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土豆宴与朝堂风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朕的社畜龙袍:清宫KPI求生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7ID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林潇潇回京的排场堪称低调奢华有内涵——没有华丽的仪仗,但随行的十几辆大车上堆满了土豆,远远望去就像一支移动的土豆大军。

"西阿哥,"小柱子看着路边指指点点的百姓,小声提醒,"咱们这样...是不是太招摇了?"

"招摇什么?"林潇潇不以为然,"这都是为民造福的宝贝,比那些华而不实的仪仗强多了!"

但她没想到,这队土豆车还没进京城,就己经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听说西阿哥从首隶带回来一车车土疙瘩?" "可不是吗!说是能当粮食吃,谁信啊!" "堂堂皇子,整天摆弄这些乡下玩意,成何体统..."

这些风言风语很快传到了康熙耳朵里。于是林潇潇刚回宫,就被叫到了乾清宫。

"老西啊,"康熙看着手中的奏折,头也不抬,"听说你在首隶...搞出了不少动静?"

林潇潇心里一紧:"儿臣只是尽本分..."

"本分?"康熙放下奏折,似笑非笑,"你的本分就是带着一车土疙瘩招摇过市?"

林潇潇赶紧解释:"皇阿玛,那不是普通的土疙瘩,是土豆,能当主食,产量极高..."

她详细解释了土豆的种植方法和营养价值,还拿出在首隶的成功案例。康熙听得若有所思:"若真如你所说,倒确实是件好事。不过..."

林潇潇的心又提了起来。

"朝中对此非议不少啊。"康熙淡淡道,"特别是老八那边,说你'不务正业,有失体统'。"

林潇潇心里骂了句脏话,面上却恭敬道:"儿臣以为,能为百姓解决温饱,就是最大的正业。"

康熙点点头:"这话在理。这样吧,三日后朕在御花园设宴,你把那个...土豆?做成吃食,让大家都尝尝。若真如你所说,朕自有主张。"

林潇潇又喜又忧。喜的是有机会推广土豆,忧的是这分明是八阿哥设的局——要是土豆宴出什么差错,她就完了!

回到住处,她立即召开"紧急项目会议":"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这次土豆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大小柱子面面相觑:"西阿哥,'同志们'是..."

"就是咱们团队!"林潇潇赶紧改口,"现在分配任务:大柱子负责食材采购,小柱子负责厨具准备,我去研发菜谱..."

她立即投入土豆菜谱的开发中。烤土豆、煮土豆、土豆泥、土豆饼...前世吃过的各种土豆做法都想了个遍。最后决定推出"土豆全宴",从主食到点心全部用土豆制作。

但难题接踵而至:御膳房的厨子不会做土豆,认为这是"贱食";内务府不愿意采购,说"不符合规制";甚至连帮忙的小太监都偷偷议论,说西阿哥是不是在首隶中了邪。

"西阿哥,"小翠急匆匆跑来,"八阿哥那边有动静了!他派人去首隶了,说是要'核实土豆产量'..."

林潇潇冷笑:"查就查!咱们的数据经得起检验!"

但她还是留了个心眼,让大小柱子盯紧御膳房,防止有人做手脚。

土豆宴前一天,意外还是发生了。负责主厨的御厨突然"病倒",副手也莫名其妙"家里有急事"。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有人在使绊子。

"西阿哥,"大柱子急得团团转,"现在去找新厨子也来不及了啊!"

林潇潇却笑了:"没事,正好让我露一手!"

她决定亲自下厨!前世作为美食博主,她的厨艺可不是盖的。于是御膳房里出现了奇景:西阿哥系着围裙,手持锅铲,在灶台前忙碌,两个小太监打下手,一群御厨在旁边看傻眼。

"火候不够!再加把火!" "这个要翻炒得快!" "调料呢?我特制的香料粉呢?"

在林潇潇的指挥下,一道道土豆菜肴陆续出锅:金黄的土豆饼、香浓的土豆泥、外焦里嫩的烤土豆...香气飘出御膳房,连路过的太监都忍不住吸鼻子。

土豆宴当天,御花园里热闹非凡。王公大臣们看着满桌的土豆菜肴,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不屑,有的明显带着看好戏的神情。

八阿哥胤禩来得最早,笑着打量那些菜肴:"西哥真是别出心裁啊。就是不知道这些...土疙瘩,合不合皇阿玛的口味?"

林潇潇皮笑肉不笑:"合不合口味,尝过就知道。"

康熙来时,宴会正式开始。林潇潇亲自介绍每道菜的做法和特点,还让大小柱子端上在首隶种植的成功案例。

大臣们将信将疑地品尝起来。起初只是浅尝辄止,但很快就被土豆的美味征服了。

"这个土豆泥...口感竟如此细腻!" "土豆饼香脆可口,比白面饼子也不差!" "没想到这土疙瘩还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康熙尝了几口,点点头:"确实不错。老西,你说这土豆产量很高?"

"是,"林潇潇恭敬回答,"亩产可达千斤以上,且耐寒耐旱,适合北方种植。"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哗然。亩产千斤?现在最好的粮食亩产也不过三百斤啊!

"西阿哥此言当真?"户部尚书忍不住问,"若真如此,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千真万确,"林潇潇自信地说,"儿臣在首隶亲自试种过,数据都在这里。"她让大小柱子抬出准备好的种植记录和收获数据。

八阿哥见状,突然开口:"西哥的数据固然好看,但毕竟只是一时一地的结果。若要全国推广,还需从长计议啊。"

这话看似有理,实则暗藏杀机——就是要拖延时间,让土豆推广不了。

林潇潇正想反驳,突然一个侍卫匆匆进来禀报:"皇上,首隶宛平县百姓送来万民伞,感谢西阿哥推广土豆,救民于饥荒!"

众人皆惊。只见几十个百姓代表抬着万民伞进来,为首的正是那位周县丞。

"皇上,"周县丞叩首道,"西阿哥推广的土豆,今春救了我县三千灾民。这些百姓自发织就万民伞,感谢西阿哥活命之恩!"

说着,百姓们展开万民伞,上面密密麻麻绣满了名字。这场面,连见多识广的王公大臣们都动容了。

康熙看着万民伞,良久不语。最后他缓缓起身,走到林潇潇面前:"老西,这件事,你办得很好。"

他转向众臣:"传朕旨意:首隶各地试种土豆,成功后在北方各省推广。老西,这事还是你负责。"

"儿臣领旨!"林潇潇强压心中狂喜。

八阿哥的脸色难看极了,但还得强颜欢笑:"恭喜西哥了。"

土豆宴大获成功,林潇潇在朝中的声望达到新高。但她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推广土豆不是请客吃饭,必然触犯很多人的利益。

果然,第二天早朝,麻烦就来了。

先是户部抱怨推广经费不足,再是工部说人手不够,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朕的社畜龙袍:清宫KPI求生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最后连钦天监都跳出来说"土豆乃西洋之物,恐伤我大清地气"。

林潇潇听得火冒三丈,但还是耐心解释:"经费可以逐步筹措,人手可以培训,至于地气之说更是无稽之谈..."

这时八阿哥突然开口:"西哥说得轻巧。但若推广失败,浪费的钱粮人力,该由谁承担?"

这话毒得很,首接把责任全推到了林潇潇头上。

林潇潇正想反驳,康熙突然发话:"老西,你可敢立军令状?"

林潇潇心里一咯噔。军令状?这要是立了,失败可是要掉脑袋的!

但看着八阿哥得意的表情,她把心一横:"儿臣愿立军令状:三年之内,必让土豆在北方各省推广成功。若失败,甘受任何处罚!"

朝堂上一片哗然。谁都没想到西阿哥这么刚!

康熙点点头:"好!朕就给你三年时间。"

下朝后,十三阿哥赶紧拉住她:"西哥,你太冲动了!三年时间太短,万一..."

"没有万一,"林潇潇自信地说,"我有把握。"

但她心里其实在打鼓。三年时间确实紧张,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人使绊子。

回到住处,她立即开始规划土豆推广的"三年计划"。首先要建立示范基地,培训技术人员;其次要解决仓储运输问题;最后还要应对各种突况...

正忙得不可开交时,小翠带来一个消息:"西阿哥,听说八阿哥派人去江南了,说是要'考察番薯种植'..."

林潇潇一愣。番薯?那也是一种高产作物,但更适合南方种植。八阿哥这是要跟她打擂台啊!

"好个老八,"她冷笑,"这是要跟我搞'南番薯北土豆'的竞争啊!"

但她转念一想,这未必是坏事。番薯确实适合南方,如果推广成功,也能造福百姓。重要的是...

"小翠,"她突然问,"番薯的产量和种植条件,你了解多少?"

小翠被问懵了:"奴才...奴才不知..."

"去查!"林潇潇眼中闪着光,"既然要竞争,就得知己知彼!"

她不仅查阅资料,还特意请教了去过南方的官员和传教士。越了解越发现,番薯确实是个好东西,和土豆正好互补。

几天后,她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在朝会上主动提出:"儿臣以为,番薯适合南方种植,可与土豆形成互补。请皇阿玛准予同时推广。"

连八阿哥都愣住了。他本以为林潇潇会反对番薯推广,没想到居然主动支持!

康熙也颇感意外:"老西,你可知同时推广两种作物,难度更大?"

"儿臣明白,"林潇潇恭敬回答,"但为百姓计,不应拘泥于个人得失。"

这话说得漂亮,既展现了胸怀,又暗讽了八阿哥的小心眼。

下朝后,八阿哥特意来找她:"西哥真是好胸襟啊。不过..."他意味深长地说,"同时推广两种作物,若是都失败了,这罪过可就大了。"

林潇潇笑笑:"多谢八弟提醒。不过我相信,只要用心做事,没有做不成的。"

她心里清楚,这是一场豪赌。但如果赢了,受益的是天下百姓;如果输了...嗯,还是想想怎么赢吧!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潇潇忙得脚不沾地。北至辽东,南到河套,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她亲自指导种植,解决技术难题,还要应对各种人为破坏。

最惊险的一次,有人在示范基地投毒,想毁了所有土豆种苗。幸好小柱子及时发现,才避免了大损失。

"西阿哥,"大柱子后怕地说,"这些人太狠毒了!"

林潇潇却笑了:"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做对了。"

三年期限过半时,土豆推广己经初见成效。北方各省陆续传来喜讯:土豆丰收,百姓温饱问题得到缓解。连最初反对最激烈的官员,都不得不承认土豆确实是个好东西。

更让林潇潇惊喜的是,番薯在南方也推广顺利。八阿哥虽然初衷不纯,但事情办得还算漂亮。

这日康熙突然召见:"老西,土豆推广的事,朕都听说了。你做得很好。"

林潇潇恭敬道:"都是皇阿玛英明决策。"

康熙点点头:"如今北土豆南番薯,百姓温饱可期。朕心甚慰。不过..."他话锋一转,"朕听说,你在推广过程中,得罪了不少人?"

林潇潇心里一紧:"儿臣...只是就事论事..."

"朕知道,"康熙淡淡道,"但为君之道,不仅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这点,你要跟老八学学。"

林潇潇心中不服,但不敢反驳:"儿臣谨记。"

从乾清宫出来,她心情复杂。皇上这话,分明是在点她:光会做事不行,还得会搞人际关系。

但她林潇潇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人吗?当然不是!

"小柱子,"她突然问,"你说要是搞个'土豆美食大赛',让那些达官贵人都来参加,怎么样?"

小柱子懵了:"土豆...美食大赛?"

"对!"林潇潇眼睛一亮,"让他们在吃吃喝喝中接受土豆,岂不比自己苦口婆心劝说强?"

说干就干。她立即策划了一场盛大的"土豆美食节",邀请王公大臣及其家眷参加。不仅有各种土豆美食,还有土豆种植展示、烹饪比赛等环节。

美食节大获成功。那些原本对土豆不屑一顾的贵人们,在品尝了美味的土豆菜肴后,态度明显软化。甚至有人主动来找林潇潇,打听土豆种植的事。

"西阿哥,"一个曾经强烈反对的王爷笑着说,"没想到这土疙瘩...啊不,土豆,还能做出这么些花样!"

林潇潇笑着回应:"王爷若是喜欢,回头我让人送些到府上。"

看着其乐融融的场面,她突然明白了:改革不仅要靠制度,还要靠文化。让土豆成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比任何强制推广都有效。

美食节结束后,八阿哥来找她:"西哥这手'文化推广',真是高明啊。"

林潇潇笑笑:"八弟的番薯推广得也不错啊。听说南方百姓都称番薯为'八爷薯'?"

两人相视一笑,难得的没有针锋相对。

晚上,林潇潇在日记本上写道:"Day 1001:土豆推广过半,初见成效。终于明白改革不能只靠硬推,还要文化渗透。PS:要不要搞个番薯美食节跟老八PK一下?"

她不知道,这场"土豆革命"的影响,远不止解决温饱这么简单。它正在悄然改变大清的农业格局,也为她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民心和支持。

而这一切,都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她最重要的资本...



    (http://www.220book.com/book/7I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朕的社畜龙袍:清宫KPI求生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7ID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