进可能的误区里。
这些微妙的互动没人发现,却悄悄改变了谈判的力量平衡。凌曜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苏晚的观察,不只是语言转换,还有对对方团队动态的敏锐捕捉。
会议结束时,凌氏拿到的初步协议框架,比预期的要有利不少。
送走海因里希团队,凌曜单独留下苏晚。
“今天的表现,”他顿了顿,像是在琢磨该怎么说,“比预期的好。”
“我只是按您的要求做。”苏晚的态度还是很专业。
凌曜从文件里抽出一页:“穆勒第三次提到光致发光量子产率的时候,你为什么特意强调了那个数据?”
苏晚有点惊讶,没想到他连这么细的地方都注意到了:“穆勒先生说的数据,比海因里希最新论文里报的低了0.3个百分点。可能是口误,也可能是故意往低了说。”
“你看了他们最新的论文?”
“准备的时候,所有相关的出版物我都看了,包括上周刚发在《先进材料》上的那篇。”
凌曜盯着她,目光里多了种新的审视:“很少有翻译会做到这份上。”
“准确翻译得先准确理解。”苏晚平静地回答,“要准确理解,就得做足准备。”
凌曜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明天最后一场谈判,你还按今天的方式来。”
“明白。”
苏晚离开会议室后,凌曜还站在窗边,若有所思。
这个翻译不光语言好,还有着惊人的观察力和专业准备。她能注意到连他的商业团队都忽略的细节,能捕捉到那些一闪而过的非语言信号。
这种能力,早就超出一个翻译该做的了。
他拿起内部电话:“陈浩,把海因里希团队所有人的背景资料给我,特别是他们的谈判风格和习惯性动作分析。”
挂了电话,他又看向窗外。城市的灯光明亮得像星河,可他脑子里却浮现出苏晚那双专注的眼睛——冷静、敏锐,深不见底。
一个26岁的翻译,怎么会有这么老练的商业洞察力?
凌曜眼里闪过一丝探究的光。对没法完全弄明白的人或事,他本能地会警惕。
但同时他也承认:有苏晚帮忙,这场谈判的胜算至少多了一倍。
再好用的工具,也得了解它的原理和极限。
而他,才刚要开始摸清这个“工具”真正的能力边界。
作者“韵之时”推荐阅读《凌少的心尖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Z3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