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的通知还没下来,苏青却先忙了起来——每天都有村民上门求助,有的想请教堆肥的方法,有的想知道选种的技巧,还有的拿着自家的玉米种来让苏青帮忙挑选,院子里每天都挤满了人。
“青丫头,你快帮俺看看,俺家的玉米种咋选啊?去年种的玉米,亩产才两百多斤,今年想跟着你学,也种出高产玉米。”说话的是村西头的刘大爷,他手里捧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他家留的玉米种,脸上满是期待。
“青丫头,俺家的肥堆了半个月了,还是臭烘烘的,是不是哪里弄错了?你能去俺家看看不?”这是邻院的张婶,她之前也嘲笑过苏青堆肥,现在见苏青种出了高产玉米,也放下了面子,主动上门请教。
苏青从不推辞,不管是谁上门,她都耐心解答。遇到复杂的问题,她还会跟着村民去家里看,现场指导。可上门的人实在太多了,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几拨,苏青根本忙不过来,连饭都顾不上吃。
陆哲看她这么辛苦,就跟她说:“不如选个晴天,在晒谷场开个讲座,把村民们都召集起来,一次性把堆肥、选种、管理的方法都讲清楚,这样既省力,大家也能听得更明白。”
苏青觉得这个主意好,赶紧跟村支书李建国商量。李建国一听,立刻拍板:“好!就这么办!我明天就用广播通知村民,让大家都去晒谷场听你讲课!”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广播就响了:“全体村民注意!全体村民注意!今天下午两点,在村晒谷场集合,听苏青同志讲玉米种植技术,包括堆肥、选种、病虫害防治,大家都要准时参加,特别是家里种玉米的农户,一定要来!”
广播响了三遍,村民们都炸开了锅。有的赶紧收拾家里的农活,有的去通知邻居,还有的提前去晒谷场占位置——大家都想早点学到苏青的种植技巧,明年也能种出高产玉米。
下午一点多,晒谷场就己经挤满了人。晒谷场中间放着一张用木板搭的桌子,桌子上放着苏青准备的教具:一把筛子、几个不同品种的玉米种、一小袋腐熟的有机肥、一小袋草木灰,还有陆哲帮忙画的土壤结构简图——用木炭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清晰地标注出“表层土”“犁底层”“母质层”,还有“有机质分布”,方便村民理解。
两点整,苏青和陆哲一起走进晒谷场。村民们立刻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落在苏青身上,还有人带头鼓掌,晒谷场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苏青走到桌子旁,笑着说:“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今天谢谢大家来听我讲课。我也没啥大本事,就是把我种玉米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要是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多提意见。”
说完,她拿起桌上的玉米种,开始讲选种:“选种是种玉米的第一步,种子选得好,发芽率高,长势也壮。大家看,这是我选的种子,颗粒、颜色金黄、没有虫眼,这样的种子才好。选种的时候,先把种子用筛子筛一遍,把细小、干瘪的筛掉,再用手挑,有虫眼、畸形、颜色发暗的都不要,只留最好的。”
她一边说,一边现场演示,拿起筛子,把桌上的玉米种倒进去,轻轻摇晃,细小的碎粒和泥土漏了下去,留下的都是颗粒的种子。然后她又拿起挑好的种子,分给前排的村民:“大家可以摸摸,感受一下,好种子摸起来沉甸甸的,表面光滑。”
村民们都好奇地接过种子,有的放在手里掂量,有的放在嘴里咬了咬,议论纷纷:“还真是,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这种子比俺家的沉多了!”“俺家的种子里好多碎粒,难怪发芽率低!”
接下来,苏青开始讲堆肥:“堆肥是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关键。堆肥需要三种材料:秸秆、粪肥(猪粪、鸡粪都可以)、草木灰。先挖一个一米见方、半米深的坑,底层铺十厘米厚的秸秆,秸秆要铡碎,这样容易腐熟;然后铺五厘米厚的粪肥,再撒一层草木灰;接着再铺秸秆、粪肥、草木灰,一首堆到离坑口十厘米,最后盖一层土,防止臭味和雨水冲刷。”
她拿起桌上的有机肥和草木灰,展示给村民看:“大家看,这是腐熟好的有机肥,颜色是深褐色,闻起来没有臭味,只有泥土清香;这是草木灰,能调节土壤酸碱度,还能补充钾肥。堆肥的时候,每隔五天翻一次堆,让里面透气,大概二十天就能腐熟好,比普通的土肥肥效高三倍!”
“苏青妹子,俺家没有猪圈,没那么多粪肥咋办?”一个婶子举手提问。
“婶子,没有粪肥也没关系,可以用厨余垃圾代替,比如剩粥、烂菜叶、果皮,跟秸秆混在一起堆,一样能腐熟好。”苏青笑着回答,“要是连秸秆都少,就去村西头的麦场捡,那里有很多去年留下的麦秸,免费就能用。”
“苏青丫头,玉米长虫了咋办?俺家去年的玉米被虫吃了一半!”一个大爷着急地问。
“大爷,玉米常见的虫是蚜虫和玉米螟。蚜虫可以用草木灰水喷,把草木灰泡在水里,过滤后喷在叶子上,蚜虫就会死;玉米螟要人工捕捉,每天早上去地里看,叶子上有小洞的,里面肯定有虫,用手捏死就行。现在没有农药,咱们只能靠人工,虽然麻烦,但能保证玉米品质,吃着也放心。”
苏青讲得详细,村民们听得认真,有的拿出笔记本记录,有的用树枝在地上画堆肥的步骤,还有的时不时提问,苏青都一一解答。陆哲则在一旁帮忙,有人听不懂“土壤团粒结构”,他就用木板上的简图解释:“大家看,这是改良后的土壤,里面有很多小颗粒,像芝麻一样,这就是团粒结构,能保水保肥,玉米根就能扎得深,长得壮。”
太阳渐渐西斜,讲座还在继续。苏青讲完了玉米的种植技巧,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种植日志,把每天的管理细节都告诉了村民。最后,她笑着说:“大家要是还有不懂的,随时可以去我家问,或者找陆哲同志问,我们都会尽力帮大家。明年咱们一起种玉米,争取每个农户的亩产都能超过五百斤,让咱们红星大队成为全县的高产大队!”
村民们都激动地鼓起掌,掌声比之前更热烈了。李建国走上前,大声说:“大家都听到了吧?苏青同志不仅自己种出了高产玉米,还把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这种精神值得咱们所有人学习!以后大家要多向苏青同志请教,把地种好,多打粮,过上好日子!”
讲座结束后,村民们还围着苏青,问了很多细节问题,苏青耐心地解答到天黑才回家。路上,李根柱跑过来,兴奋地说:“苏青姐,你讲得太好了!俺爸说,明年要跟你学种玉米,还要按你说的方法堆肥!”
苏青笑着说:“好啊,到时候我帮你们家选种、堆肥,保证你们家的玉米也能亩产六百斤!”
回到家,王秀兰早己做好了晚饭,还特意煮了鸡蛋。苏青吃着鸡蛋,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把种植技术教给村民,不仅能帮大家多打粮,还能让自己在村里更有威望,以后推广技术也会更顺利。
陆哲送苏青到家门口,笑着说:“今天你讲得很好,村民们都很认可你。以后你去县里讲课,也这么讲,肯定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苏青点点头,心里充满了信心。她知道,这只是她推广技术的第一步,以后她还要去更多的地方,教更多的人科学种植,让更多的土地长出高产庄稼,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