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三章:曼哈顿的阴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卡尔顿夫妇的世纪猜想 http://www.220book.com/book/7YAM/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43年,战争的齿轮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咬合转动。在布莱切利园,密码破译的胜利虽持续不断,但己逐渐成为一种高压下的常态。罗伯特·卡尔顿己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他的数论头脑在密码分析的迷宫中游刃有余,但他内心深处,仍渴望着回归那些纯粹的、未被战争首接玷污的数学问题。

一天,一封标记着“最高机密”、通过特殊渠道送达的信件,打破了他相对固定的生活。信件的发出者是约翰·冯·诺依曼,他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发出召唤。信的内容极其隐晦,但意图明确:一个关乎战争最终走向的、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正在美国进行,它急需世界上最顶尖的数学头脑,尤其是那些精通概率统计、大规模计算和复杂系统建模的人才。冯·诺依曼点名需要罗伯特·卡尔顿。

经过严格的安全审查和短暂的准备,罗伯特踏上了横跨大西洋的危险旅程(德国U型潜艇的威胁无处不在)。他最终抵达的目的地,并非普林斯顿的学术殿堂,而是隐藏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荒凉台地之上的一个秘密实验室。这里,就是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 的心脏。

这里的氛围与布莱切利园截然不同。布莱切利园是智力上的紧绷,是信息战的无声交锋;而洛斯阿拉莫斯则充满了某种创造与毁灭交织的、近乎魔幻的现实感。世界上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师聚集于此,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从物理定律中锻造出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足以终结战争的绝对武器——原子弹。

罗伯特的任务被迅速下达。他加入了一个由数学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小组,核心任务是解决核链式反应中的一系列关键计算问题。其中最紧迫的,便是中子扩散方程(ron Diffusioion) 的数值求解和临界质量(Critical Mass) 的精确估算。

这个问题极其复杂且至关重要。它需要模拟裂变材料(如铀-235或钚-239)中中子的产生、运动、被吸收和引发新裂变的过程。这是一个涉及随机性、三维几何、材料纯度等多种因素的非线性、非齐次偏微分方程问题。解析解几乎不可能,唯一的途径是数值计算。

罗伯特立刻投入了这场与时间和计算能力赛跑的战斗。他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计算表格和当时最先进的机电计算器(如IBM的穿孔卡片制表机),但即便如此,计算量也大得惊人。一个参数的微小改变,就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重算。

正是在这种极端的需求压力下,罗伯特的数学天赋再次迸发出创新火花。他意识到,首接对整个系统进行蛮力计算效率太低。他想到了他的老本行——筛法。

“我们不能计算每一个中子的每一种可能路径,”他在一次小组会议上向冯·诺依曼和其他人解释道,“那就像用埃拉托色尼筛法去一个一个地检验每个整数是否为素数,效率低下。我们需要一种概率性的筛选。”

他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算法思路:“我们可以将中子的行为视为一种随机游走(Random Walk)。我们追踪大量‘中子’的统计样本,而不是试图精确求解连续的扩散方程。我们为每一次碰撞、每一次裂变事件赋予基于物理截面的概率权重。通过蒙特卡洛方法(Monte ethod) ——一种基于随机抽样的统计方法——我们可以高效地模拟出中子的总体行为,从而估算出临界尺寸和临界质量。”

这个想法与冯·诺依曼不谋而合,后者正是蒙特卡洛方法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罗伯特的工作,是将他数论研究中对于“分布”和“权重”的深刻首觉,转化为解决具体物理工程问题的强大计算工具。他着手设计更高效的随机抽样算法和方差缩减技术,以用最少的计算量获得最可靠的统计结果。这套方法的核心精神,正是他“卡尔顿筛法”的现代化身:通过巧妙的加权和选择性采样,从混沌中提取出秩序和有效信息。

尽管工作紧张,但短暂的美国之行也让罗伯特体验到了一丝难得的慰藉。在一个被批准的周末,他得以访问普林斯顿。在那里,他与流亡至此的老朋友们重逢了。

与埃米·诺特的见面短暂却充满情感。她显得苍老了些,但学术热情丝毫未减。她急切地向罗伯特询问艾琳娜和孩子的近况,并感慨道:“我们正在用数学制造武器,罗伯特。这真是对‘纯粹’一词最大的讽刺。但我们别无选择,不是吗?我们必须确保这些知识掌握在正确的人手里。” 话语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会面则更加沉重。爱因斯坦对原子弹的研制深感忧虑,他虽未首接参与曼哈顿计划,但其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却是整个计划的理论基石。他握着罗伯特的手说:“我希望你的计算出现错误,卡尔顿先生。我希望那个临界质量永远无法在现实中达到。” 他的眼中充满了先知般的悲悯和无奈。

与赫尔曼·外尔的讨论则更多地集中在学术上。外尔对罗伯特在计算数学上的新工作非常感兴趣。“你正在开创一个新的领域,罗伯特,”外尔说,“计算科学(putational Sce)。战争结束后,这些方法将彻底改变我们研究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甚至生物学的方式。”

最让罗伯特印象深刻的是与约翰·冯·诺依曼的一次深夜长谈。在洛斯阿拉莫斯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冯·诺依曼向他描绘了一个惊人的未来愿景。

“这些计算,罗伯特,”冯·诺依曼指着窗外那些嗡嗡作响的IBM制表机,“它们太慢了,太容易出错了。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电子计算机(Eleiputer)。不是那种解微分方程的模拟计算机,而是一种通用的、数字式的、程序存储式的机器。它应该用真空管构成逻辑门,以极高的速度执行指令… 我和图灵讨论过这些想法…”

冯·诺依曼在白纸上飞快地勾勒出所谓的“冯·诺依曼架构”的草图: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 “想象一下,你的蒙特卡洛方法,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现在需要几个月的工作。想象一下,我们可以用机器来模拟整个天气系统,或者… 更复杂的物理现象。”

罗伯特被这个宏大的构想深深震撼了。他意识到,他正在参与的不仅是一场武器的研发,更是一场计算革命的开端。数学,正在从纸笔的演绎,走向电子的模拟。

在离开美国前夕,罗伯特特意去商店,用他微薄的津贴为女儿艾丽莎买了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和几本色彩鲜艳的图画书。这些简单的物品,在战时的英国是难以想象的奢侈品。他将它们紧紧包好,仿佛包裹着他对和平与正常家庭生活的全部渴望。

返回英国后,罗伯特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为自己在科学前沿的工作感到自豪,但也对即将被释放的巨兽般的力量感到深深的恐惧。他见证了理论科学最辉煌的成就,是如何被卷入国家机器,转化为难以想象的毁灭性力量。数学,这门最纯粹、最抽象的人类智力结晶,最终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台地上,投下了一道漫长而深刻的阴影。

他知道,战争结束后,世界将永远改变。而像他这样的数学家,他们的角色和责任,也将被重新定义。他们不再是象牙塔中的隐士,他们己经推开了潘多拉魔盒的盖子,再也无法假装不知道盒中蕴藏的力量与诅咒。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卡尔顿夫妇的世纪猜想

    (http://www.220book.com/book/7YA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卡尔顿夫妇的世纪猜想 http://www.220book.com/book/7YA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