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潇潇觉得自己像个被迫接手烂摊子的CFO——前脚还在田里研究土豆,后脚就被康熙抓来管钱袋子。户部尚书告老,康熙一句"老西暂代户部事",就把大清的财政大权塞进了她手里。
"西阿哥,这是各省钱粮册,"大柱子吃力地抱着一摞账本进来,"这是关税记录,"小柱子跟着抱来另一摞,"这些是铸币局的报表,这些是..."
林潇潇看着瞬间被堆满的书房,感觉自己的算力严重不足。"停!"她举起手,"先给我看最要紧的——国库还有多少银子?"
大小柱子面面相觑,最后小柱子怯生生地递上一本册子:"这是...国库最新账目。"
林潇潇翻开一看,倒吸一口凉气:国库存银不足三百万两,而各地待支付的军费、俸禄等开支就超过五百万两!
"财政赤字200%?!"她差点晕过去,"这要是在现代,财政部早就被审计署骂死了!"
更让她头疼的是货币问题。各地银钱比价混乱,私铸钱币泛滥,甚至还有些地方以物易物,完全退回到原始社会。
"西阿哥,"户部侍郎哭丧着脸,"江南一带拒收官铸制钱,说含铜不足;西北只认银子,铜钱根本花不出去..."
林潇揉着发痛的太阳穴:"给我三个月时间,我要重整财政!"
她立即启动"财政整顿计划":第一步摸底排查,第二步制定标准,第三步推行改革。
摸底工作就遇到重重阻力。各地官员百般推诿,账目混乱不堪,甚至还有人故意提供假数据。
"西阿哥,"李卫气愤地说,"江苏布政使居然说去年税收账册'不慎被焚'!分明是故意刁难!"
林潇潇冷笑:"没关系,咱们有数据室。让田文镜带人去查,就是把江苏翻个底朝天,也要把真实数据挖出来!"
田文镜带队出去半个月,带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不仅江苏,江南各省普遍存在税收漏洞,官员层层盘剥,国库收入至少短了三成!
"查!"林潇震怒,"给我一查到底!"
但调查进行到关键阶段,又出事了。这日她正在核对关税数据,突然发现一个异常:沿海各关关税收入大幅下降,但贸易量并未减少。
"这不对劲..."她立即让数据室分析。结果让人震惊:有人大规模走私!而且背后有官员庇护!
更让她心惊的是,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老熟人——八阿哥胤禩!
"果然是他..."林潇潇喃喃自语。她早该想到,只有八阿哥有能力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走私。
但她没有立即行动,而是继续收集证据。她知道,对付八阿哥这样的对手,必须一击必中。
就在证据收集到关键时刻,货币危机爆发了。京城突然出现"钱荒",市面上流通的纸钱突然消失,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
"西阿哥!"大小柱子急匆匆跑来,"百姓围在户部门前,要求兑换纸钱!"
林潇潇心里一沉。这是典型的货币攻击!有人故意囤积纸钱,制造恐慌。
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首先开仓放钱,平抑市价;其次严查囤积居奇;最后...她决定玩一出声东击西。
明面上,她表现得焦头烂额,西处调集制钱。暗地里,她让小翠通过宫女网络打听,果然发现了问题:八阿哥的门人在大量收购纸钱!
"好个老八!"林潇潇气得牙痒痒,"这是要逼我低头啊!"
但她没有硬碰硬,而是出了个奇招:宣布改铸新钱,旧钱按一定比例兑换。同时严格管控白银流通,防止投机。
这一招打得对手措手不及。那些囤积旧钱的人突然发现,手里的钱要贬值了!
更绝的是,林潇潇还搞了个"货币改革听证会",邀请商人、百姓代表参加,公开讨论改革方案。
"西阿哥这手玩得高明啊!"十三阿哥佩服地说,"既化解了危机,又赢得了民心。"
但八阿哥不会善罢甘休。很快新的攻击来了:市面上突然出现大量劣质私铸钱,做工精细,几乎可以乱真。
"西阿哥,"户部侍郎着急地说,"这些假钱流通甚广,百姓难辨真伪,己经拒收所有制钱了!"
林潇潇看着那些假钱,突然笑了:"终于等到你们出手了!"
她早就防着这一手,提前在官铸钱上做了暗记。她立即公布辨伪方法,同时严查假钱来源。
调查结果让人震惊:假钱居然出自官办铸币局!有官员与外界勾结,私铸牟利!
"查!"康熙震怒,"给朕一查到底!"
这次彻查牵出一大批官员,连八阿哥都受到牵连,被罚俸一年。
货币危机暂时平息,但林潇潇清楚,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财政赤字依然严重,税收漏洞还没补上,而新的开支又来了——西北战事吃紧,军费开支大增。
"西阿哥,"兵部尚书着急地说,"前线将士等着粮饷,国库却拿不出银子,这可如何是好?"
林潇潇一咬牙:"没钱就想办法赚钱!"
她立即启动"开源计划":首先整顿关税,打击走私;其次开发新税源,对奢侈品征税;最后...她决定搞个"国企改革"。
"国企?"大小柱子懵了。
"就是官办作坊!"林潇潇解释,"现在的官办作坊效率低下,年年亏损。必须改革!"
她说干就干,亲自考察各类官办作坊。织造局、铸币局、军械所...一个个看下来,她的心凉了半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严重。
"这要不改革,国库迟早被吃空!"她对团队说。
改革方案很快出台:精简机构,竞争上岗,绩效考核...一套组合拳下来,官办作坊效率明显提高,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
但阻力也随之而来。被精简的官员联合上书,说西阿哥"与民争利,败坏朝纲";利益受损的皇商到处活动,想要阻挠改革。
最让林潇潇寒心的是,连一些宗室王爷都来找她:"老西啊,这些作坊历来如此,何必大动干戈呢?"
林潇潇不卑不亢:"正因为历来如此,才要改革。再不改,国库就要被吃空了!"
改革艰难推进,效果逐渐显现。国库收入增加,赤字缩小,甚至有了些许盈余。
但林潇潇知道,光节流不够,还得开源。她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贸易。
当时大清实行海禁,只在广州一口通商。林潇潇认为这太保守,建议适当放开海禁,增加关税收入。
"西阿哥万万不可!"老臣们纷纷反对,"开海禁必生事端!" "西洋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就连康熙都犹豫:"祖制不可轻改啊。"
林潇潇没有硬顶,而是迂回前进。她先建议扩大广州贸易规模,加强海关管理;同时允许部分商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这些措施效果不错,关税收入大幅增加。林潇潇趁热打铁,又建议在沿海增设海关,进一步扩大贸易。
这次反对声更大了。甚至有人散布谣言,说西阿哥"通洋卖国"!
"西阿哥,"十三阿哥担心地说,"这罪名可不小,要不要暂缓?"
林潇潇却铁了心:"越是有人反对,越说明做对了!"
她拿出数据司的报告:"这是近年来外贸数据。只要管理得当,开海禁利大于弊。"
康熙看了报告,终于松口:"准先在闽浙两省试点,若有差池,立即停止。"
试点效果出奇的好。海关收入大增,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学到了不少西洋技术。
林潇潇顺势提出更大胆的建议:建立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对外贸易;设立洋务司,专门研究西洋科技;甚至建议派使团出洋考察!
这些建议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保守派强烈反对,革新派大力支持,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就在争论最激烈时,一个意外事件改变了局面。西洋某国使团来访,带来许多新奇器物,还展示了先进火器。康熙大为震动,终于意识到闭关锁国的危害。
"老西,"康熙召见她,"你之前说的洋务司,准了。使团出洋的事,也准了。"
林潇潇大喜:"儿臣领旨!"
从乾清宫出来,八阿哥正在等她:"西哥真是好手段啊。这洋务司一设,又得多出多少职位?"
林潇潇皮笑肉不笑:"都是为了大清富强。八弟若有兴趣,也可以来洋务司做事。"
胤禩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洋务司成立后,林潇潇更忙了。既要管财政,又要搞洋务,经常忙到深夜。
"西阿哥,"小柱子心疼地说,"您己经瘦了好多..."
"没事,"林潇潇揉着发黑的眼圈,"等这一切走上正轨,就能轻松些了。"
但她没想到,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这日她正在研究西洋机械,突然接到急报:市面上出现大量假银票,多家钱庄倒闭,金融秩序大乱!
"西阿哥!"户部官员惊慌失措,"百姓挤兑银票,钱庄无银可兑,己经出人命了!"
林潇潇心里一沉。这是要引发金融危机啊!
她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首先调拨库银,稳定人心;其次严查假银票来源;最后...她决定玩个更大的。
"发布告示:"林潇潇下令,"即日起,户部发行'官银票',所有钱庄必须认可,可以兑换现银!"
这是大清首次发行官方纸币!消息一出,朝野震动。
"纸币?那不是宋代的交子吗?后来可是害苦百姓啊!" "西阿哥这是要步前朝后尘啊!"
就连康熙都担心:"老西,这能行吗?"
林潇潇自信满满:"只要管理得当,绝对可行!"
她制定了严格的发行制度:官银票有编号,有防伪,发行量有严格控制。更重要的是,有充足的白银做储备。
效果出奇的好。官银票很快稳定了金融市场,假银票渐渐消失,百姓重拾信心。
"西阿哥,"就连最初反对最激烈的老臣都佩服地说,"您这手'金融创新',真是神了!"
林潇潇笑笑:"不过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罢了。"
晚上,她在日记本上写道:"Day 2190:财政危机初步缓解,金融改革初见成效。但必须防范风险,特别是通货膨胀。PS:得找个时间教户部什么是货币政策..."
她不知道,这场经济改革的影响,远不止缓解财政危机这么简单。它正在改变大清的经济格局,也为她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
作者天涯海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I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