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面坊的机器还在嗡嗡转着,面粉像雪一样簌簌落进布袋。林辰正帮着秀婶把扎好口的面袋搬到推车上,鼻尖沾了点白面粉,像只刚偷吃完面的小老鼠。
“辰哥,你看这面粉细的,蒸馒头准能发得像棉花似的。”秀婶拍了拍鼓鼓的面袋,眼里的笑意比面粉还白亮,“等下我留两斤,给你蒸糖包,就用新麦磨的面,保准甜得渗心。”
林辰笑着擦掉鼻尖的面粉:“那我可得多等会儿,正好学学怎么发面。前阵子试做了次馒头,硬得能砸核桃,被我那小侄女笑了半天。”
正说着,门口传来车轮碾地的声音,是村头的老周叔推着独轮车来了,车上装着半袋刚收的绿豆。“辰小子,借你这磨面坊用用呗?”老周叔抹了把汗,“家里那台老石磨转不动了,想把这绿豆磨成粉,给我小孙子做绿豆糕。”
“用呗,正好让我学学怎么磨杂粮。”林辰赶紧帮忙把绿豆倒进进料口,“叔,这绿豆得先炒一下吧?我听人说生绿豆磨出来发涩。”
老周叔眼睛一亮:“嘿,你这小子还懂这个?没错,得先在锅里炒得香酥酥的,磨出来的粉才带劲儿。去年我给孙子做的绿豆糕,用的就是生磨的粉,小家伙嚼了两口就吐了,说像在吃沙子。”
秀婶在一旁笑着搭话:“老周哥你是不知道,辰小子现在可上心学这些了,上次看我腌萝卜干,追着问了仨钟头,从怎么选萝卜问到怎么封坛,比学功课还认真。”
林辰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以前总觉得这些活儿太琐碎,现在才发现里面全是学问。就像这磨面,磨得太粗蒸馒头发不起来,太细了又少了嚼劲,力道都得拿捏好。”
老周叔把炒得喷香的绿豆倒进机器,看着颗粒渐渐变成粉末,慢悠悠地说:“这过日子啊,就跟磨面似的,急不得。你看这绿豆,得先泡、再炒、再磨,一步都省不得。前些年村里想办个罐头厂,嫌麻烦跳过了消毒的步骤,结果一批货全坏了,赔了不少钱。”
林辰听得认真,手里的推车不知不觉停了下来。“叔说得是,我前阵子学做腌菜,总觉得少放把盐也没事,结果不到三天就发了霉。后来才明白,老一辈传下来的法子,都是用日子熬出来的规矩。”
秀婶己经和好一团面,正在案板上揉着:“辰哥你看,发面得用老面引子才够味,就像咱村这日子,得靠着老辈人的法子打底,再掺点新想法,才能活得有滋有味。你看这新麦面掺点玉米面蒸窝头,又暄又有嚼劲,年轻人爱吃,老人也嚼得动。”
说话间,老周叔的绿豆粉己经磨好了,香气混着面粉的甜香在磨房里弥漫。他装了一小袋递给林辰:“拿着,回去尝尝,用蜂蜜调调,当茶喝也解暑。对了,下礼拜村头要办个‘老手艺市集’,你也来露两手?就做你那道失败了好几次的馒头,让大家伙儿给你把把关。”
林辰眼睛一亮:“真的?那我可得提前练练。对了叔,市集上能摆摊卖这些新磨的面粉不?我看城里超市都标着‘农家自磨’,卖得还不便宜。”
“咋不能?”老周叔拍着他的肩膀,“咱这面粉没加漂白剂,磨得粗细还能按人家要求来,不比城里的强?我看啊,你这脑子越来越活了,不像刚回来那会儿,总觉得农村的日子太死板。”
秀婶把揉好的面团放进盆里,盖上湿布:“等着吧,等会儿蒸出糖包,让你见识下啥叫‘面香能飘半条街’。对了辰哥,刚才村支书来说,镇上要评‘乡村振兴示范户’,我把你报上去了,就冲你这股子钻研劲儿,准能选上。”
林辰心里一暖,看着磨房里转动的机器、堆着的粮袋,忽然觉得这里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寸空气都透着踏实。他以前总向往城市的热闹,如今才懂,真正的日子不在喧嚣里,而在这磨面的沙沙声里,在面团发酵的微胀里,在一茶一饭的认真里。
傍晚时,第一锅糖包出锅了,白白胖胖的,在屉布上冒着热气。秀婶掀开笼屉的瞬间,甜香“轰”地漫开来,裹着新麦的清新,馋得人首咽口水。林辰拿起一个,小心翼翼掰开,里面的红糖馅流出来,烫得他首甩手,却舍不得放下。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秀婶笑着递过纸巾,“这面发得暄软,就是因为磨的时候粗细匀,发面时又守着时辰看温度。过日子啊,就得这么细琢磨,急不得,也懒不得。”
林辰咬下一口糖包,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他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磨房的灯亮起来,照着满室的面粉香,忽然明白,自己寻寻觅觅的“生活”,其实就藏在这些烟火气里,藏在愿意为一顿饭、一件事认真琢磨的心意里。
磨房的机器渐渐停了,但空气里的甜香还在飘,像在悄悄说:日子会像这发起来的面团,慢慢胀起来,暖起来。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碎丹之后,我成了天道亲儿子》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U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