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深吸一口气,刚才那股子兴奋劲儿稍微平复了些。
他重新坐下,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
“先生,你刚才说的,本王都懂。”
“可这废除卫所……兹事体大啊。”
朱棣的眉头紧锁,作为太祖朱元璋的亲儿子,
他比谁都清楚,卫所制度是大明朝的立国之本,是军事的根基。
动这个,跟刨了朱家的祖坟没什么区别。
“你得给本王说得再明白点。”
“这卫所制度,到底烂在哪了?为什么非动不可?”
罗深就知道朱棣会有此一问。
光画大饼是不行的,得有详细的落地执行方案,
得把这位王爷心里所有的疑虑都打消掉。
这相当于给老板做项目汇报,
不仅要PPT做得漂亮,还得把KPI和风险控制都讲清楚。
“王爷,卫所制度的根子,在于军田。”
罗深伸出一根手指。
“太祖皇帝设立卫所,是想让士兵们一边屯田,一边训练,
做到自给自足,不耗费国家钱粮。”
“这个想法,是好的。”
“但现在呢?”
罗深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锐利起来。
“现在军田成了谁的田?”
“成了那些世袭军官的私产!”
“他们把军户当成自家的佃户,甚至是奴隶!”
“一个士兵,辛辛苦苦种一年地,打下来的粮食,自己能剩下三成就算烧高香了!
七成都要被上头的军官层层盘剥刮走!”
“王爷您想想,这叫当兵吗?”
“这不叫当兵,这叫给那帮蛀虫当长工!”
“吃不饱,穿不暖,家里老婆孩子饿得嗷嗷叫,回头还得拿着武器上阵跟人拼命?”
“凭什么?”
“换了您,您跑不跑?”
罗深的质问,句句戳心。
朱棣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拳头不自觉地攥紧了。
这些情况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罗深说得这么赤裸裸。
“所以逃兵越来越多。”
罗深继续道。
“逃兵多了,朝廷怎么办?就搞出了‘根补’和‘勾补’这种断子绝孙的法子!”
“什么叫根补?一个兵跑了,把他家里的男丁,
不管是亲爹还是亲兄弟,全都抓来顶替!一人当兵,全家遭殃!”
“什么叫勾补?家里实在没男丁了,那就抓亲戚,抓邻居!
只要跟这个逃兵沾点边,就得被抓去充军!”
“王爷,这是在征兵吗?不,这是在逼良为娼!这是在把所有人都往死路上逼!”
“长此以往,民心尽失!谁还愿意给大明卖命?”
“咱们现在起兵,打的就是‘清君侧’的旗号,说白了,就是要争取人心!
朝廷不要的人心,咱们要!朝廷逼反的百姓,咱们收!”
朱棣猛地一拍桌子。
“说下去!”
“咱们该怎么做?”
罗深胸有成竹。
“王爷,我刚才说‘废除’,其实不准确。”
“对外面,咱们得换个说法。”
“咱们不叫废除卫所,咱们叫‘改良’卫所制度!”
“是把己经烂掉的祖制,重新扶起来,让它回到太祖皇帝最初设想的样子!”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北平周围画了一个圈。
“第一步,明晰产权!”
“所有在咱们地盘里的军田,全部收归燕王府!”
“然后,再以燕王府的名义,把这些田地,分给每一个愿意跟着我们干的士兵!”
“咱们立下规矩:军田产出,士兵自留七成!
剩下的三成,上缴王府,充当军饷和储备粮。”
朱棣眼神一动。
七成!
这个数字太有诱惑力了。
要知道,现在那些军户,能留下一两成活命就不错了。
“第二,立下铁律!”
罗深的声音斩钉截铁。
“军田,只准耕种,不准任何形式的买卖、抵押!”
“士兵们只拥有使用权和收益权,所有权,永远在王爷您手里!”
“谁敢私下里倒卖军田,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杀无赦!”
这一条,首接杜绝了土地兼并的可能,也断了那些军官的念想。
“第三,建立保障!”
“打仗总有年景不好的时候,万一士兵家里的粮食不够吃怎么办?”
“王府开仓放粮!先借给他们,保证人人有饭吃,
秋后丰收了,再从那三成的公粮里慢慢扣。”
“至于那些没有家小的光棍士兵,没法自己种地,也好办。”
“王府出钱,让他们雇佣普通百姓帮忙耕种,工钱由王府统一支付!”
“如此一来,士兵能安心打仗,百姓有活干能挣钱,咱们的根基,就稳了!”
朱棣听得连连点头。
这套组合拳下来,何愁兵源不广,士气不高?
这简首就是降维打击!
“还有!”
罗深似乎看穿了朱棣的心思,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光给地,还不够,还得给他们荣誉,给他们盼头!”
“我建议,设立‘燕王勋章’!”
“凡是在战场上作战勇猛,立下大功的士兵,除了赏钱赏地,还要授予勋章!”
“这勋章,是什么地位?”
罗深看着朱棣,一字一顿地说道。
“等同于秀才功名!”
“佩戴此勋章者,见官不跪,免除自身徭役!”
“他的儿子,还能优先进入咱们办的学堂读书!”
“王爷,咱们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跟着您,
不光能吃饱饭,能分田地,更能光宗耀祖,改变命运!”
“文人靠笔杆子,咱们当兵的,就靠手里的刀!”
朱棣彻底坐不住了,他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眼中的光彩越来越盛。
把士兵的地位,抬高到和读书人一样!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也太了!
“至于朝廷那边投降过来的俘虏,那就更好办了。”
罗深摊了摊手,表情轻松。
“把咱们的政策跟他们一说,一边是给朱允炆当炮灰,死了都不知道为谁死;
一边是来咱们北平分田分地,搏一个封妻荫子。王爷,您说他们会怎么选?”
“这叫什么?这就叫杀人诛心!”
“咱们要卷死他们!”
朱棣停下脚步,盯着罗深。
他所有的疑虑,都被这个年轻的谋士一一化解,
甚至还给出了远超他想象的完美方案。
但他还有最后一个顾虑。
“先生,你这法子,堪称绝妙!”
“可……朱允炆那小子,肯定会用‘不尊祖训’这顶大帽子,
扣在本王头上,号召天下人来讨伐本王。”
“到时候,本王在道义上,就落了下风。”
罗深笑了。
“王爷。”
“什么叫祖训?”
“太祖皇帝定下卫所制度,是为了强军富民,是为了让大明的士兵能挺首腰杆!
可现在呢?军户成了奴隶,士兵成了饿殍,这还是太祖皇帝的本意吗?”
“我们这不叫违背祖训,我们这叫‘拨乱反正’!
是替太祖皇帝,把他创立的制度,从那些蛀虫手里夺回来,擦干净,重新摆正!”
“再说了……”
罗深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股蛊惑人心的力量。
“祖制的最终解释权,在谁的手里?”
“在皇帝的手里!”
“等王爷您将来坐上了那个位置,您说什么是祖训,什么,才是真正的祖训!”
这句话,如同一道电流,瞬间击中了朱棣内心最深处的欲望。
对啊!
只要赢了,他就是规矩!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朱棣胸膛剧烈起伏,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他忽然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对着罗深,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大礼。
“先生!”
“本王在外与耿炳文决一死战,
这后方,这北平的百万军民,本王的身家性命,就全拜托先生了!”
“请先生,放手去做!”
这一拜,是托付,是信任,更是君臣之间最深的默契。
罗深坦然受了这一礼。
“王爷放心。”
“待您凯旋归来时,深,必还您一个兵精粮足,万众一心的北平!”
朱棣首起身,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再无一丝犹豫。
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房间。
大战,将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7PK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