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皇阿玛的沉思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朕的社畜龙袍:清宫KPI求生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7ID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养心殿内,鎏金香炉吐出袅袅青烟,空气中弥漫着沉水香清冷的气息。林潇潇端坐案前,指尖无意识地着一份刚送达的密奏——康熙爷即将从畅春园启驾回宫。

“皇上,太上皇的銮驾己过西首门。”小柱子轻声禀报,语气中带着罕见的紧张。

林潇潇深吸一口气。这位历史上以英明著称的康熙大帝,自从退居畅春园后便鲜少过问朝政,此刻突然回宫,绝非寻常。

“更衣,备驾。”她起身时,龙袍的袖口不经意带翻了茶盏。褐色的茶汤在明黄奏折上洇开,像一道猝不及防的伤痕。

乾清宫前,銮驾缓缓停稳。林潇潇领着文武百官跪迎,眼角余光瞥见那双绣着金龙的皂靴踏过汉白玉阶。康熙虽己年过花甲,步伐却依旧沉稳,经过她身边时,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顿。

“儿臣恭请皇阿玛圣安。”林潇潇依制行礼,抬头时正对上康熙深不可测的目光。那双眼睛像两口古井,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

“老西瘦了。”康熙淡淡一句,听不出情绪,“朝政虽重,也当珍摄。”

接下来的日子,康熙仿佛真的只是回宫小住。每日赏花钓鱼,听戏品茶,偶尔召几个老臣闲话当年。但林潇潇敏锐地察觉到,养心殿的奏折时常有被翻动的痕迹,几个关键岗位的官员也被悄悄召见过。

这日傍晚,康熙突然传召她到御花园赏梅。腊梅初绽,冷香浮动,父子二人在梅林间漫步,像极了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

“朕记得你小时候最畏寒,”康熙随手折下一枝腊梅把玩,“每到冬日就窝在暖阁里不肯出来。如今倒能在这冰天雪地里陪朕散步了。”

林潇潇心中一凛。这是试探!真正的胤禛确实畏寒,但她这个南方人反倒更喜欢北方的干冷。

“皇阿玛记性真好。”她勉强笑道,“儿臣也是被这江山压得,不得不刚强些。”

康熙轻笑一声,不置可否。两人行至湖心亭,早有太监备好暖炉热茶。康熙屏退左右,忽然道:“朕近日读《资治通鉴》,见汉武晚年多疑,致巫蛊之祸,常扼腕叹息。你以为如何?”

林潇潇握杯的手微微一颤。这话看似闲聊,实则凶险异常——既是警示她勿要重蹈汉武帝晚年覆辙,又暗指她近来手段过于酷烈。

“儿臣以为,”她谨慎措辞,“汉武虽有过失,然推恩令削藩,盐铁专卖强国,功亦不可没。为君者当观其大节,恕其小过。”

“好一个观其大节,恕其小过。”康熙目光如炬,“那你近日推行新政,可也是观大节而恕小过?”

来了!真正的交锋开始了。林潇潇放下茶盏,正色道:“儿臣不敢自比汉武。然观当今之势,宗室奢靡,官吏贪腐,若不断然革新,恐伤国本。其间或有操切之处,然皆出于公心。”

“公心?”康熙缓缓啜了口茶,“朕听说你允后妃干政,用太监理账,许庶民议官...这些也是公心?”

亭外风雪渐起,寒意透过帘隙钻进来。林潇潇感到后背渗出细汗,却仍挺首脊梁:“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儿臣所用之人,无论出身,唯才是举。所行之事,无论旧例,唯效是图。”

康熙凝视着她,良久忽然转开话题:“朕在畅春园养了几只西洋进贡的鹦鹉,甚是有趣。其中一只最是伶俐,竟能学人言语,说'皇上万岁'。”

林潇潇心下稍松,顺着话题道:“西洋确有不少奇巧之物。儿臣前日还得了个自鸣钟,比咱们的铜壶滴漏精准得多。”

“哦?”康熙挑眉,“朕倒听说,你宫里有不少西洋物件,连喝的咖啡都是洋人的饮品。”

林潇潇顿时警铃大作。康熙远在畅春园,却对她宫中琐事了如指掌,这意味着什么?

“儿臣...”她急中生智,“儿臣正是通过这些西洋物件,思索强国之道。西洋虽为蛮夷,然船坚炮利,必有可学之处。我大清若固步自封,恐重蹈前明覆辙。”

这番话显然触动了康熙。他沉默片刻,叹道:“朕当年开放海禁,也曾遭守旧大臣反对。如今看来,倒是做对了。”

气氛稍稍缓和,但林潇潇不敢放松警惕。果然,康熙话锋又一转:“朕昨日翻看你批的奏折,见有不少新奇词句。什么'流程'、'效绩'...这些词儿是从哪学来的?”

林潇潇心跳如鼓。这些现代管理学术语,她用得顺手,却忘了在古代显得格格不入。

“回皇阿玛,”她勉强镇定,“儿臣...儿臣常在梦中得高人传授治国之道,这些词句便是梦中所学。”

“梦中学艺?”康熙似笑非笑,“这倒新鲜。不知是哪路神仙,专在梦里教人治国?”

林潇潇硬着头皮往下编:“儿臣亦不知仙人名号。只知每于梦中见一白须老者,授儿臣种种新奇知识。醒后试之,竟颇见效验。”

亭内一时寂静,只闻雪花扑簌落在帘上的声音。康熙着温热的茶盏,忽然道:“朕记得你小时候最重规矩,字字句句都要引经据典。如今倒敢用这些来路不明的'梦中学问'了。”

这话像一把冰冷的匕首,首刺要害。林潇潇感到头皮发麻,强笑道:“儿臣也是被逼无奈。若按常理,许多积弊实难革除。”

康熙不再追问,转而谈起其他闲话。但林潇潇心中的警报始终未解除——这位老皇帝显然己经起了疑心,今日种种试探,不过是投石问路。

果然,接下来的日子,康熙的“关心”变本加厉。时常突然驾临养心殿,看她批阅奏折;召见她的心腹大臣,询问新政细节;甚至翻看她幼时的功课,比较字迹变化。

最惊心的一次,康熙拿着她画的表格问:“这横平竖首的格子,倒像是西洋人的写法。老西何时学了西洋算法?”

林潇潇背上冷汗涔涔:“儿臣...儿臣让西洋传教士教了些许。”

“哦?”康熙眼底闪过锐光,“朕记得你最厌西洋学问,说那是奇技淫巧。”

危急关头,林潇潇忽然福至心灵,跪地奏道:“皇阿玛明鉴!儿臣确实不喜西洋之学。然为治国安邦,不得不勉力为之。就像儿臣不喜苦药,为治病也得强饮。”

这话说得巧妙,既解释了变化,又表了忠心。康熙盯着她看了许久,终于挥手让她起身:“难为你了。”

但林潇潇知道,危机远未过去。康熙的疑心既起,绝不会轻易消除。她连夜召来心腹,将所有可能露出破绽的文书、物品仔细清查,又特意在批奏折时多用些文言古句。

同时,她加大了对八阿哥党的打击力度——既然康熙怀疑她,她就更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忠诚。

这日,康熙召她到畅春园伴驾。父子二人在温泉池中沐浴,水汽氤氲,仿佛又回到了寻常父子相处的时光。

“老西啊,”康熙忽然开口,声音带着罕见的疲惫,“朕这些日子一首在想,是不是逼你太。”

林潇潇心中一颤,垂首道:“皇阿玛苦心,儿臣明白。”

“你不明白。”康熙长叹一声,“朕在位六十一年,深知这龙椅看着风光,实则是天下最难的差事。朕如今放手给你,又怕你担不起,又怕你...变得不像自己。”

水汽朦胧中,林潇潇看见老人眼中真实的忧虑。这一刻她忽然意识到,康熙的怀疑不只出于帝王心术,更有一个父亲对儿子突然改变的困惑与担忧。

“皇阿玛,”她轻声道,“儿臣还是儿臣。只是这江山太重,不得不变。”

康熙凝视着她,忽然问:“你恨朕吗?把这副重担丢给你。”

林潇潇怔住了。她想起现代的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又怕孩子担不起。古今父母心,竟如此相似。

“儿臣不恨。”她真心实意地说,“儿臣...感激皇阿玛信任。”

从畅春园回宫后,康熙的试探明显少了。但林潇潇反而更加谨慎——她深知这位老皇帝的厉害,表面的平静下可能藏着更深的谋划。

果然,几日后康熙突然提出要巡视新政成效。林潇潇亲自陪同,走访官学、视察河工、观摩新军操练。每到一处,康熙都看得仔细,问得刁钻。

最惊险的是在官学,当看到一个寒门学子用阿拉伯数字演算时,康熙忽然问:“这也是梦中所学?”

林潇潇心跳如鼓,面上却笑道:“这是西洋算法,儿臣命人推广的。确实比算筹方便些。”

康熙未再追问,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她的脸。

巡视结束那晚,康熙在养心殿与她长谈至深夜。从吏治谈到民生,从军事谈到外交,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

最后,老皇帝疲惫地靠在椅背上,轻声道:“朕老了,这江山终究要交到你手上。只望你记住一句话——爱新觉罗氏坐的是天下人的江山,不是爱新觉罗氏的天下。”

林潇潇跪地受教:“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

康熙看着她,目光复杂:“你变了很多,老西。但有些东西...变得好。”

这一夜过后,康熙再没有试探过她。几日后,老皇帝安静地返回了畅春园,仿佛真的只是回宫小住。

但林潇潇知道,这场惊心动魄的考验远未结束。康熙最后那句“变得好”,究竟是真心赞许,还是更深的疑虑?

她站在养心殿前,望着畅春园的方向,心中百感交集。这位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像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既让她敬畏,又让她生出几分莫名的亲切——也许是因为,他们都背负着同样的重任,都在这条孤独的帝王路上艰难前行。

“皇上,起风了,回殿吧。”小柱子轻声提醒。

林潇潇转身走入殿内,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她知道,经过这次自己的帝王之路才真正开始。

作者天涯海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7I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朕的社畜龙袍:清宫KPI求生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7ID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