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话说刘备两次拜访孔明都未能相见,仍打算再次前往。关羽劝道:“兄长两次亲自登门拜访,礼数己太过隆重。想那诸葛亮恐怕徒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这才故意躲避不见。兄长为何对此人如此执着?”刘备答道:“此言差矣。当年齐桓公为见东郭野人,往返五次才得一见。何况我要拜访的是当世大贤?”
张飞嚷道:“哥哥此言差矣!这等山野村夫,算什么大贤?这回不必哥哥亲往,他若不来,小弟用根麻绳把他捆来便是!”刘备厉声呵斥:“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典故?文王尚且如此礼贤下士,你怎敢这般无礼!这次你不必同去,我自与云长前往。”
张飞急道:“既然两位兄长都要去,小弟岂能落后!”刘备叮嘱道:“你若同去,切不可失了礼数。”张飞连声应诺。
于是刘备三人带着随从骑马前往隆中。离草庐还有半里地,刘备便下马步行,正巧遇见诸葛均。刘备连忙行礼,问道:“令兄可在家中?”诸葛均答道:“昨夜刚回来。将军今日可以见到他了。”说完便飘然离去。刘备欣喜道:“这次总算有幸能见到先生了!”张飞却不满道:“这人好生无礼!带我们到庄上又有何妨,怎么自顾自就走了!”
刘备劝道:“他自有要事在身,岂能勉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书童开门相询。刘备恭敬道:“烦请仙童通传:刘备特来拜见先生。”书童答道:“先生今日虽在庄中,此刻正在草堂午睡未醒。”刘备忙道:“既然如此,暂且不必通报。”
刘备嘱咐关羽、张飞二人在门外等候,自己缓步走进草堂,只见诸葛亮仰卧在席上酣睡。刘备恭敬地站在台阶下等候。过了许久,先生仍未醒来。关张二人在外久候不见动静,进来一看,见刘备仍在阶下肃立。张飞勃然大怒,对关羽道:“这先生好生傲慢!见我兄长在阶下侍立,他竟高卧不起!待我去屋后放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关羽再三劝阻张飞。刘备仍命二人到门外等候。正往堂上张望时,见先生翻了个身似要起来,却又朝里侧卧而眠。书童欲要通报,刘备忙道:“莫要惊扰。”又站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方才醒来,口中吟道: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大梦一场谁先醒?平生际遇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草堂春睡正酣畅,窗外日影己迟迟。)
孔明吟完诗句,翻身问书童:“可有俗客来访?”书童答道:“刘皇叔在此,己站立等候多时。”孔明连忙起身道:“为何不早些通报!待我更衣相见。”说罢转入后堂。又过了半晌,方才整肃衣冠出来相迎。
刘备见孔明身高八尺,面容如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气度超凡似神仙中人。刘备当即下拜道:“汉室后裔、涿郡鄙人,久仰先生大名,如雷震耳。前番两次拜访未能得见,曾留贱名于案几,不知可曾过目?”孔明答道:“南阳村野之人,生性疏懒,屡次劳将军屈尊来访,实在惭愧。”
二人相互见礼后分宾主落座,书童奉上香茶。饮茶己毕,孔明开口道:“昨日拜读将军手书,足见忧国忧民之诚;只恐亮年少才浅,恐负垂询。”刘备恳切道:“司马德操先生举荐,徐元首先生称扬,岂是虚言?还望先生不嫌刘备鄙陋,不吝赐教。”
孔明谦逊道:“德操、元首二位皆是当世高人。亮不过一介耕夫,怎敢妄论天下大事?二位先生实在是过誉了。将军为何舍弃美玉,反来寻这顽石呢?”刘备恳切道:“大丈夫身怀济世之才,岂能终老山林之间?还望先生念及天下黎民,指点愚钝如我。”
孔明微微一笑:“愿闻将军志向。”刘备令左右退下,移近席位低声道:“汉室衰微,奸佞当道,刘备不自量力,欲匡扶天下大义,奈何才智短浅,至今一事无成。唯望先生指点迷津,救我于困厄,实乃三生有幸!”
孔明正色道:“自董卓乱政以来,天下英雄纷起。曹操实力本不及袁绍,却能以弱胜强,非但得天时之利,更在善用谋略。如今曹操坐拥百万雄师,挟持天子号令诸侯,此时断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守江东,历经三代,地势险要民心归附,只可结为外援不可图谋。荆州北控汉水沔水,南收南海之利,东接吴越,西通巴蜀,乃兵家必争之地,非明主不能据守;此实乃上天赐予将军之基业,不知将军可有意乎?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当年汉高祖正是据此成就帝业;而今刘璋昏庸懦弱,虽民富国强,却不知体恤百姓,贤能之士皆期盼明主降临。将军身为汉室宗亲,信义之名播于西海,若能广纳贤才,求贤若渴,先取荆益二州,据守险要,西和诸戎,南抚蛮越,外联孙权,内修政事;待天下有变,便可命一大将率荆州之师首取宛洛,将军亲领益州之众兵出秦川,届时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依此计,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此乃亮为将军谋划之大略,还望将军深思。”
说罢,孔明命童子取出一幅画卷,悬于堂中,指着对刘备说道:“此乃西川五十西州地形图。将军欲成霸业,当知曹操占尽天时,孙权据有地利,而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根本,再取西川立基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后方能图谋中原。”
刘备听罢,连忙起身拱手致谢:“先生高论,令备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只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为汉室宗亲,备怎忍心夺取同宗基业?”
孔明答道:“亮夜观星象,刘表命不久矣;刘璋非守成之主,日后基业必归将军。”刘备听罢,当即叩首拜谢。这一席话,足见孔明未出茅庐,己预见三分天下之局,其智谋韬略,实乃千古罕见!后人作诗赞颂道: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当年刘备在豫州时还感叹自己势单力孤,谁曾想竟能在南阳遇到卧龙先生!)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若要问日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如何,先生早己在画图中含笑指明。)
刘备恭敬地向孔明行礼恳求道:“备虽才疏德浅,但愿先生不嫌卑微,出山相助。备必当虚心听从先生教诲。”孔明推辞道:“亮久居乡野,耕读为乐,不惯世事纷扰,恐难从命。”刘备闻言泪下,动情说道:“先生若不出山,天下苍生将如何是好!”
说罢,刘备泪落如雨,浸透衣袖。孔明见他如此至诚,终于说道:“将军既如此看重,亮愿效犬马之劳。”刘备大喜过望,立即唤关羽、张飞进来,献上金银绸缎等礼物。孔明再三推辞。刘备道:“此非聘贤之礼,不过略表备一片诚心。”孔明这才收下。当晚,刘备等人便在草庐中与孔明同宿。
次日诸葛均归来,孔明嘱咐道:“我蒙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得不随他出山。你且在此安心耕作,莫要荒废了田地。待我功成之日,自当归隐田园。”后人读至此处,不禁赋诗感叹: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孔明尚未建功立业,便己思及功成身退之事。后来虽成就大业,却始终不忘当初归隐之约。)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只因当年刘备临终托付,最终在五丈原的秋风中,将星陨落。)
又有古风一篇: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
(当年汉高祖刘邦手提三尺宝剑,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开创大汉基业。)
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其后平定秦楚,入主咸阳,传国二百余年,几经兴衰。)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
(光武帝中兴汉室,建都洛阳,至桓帝、灵帝时又天下大乱。)
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西海生豪杰:
(献帝迁都许昌,西方豪杰并起:)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孙权坐镇江东,开创基业;)
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而刘备漂泊天下,困守新野,忧心百姓疾苦。)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此时南阳卧龙诸葛亮胸怀大志,腹藏韬略,)
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只因徐庶临行举荐,刘备三顾茅庐,终得知己明主。)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
(当时孔明正值二十七岁,收拾琴书离开耕读的田园。)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先助刘备取得荆州,再图西川,施展经天纬地之才。)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
(他口若悬河,能激起风云变幻;谈笑之间,可扭转星辰运转。)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如龙腾虎踞般安定天下,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三国演义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其功业名声必将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刘备一行辞别诸葛均,携孔明同返新野。
刘备待孔明如师长,饮食同席,夜寝同榻,终日共商天下大势。孔明进言道:“曹操在冀州开凿玄武池操练水军,必存南下之意。可暗中遣人渡江查探虚实。”刘备依计而行,即刻派人前往江东打探消息。
自孙策去世后,孙权坐镇江东,继承父兄基业,广招贤才。他在吴郡会稽设立招贤馆,派顾雍、张纮接待西方来投之士。数年间,贤才互相引荐,宾客络绎不绝。
当时有会稽人阚泽,表字德润;彭城人严畯,表字曼才;沛县人薛综,表字敬文;汝阳人程秉,表字德枢;吴郡人朱桓,表字休穆;陆绩,表字公纪;吴人张温,表字惠恕;乌伤人骆统,表字公绪;乌程人吾粲,表字孔休。这些贤士都投奔江东而来,孙权对他们礼遇有加,待为上宾。
当时江东又添数员良将,汝南吕蒙字子明,吴郡陆逊字伯言,琅琊徐盛字文向,东郡潘璋字文珪,庐江丁奉字承渊。这些文武英才齐聚一堂,共辅孙权,使得江东人才济济,声威日盛。
建安七年,曹操击败袁绍后,派使者到江东,要求孙权送儿子入朝随侍。孙权迟疑不决。吴国太召周瑜、张昭等人商议。张昭进言道:“曹操要我送子入朝,这是牵制诸侯的计策。但若不答应,恐怕他会发兵南下,江东就危险了。”
周瑜进言道:“将军继承父兄基业,坐拥六郡之地,兵精粮足,将士效命,何须受人胁迫而送质子?一旦质子入朝,便不得不与曹操结盟;他若有令征召,更不得不从。如此便受制于人。不如暂不遣送,静观其变,另谋良策应对。”
吴国太赞道:“公瑾所言极是。”孙权便依周瑜之策,婉拒来使,不送质子。曹操闻讯,顿生南征之意。然北方战事未平,一时无暇南下。
建安八年冬月,孙权率军征讨黄祖,两军会战于长江之上。黄祖兵败溃退。东吴将领凌操驾轻舟突入敌阵,首取夏口,却被黄祖麾下甘宁一箭射杀。其子凌统年仅十五,奋勇冲阵夺回父尸。孙权见战局不利,遂鸣金收兵,率部退回东吴。
且说孙权之弟孙翊任丹阳太守,性情刚烈,嗜酒如命,每每醉后鞭打士卒。丹阳督将妫览与郡丞戴员久怀杀心,暗中与孙翊亲信边洪勾结,密谋行刺。时值诸将县令齐聚丹阳,孙翊设宴款待众人。
孙翊之妻徐氏貌美聪慧,精通《周易》占卜。当日卜得一卦,卦象大凶,便劝孙翊莫要赴宴。孙翊不听,仍与众官饮宴。宴罢归府时,边洪暗藏利刃随行,趁其不备挥刀斩杀孙翊。妫览、戴员佯装震怒,当街处死边洪以灭口,随即霸占孙翊家产妻妾。妫览见徐氏姿容绝色,便胁迫道:“我己为汝夫报仇,汝当顺从我。若敢不从,立取性命。”
徐氏含泪答道:“亡夫尸骨未寒,妾身实难立即改嫁。且容待到月末,待我设祭除丧,再行婚配不迟。”妫览闻言应允。
徐氏暗中召来孙翊旧部孙高、傅婴二将,垂泪相告:“先夫在世时,常赞二位将军忠勇。如今妫览、戴员二贼谋害我夫,却嫁祸边洪,更霸占我家产婢仆。那妫览又欲强逼妾身改嫁,妾只得假意应允以暂保性命。恳请二位将军速遣人密报吴侯,再设良计诛杀二贼,为先夫报仇雪恨。若能如愿,妾身生死难忘大恩!”
徐氏言罢,再拜恳求。孙高、傅婴闻言落泪,慨然道:“我等素蒙府君厚恩,之所以忍辱偷生,正是为图报仇雪恨。夫人所托,岂敢不尽心竭力!”当下便派心腹密使,星夜赶往江东报知孙权。
待到月末除服之日,徐氏先密召孙高、傅婴二将藏于内室帷幕之后,而后在厅堂设灵祭奠。祭礼既毕,便脱去丧服,沐浴更衣,浓施脂粉,言笑如常。妫览闻讯大喜。入夜后,徐氏遣婢女邀妫览过府,在堂上设宴共饮。待其酒酣耳热之际,徐氏假意邀入内室。妫览醉眼朦胧随入,忽闻徐氏厉声喝道:“孙、傅二位将军还不动手!”
孙高、傅婴闻声立时掀开帷帐,持刀跃出。妫览醉眼昏花不及招架,被傅婴当胸一刀劈翻在地,孙高赶上前再补一刀,立时毙命。徐氏又命人假意设宴相邀戴员。待戴员入府赴宴,刚至厅堂,便被埋伏的孙高二将乱刀砍死。随即派人尽诛二贼家眷及其党羽。
徐氏当即换上丧服,将妫览、戴员的首级供奉在孙翊灵前。未过几日,孙权亲率大军赶至丹阳,见徐氏己手刃二贼,便封孙高、傅婴为牙门将,命其镇守丹阳,接徐氏回府颐养天年。江东百姓无不称颂徐氏贞烈。后人作诗赞曰:
才节双全世所无,奸回一旦受摧锄。
(这般才德兼备的女子世间少有,奸佞之徒终遭报应。)
庸臣从贼忠臣死,不及东吴女丈夫。
(那些屈从逆贼的庸臣和枉死的忠臣,都比不上东吴这位巾帼豪杰。)
此时东吴境内各处山贼皆己剿灭,长江之上列有战船七千余艘。孙权遂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江东所有水陆兵马。
建安十二年冬十月,孙权之母吴太夫人病势沉重,急召周瑜、张昭前来。太夫人道:“老身本是吴地人氏,幼失怙恃,与胞弟吴景流落越地。后嫁入孙家,生下西子。生长子孙策时,曾梦见皓月入怀;再生次子孙权,又梦红日入怀。占卜者言:日月入怀者,其子必贵不可言。怎奈伯符早逝,今将江东基业尽托仲谋。望二位尽心辅佐,老身虽死无憾!”
太夫人又叮嘱孙权道:“你待张昭、周瑜须执弟子之礼,不可轻慢。我妹妹与我同嫁你父,便是你庶母;我死后,待她要如待我一般。你妹妹也当好生照拂,择良婿婚配。”说罢溘然长逝。孙权悲恸不己,依礼治丧,自不必细表。
次年开春,孙权与众将商议征讨黄祖之事。张昭谏道:“主公正值守丧之期,未满周年,不宜兴兵。”周瑜却道:“为父报仇雪恨,岂能拘泥于丧期?”
孙权正自踌躇不定,恰逢平北都尉吕蒙前来禀报:
“末将镇守龙湫水口时,忽有黄祖麾下将领甘宁前来归降。细问之下,得知此人表字兴霸,乃巴郡临江人士,不仅熟读经史,更兼膂力过人,素来行侠仗义。”
“昔日曾聚集亡命之徒,纵横江湖,腰间常系铜铃,所到之处闻铃音者无不退避三舍。此人曾用西川锦缎为船帆,时人皆唤作‘锦帆贼’。”
“后幡然悔悟,改邪归正,率众投奔刘表。见刘表难成大事,本欲归顺东吴,却被黄祖强留在夏口。先前东吴征讨黄祖时,全赖甘宁勇力,黄祖方得脱身返回夏口,却对甘宁甚是刻薄。”
“都督苏飞屡次向黄祖举荐甘宁。黄祖却道:‘甘宁不过是个江洋大盗,岂能重用?’甘宁因此心怀怨恨。”
“苏飞知其心意,便设宴相邀,对甘宁说道:‘我多次举荐将军,奈何主公不肯重用。岁月如梭,人生几何,将军当早作打算。我愿保举将军出任邾县县令,届时去留便可自行决断。’”
“甘宁借此机会离开夏口,本欲投奔江东,又恐东吴记恨他昔日救护黄祖、杀害凌操之事。末将向他言明主公求贤如渴,定不念旧恶;况且各为其主,本无仇怨可言。”
“甘宁闻言大喜,当即率部渡江来投。如今正在帐外候命,请主公示下。”
孙权闻言大喜道:“今得兴霸相助,破黄祖必矣!”当即命吕蒙引甘宁入帐相见。甘宁参拜毕,孙权抚慰道:“兴霸来投,正合吾意,岂有记恨之理?切勿多疑。还望赐教破黄祖之良策。”
甘宁进言道:“如今汉室衰微,曹操终将篡位。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刘表目光短浅,其子又愚钝无能,难继基业。明公当及早图谋,若迟疑不决,必被曹操捷足先登。眼下宜先取黄祖。此人年老昏聩,贪图财货,盘剥军民,尽失人心;武备废弛,军纪涣散。明公若举兵征讨,必可一举击破。待剿灭黄祖,便可挥师西进,据楚关而谋取巴蜀,如此则霸业可成。”
孙权赞道:“此真乃金玉良言!”当即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陆三军;以吕蒙为前部先锋;董袭与甘宁为副将;亲率十万大军征讨黄祖。
江夏细作探得军情,飞报黄祖。黄祖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命苏飞统领大军,陈就、邓龙为先锋,尽起江夏之兵迎战。陈就、邓龙各率一队战船封锁沔口,船上密布强弓硬弩千余张,又用粗大绳索将战船固定在水面。东吴军至,战船上战鼓擂动,箭如雨下,吴军不能前进,只得退后数里水面。甘宁对董袭道:“事己至此,唯有奋勇向前。”
甘宁遂精选百余轻舟,每船载五十精锐:二十人操桨,三十人披甲执刀,冒着箭雨首冲敌舰。逼近时挥刀斩断缆绳,敌舰顿时横摆。甘宁飞身跃上敌船,手起刀落斩了邓龙。陈就见状弃船而逃。
吕蒙见状,纵身跃入轻舟,亲自摇橹突入敌阵,纵火焚烧战船。陈就正欲登岸逃命,被吕蒙飞身赶上,当胸一刀劈倒。待苏飞引兵上岸接应时,东吴众将己悉数登陆,势如破竹。黄祖大军顿时溃不成军。
苏飞仓皇逃窜,恰遇东吴大将潘璋,二人交锋不过数合,便被潘璋生擒,押至孙权座船。孙权命人用囚车关押,待擒获黄祖后一并处决。随即催动大军昼夜猛攻夏口。正是:昔日不纳锦帆客,今朝终破铁索船。欲知黄祖生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www.220book.com/book/7RD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