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伯府的风波,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在京城权贵圈层激起一阵涟漪后,终究被年节将至的喜庆氛围所掩盖。各家各户开始张灯结彩,筹备年货,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忙碌而欢快的气息。
鲁国公府内,却依旧维持着一种异样的平静。
楚妙言被挪到了后罩房最偏僻的“静心苑”,对外只称是受了惊吓,需要长期静养,身边只留了两个沉默寡言的老婆子伺候,彻底淡出了众人的视线。宋氏依旧深居简出,仿佛接受了失势的现实。楚豫则忙于年底的公务应酬,对府中内务,似乎全然放心地交给了“日渐好转”的母亲和越发得力的房嬷嬷。
楚清辞乐得如此。她需要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来巩固权力,梳理内务,并将自己的人,悄无声息地安插到关键的位置上去。
这日天气晴好,阳光透过琉璃窗,将暖阁映得亮堂堂的。
楚清辞的精神似乎也好了不少,竟主动提出要看看府中年底的赏赐份例单子,以及各院添置冬衣、打赏下人的预算。
房嬷嬷连忙将一叠厚厚的册子呈上,并在一旁低声解释着。
楚清辞半倚在榻上,看似随意地翻看着,目光却锐利如鹰,迅速扫过一项项开支用度。她看得极慢,时而停顿,用指尖点着某处,问上几句。
“……往年……各院的炭例……都是这许多?”她点着宋氏正院名下那远超规格的银霜炭份额,语气平淡。
房嬷嬷心领神会,低声道:“回太夫人,夫人往年畏寒,又常需见客,故国公爷特批了加倍的分例。今年……是否照旧?”
楚清辞眼皮都未抬,只淡淡道:“……既是病着……少见外客……便按旧例吧……多余的……拨给世子院里……他不在……底下人守着空院子……更易受冻……”
她轻飘飘一句话,便削了宋氏的份例,安了个体恤下人的名头,还 subtly 提醒众人世子才是未来的主人。
“……是。”房嬷嬷立刻应下,提笔备注。
楚清辞又翻到针线房一项,看到好几个眼生的、支出却不菲的名字,她指了指:“……这几个……是……”
房嬷嬷凑近一看,低声道:“是夫人院里几位得力妈妈的家眷,手艺尚可,夫人往年特意安排进来的。”
“……手艺尚可……便好……”楚清辞语气依旧平淡,“……年节下忙……针线房缺人……让庄子上……送两个手艺好的绣娘来帮衬……”
她抬眼看了看侍立在一旁、竖着耳朵努力学习的紫苏,道:“……紫苏的娘……我记得……苏绣是极好的?”
紫苏猛地一惊,连忙跪下:“回太夫人,奴婢娘亲粗笨,不敢……”
楚清辞摆摆手:“……手艺好……便该用起来……让她也来……帮着管管样子……审核审核料子……”
这看似随口的安排,却是将针线房的部分审核权,从宋氏的人手中,悄无声息地分了出来,交到了紫苏娘亲——一个明显会偏向正院的下人手中。
房嬷嬷眼中闪过笑意:“是,老奴回头便去安排。”
楚清辞一处处看下去,一处处细微调整。削减某些院子的过度用度,增加世子院的份例;将一些油水丰厚却无关紧要的职位,依旧留给各房老人,以示安抚;却在采买审核、库房管理、银钱支取等关键环节,或提拔家生子中老实可靠之人,或安排正院附属的仆役,逐步收紧掌控。
她的每一个决定都合情合理,看似公平公正,甚至带着体恤下人的仁慈,让人挑不出丝毫错处。但一套流程梳理下来,明眼人都能看出,国公府内宅的权力重心,正在不可逆转地向正院倾斜。
房嬷嬷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心中对太夫人这份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
处理完大部分琐事,楚清辞似有些疲惫,合上册子,揉了揉额角。
她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前几日……让你查的……府里旧档……和老人儿的口风……可有……什么发现?”
房嬷嬷神色一肃,挥手让屋内其他丫鬟暂且退下,这才凑近低声回禀:“老奴这几日借着整理库房旧物的由头,翻查了一些积年的文书档册,也寻机找几位府里的老人儿喝了茶,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成老祖宗,我靠演技狂虐全京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旁敲侧击地打探了一番……”
她顿了顿,眉头微蹙:“关于‘墨’家,或是太夫人您描述的那奇特莲花图案,府中明面上的记载,确实一无所获。几位老人都说从未听闻。”
楚清辞眼中掠过一丝失望,却并未意外。若“墨”家如此容易探查,反倒奇怪了。
“……不过……”房嬷嬷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有一位在府中伺候了五十多年、如今在城外荣养的老姨奶奶,喝多了几杯后,倒是絮叨了些陈年旧事……她说,大概西十多年前,老太爷(楚清辞的公公)还在世时,府里似乎来过几位极其神秘的客人,由老太爷亲自接待,密谈至深夜。那些客人皆穿着斗篷,看不清面容,但其中一人抬手饮茶时,她曾瞥见其手腕内侧,似乎有一小块深色的、像是莲花状的印记……因那姿态气度不似常人,她印象极深,但事后无人敢提,她便也只当是眼花,渐渐忘了……”
莲花印记!手腕内侧!
楚清辞的心猛地一跳!这与那玄铁令牌上的图案对上了!
西十多年前……神秘的客人……祖父亲自接待……
“墨”家与鲁国公府的渊源,竟如此之深?!他们到底是谁?与祖父又有什么约定?那本《璇玑谱》……
无数的疑问再次涌上心头,让她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她强压下翻腾的情绪,声音保持平稳:“……那位老姨奶奶……如今……可还康健?”
房嬷嬷摇头:“年事己高,有些糊涂了,时清醒时迷糊,怕是问不出更多了。”
楚清辞默然。线索似乎又断了。但至少证实了,“墨”家并非凭空出现,他们与鲁国公府,有着极深的、被刻意隐藏的过往。
“……此事……到此为止……”她深吸一口气,吩咐道,“……不必再查了……免得……惊动了……不该惊动的人……”
“是。”房嬷嬷郑重应下。
正事谈完,房嬷嬷正要告退,外间忽然传来小丫鬟欣喜的通报声:“太夫人!太夫人!世子爷派人送年礼和家书回来了!”
楚清辞精神一振:“快!拿进来!”
很快,一个小厮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和一封厚厚的信笺,恭敬地呈了上来。包裹里是些南边的特产干货、绸缎布料,并不十分贵重,却足见用心。
楚清辞先迫不及待地拆开了那封信。
楚修远的字迹比离家时沉稳了不少,字里行间透着年轻人的朝气与见闻。他详细禀报了沿途见闻、江南风物、以及家中商队在各处的经营情况,虽略显稚嫩,却条理清晰,看得出是用了心去观察和学习的。信末,他再三请祖母保重身体,言说收获颇丰,不日即将启程返京。
看着孙子的成长,楚清辞脸上露出了近日来最真切欣慰的笑容。这大概是诸多烦心事中,唯一令人宽慰的好消息了。
“……好……好……”她反复看着那封信,对房嬷嬷道,“……把南边送来的那些笋干、腊肉……挑些好的……晚上给国公爷加菜……”
“……再开一坛……去岁的梅花酒……我陪他……喝一杯……”
她需要和楚豫好好分享一下这份喜悦,进一步巩固母子之情,也让楚豫看到,放儿子出去历练,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房嬷嬷笑着应下,正要出去安排,楚清辞却又叫住她,沉吟道:“……世子快要回来了……他院里侍候的人……也该……好好梳理一遍……”
“……那些心思活的、眼高手低的……该打发的打发……”
“……挑几个……稳重本分、手脚干净的家生子……补进去……”
“……尤其是……书房和贴身伺候的……务必……可靠……”
楚修远是国公府的未来,他的院子,必须如同铁桶一般,牢牢掌握在手中,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房嬷嬷神色一凛:“是!老奴亲自去办!”
阳光暖暖地照在楚清辞身上,她握着孙子的家书,看着房嬷嬷忙碌而沉稳的背影,心中渐渐安定下来。
内务在梳理,人手在安插,孙子在成长。
虽然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她正在一步步地,将这座国公府,重新握在掌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73F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