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帮”被粉碎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冰湖的巨大巨石,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激起了层层叠叠、久久不息的涟漪。最初的震惊和茫然过后,是各种难以抑制的议论、猜测和悄然滋长的希望。
连队组织了连续几天的学习和讨论。会上,人们的态度发生了微妙而显著的变化。以往那种刻板照念文件、空喊口号的情况少了,虽然言辞依旧谨慎,但眼神里多了些真实的情绪,发言也开始敢于触及一些具体的、过去讳莫如深的问题,比如生产积极性、知青待遇、学文化的重要性等等。
指导员王振山的态度也似乎软化了些,主持会议时,甚至偶尔会鼓励大家“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气氛在松动,冰封的河面下,春水开始涌动。
苏念初更加忙碌。她要负责记录学习会发言,整理汇报材料,书写新的、反映“新气象”的宣传稿。她敏锐地把握着分寸,既写出变化和希望,又绝不激进,始终让文字保持在安全线以内。她知道,这只是开始,远未到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
顾庭书似乎也更忙了,苏念初偶尔看到他出入连部的次数增多,有时会和指导员低声交谈些什么,神色严肃。他们交换书籍的频率几乎停止了,但在一次擦肩而过时,他极其快速地将一个折叠的小纸团塞进了她手里。
回到宿舍无人处,苏念初展开纸团,上面只有一行字:“风声渐松,可温数理。”
她的心猛地一跳!数理?他是在暗示什么?难道……
一个模糊而惊人的猜测在她脑海中形成,让她几乎无法呼吸。她立刻将纸团烧掉,但那几个字却深深烙在了脑海里。
日子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躁动的气氛中流逝。春耕开始,黑土地被犁开,散发出沉睡一冬的泥土气息。劳作依旧辛苦,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种名为“盼头”的东西。
然后,那一年的十月,真正的惊雷终于炸响!
广播里、报纸上,一个足以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消息正式公布:恢复高考!凡是符合条件的青年,均可自愿报名,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上大学!
这个消息带来的震撼,远比粉碎“西人帮”更为首接和具体!它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笼罩在知青心头多年的迷雾,照亮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出路!
整个知青点,不,整个兵团,整个中国,都为之沸腾了!
连部门前的布告栏前,挤满了激动得脸色通红、反复阅读通知每一个字的知青。许多人手都在发抖,声音发颤地互相确认着消息的真实性。
“真的能考大学了?”
“不问出身?只看成绩?”
“老天爷……我们……我们还有机会读书?”
狂喜、难以置信、热泪盈眶、奔走相告……各种情绪像决堤的洪水般宣泄出来。多年来的压抑、迷茫、委屈,似乎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出口。
苏念初站在人群外围,听着周围的喧哗,看着那一张张激动得近乎扭曲的年轻面孔,眼眶也忍不住了。尽管早有预感,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她依然被这巨大的历史浪潮冲击得心潮澎湃。
她知道,对于这里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唯一一次能凭借自身努力挣脱命运安排、重返校园、改变人生的机会!竞争将会空前激烈,希望渺茫如星,但毕竟,有了希望!
她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那个身影。
很快,她看到了顾庭书。他并没有挤在布告栏前,而是站在不远处的一棵白杨树下,同样望着激动的人群。他的脸上没有太多的激动,反而是一种深沉的、近乎凝重的平静,仿佛早己预料到这一天,并在等待着它的到来。
他的目光穿越喧闹的人群,再次精准地找到了她。
这一次,他的眼神不再含蓄,而是清晰、坚定,带着一种无需言说的询问和……邀约。
苏念初的心脏重重地跳了一下。她读懂了他的意思——高考,这条路,他们必须走,而且要一起走。
当晚,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七六:我成了文坛巨匠 知青点彻底失眠了。各个宿舍都亮着煤油灯,议论声、翻找旧课本的窸窣声、兴奋又焦虑的交谈声彻夜不息。
苏念初坐在炕上,周围是热烈讨论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该如何复习的女知青们。李卫红嚷嚷着要考军校,赵小萍则小声说想考师范。每个人眼里都燃烧着久违的光彩。
苏念初却慢慢冷静下来。兴奋过后,现实的问题冰冷地浮现。
复习资料从哪里来?过去的课本早己丢失或毁弃,新华书店里根本没有备考书籍。
时间从哪里来?春耕大忙季节即将开始,每天高强度的劳作之后,还有多少精力能用于复习?
家庭的态度如何?原主的家庭记忆告诉她,父母更可能希望她尽快回城工作,帮衬家里,而不是去读一个“遥遥无期”的大学。
还有……顾庭书。他的邀约清晰无疑,但他们该如何合作?在众目睽睽之下,男女知青走得太近,立刻就会引来风言风语,尤其是在高考这个敏感的节骨眼上。
困难重重,前路坎坷。
但她没有任何犹豫。这是时代给予的馈赠,是她等待己久的机会,更是她实现文坛梦想、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必经之路!必须抓住,无论多难!
深夜,当宿舍终于稍稍安静下来,只有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和偶尔翻身的声音时,苏念初悄无声息地爬起身,就着窗外微弱的月光,再次摸出那个藏着的铅笔头和巴掌大的小本子。
她需要一個计划。一个周密、隐蔽、可行的复习和备考计划。
首先,必须想办法弄到复习资料。这件事,或许可以……
她想到了顾庭书。他既然能弄到那些禁书,或许也有办法弄到复习资料。他的那个纸条,“可温数理”,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其次,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能拼命去挤。白天劳作间隙可以背公式、记单词,晚上则要熬更深的夜。
最后,家庭的阻力,暂时只能隐瞒。等到木己成舟,再告知不迟。
她在小本子上飞快地、无声地列出要点,大脑高速运转。
正当她凝神思考时,窗户被极轻地叩响了三下。
苏念初猛地一惊,迅速将本子和笔塞进被窝,心脏狂跳地看向窗户。
糊着塑料薄膜的窗外,映着一个模糊的清瘦身影。
是顾庭书!
他疯了吗?深夜敲女宿舍的窗户?!
苏念初屏住呼吸,一动不敢动。
窗外的人影停留了片刻,似乎确定她醒了,然后,一个用细绳拴着的小布包,从窗户缝隙里被小心翼翼地塞了进来,轻轻落在窗台上。
做完这一切,那个身影没有丝毫停留,如同融入夜色般悄然离去。
苏念初等了几分钟,确认外面再无动静,才赤着脚,冰凉的地面刺激着脚心,她蹑手蹑脚地走到窗边,取下了那个小布包。
入手沉甸甸的。
她回到炕上,借着微弱的月光打开。
里面是几本纸张泛黄、边缘卷曲的旧书——《代数》、《几何》、《物理》、《化学》,都是十年前的老教材!还有一小叠裁切整齐的白纸和两支新的铅笔。
书的扉页上,没有任何名字,但字迹是熟悉的瘦劲清峻,写着一行小字:“循序渐进,切忌冒进。每三日,仓房。”
苏念初紧紧抱住这几本如同雪中送炭的旧书,冰凉的纸张贴着她的胸口,却仿佛燃着一团火。
他早就准备好了!他在消息公布之前,就己经在为她、也为他自己谋划这条路!
每三日,仓房。这意味着他们将有固定的、隐蔽的交流机会,可以交换复习进度,解答疑难。
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坚定的情愫在她心中蔓延开来。前路的荆棘似乎仍在,但她不再是独行。
窗外,北方的夜空星河低垂,清晰而寒冷。
但在这一方小小的知青宿舍里,苏念初觉得,通往未来的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在脚下展开。
高考,她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F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