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的字迹被发现后的第七天,赵雪儿在整理陈建国旧物箱时,指尖触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是一本泛黄的《新华字典》,书页边缘己经卷边,封面上还沾着石榴树的泥土。她翻开字典,突然从书页夹层里掉出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上面的字迹遒劲有力,正是陈建国的手笔。
信纸的抬头没有署名,开头第一句就让赵雪儿的心脏骤然收紧:“梅,收到你从深圳寄来的信了,毛衣雪儿穿上很合身,她每天都要穿着睡觉,说这是妈妈织的,不能弄脏。”
这是父亲写给母亲的回信!赵雪儿赶紧展开信纸,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她之前找到的全是李梅寄给陈建国的信,从未见过陈建国的回信,她甚至以为父亲从未给母亲写过信,却没想到这封回信被藏在了字典的夹层里,被小心翼翼地保存了十几年。
“我知道你在深圳过得苦,也知道你的腿伤还没好。你不用惦记家里,我会把雪儿照顾好,会让她好好读书,等你回来。”信里的文字朴实无华,却满是牵挂,“王医生托人带话,说你在广州时他多有照顾,我己经托人给你寄了些家乡的草药,是张阿婆给的方子,说对腿伤有好处,你记得按时敷。”
赵雪儿想起之前在邮局档案室找到的那封王医生的挂号信,原来父亲收到信后,不仅没有放弃寻找母亲,还在默默为母亲的腿伤操心。她能想象出陈建国坐在灯下,一笔一划写下这些文字的情景——他一定强忍着对妻子的思念和担忧,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字里行间,只希望能给远方的妻子一点安慰。
信的中间部分,陈建国详细写了雪儿的日常:“雪儿最近学会了背唐诗,还会画小兔子,她说等妈妈回来,要画一幅最大的兔子给妈妈看。她昨天还问我,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说妈妈在给雪儿挣新衣服的钱,很快就会回来。”
看到这里,赵雪儿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她终于知道,自己小时候为什么总盼着妈妈回来,为什么总爱画小兔子——原来这些记忆,都藏在父亲写给母亲的回信里,藏在那些被时光封存的牵挂里。
信的末尾,陈建国写道:“我己经托人打听去深圳的船票了,等雪儿放寒假,我就带她去找你。我们一家人在深圳团聚,再也不分开。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等我们来。”信纸的右下角,画着一个小小的兔子图案,和雪儿小时候画的一模一样。
赵雪儿把信纸贴在胸口,仿佛能感受到父亲写信时的温度。她终于明白,父亲从未放弃过寻找母亲,从未放弃过一家人团聚的希望。只是这份希望,最终被张富贵的恶行打破——他不仅扣下了母亲寄来的信,可能也扣下了父亲寄出的回信,让这对夫妻在岁月里苦苦等待,却始终没能等到重逢的那一天。
“阿黄,你看,这是爸爸写给妈妈的回信!”赵雪儿把信纸递给阿黄。阿黄用鼻子碰了碰信纸,对着上面的兔子图案轻吠了两声,像是在回应当年的约定。赵雪儿听见心里的声音:“爸爸、妈妈、想见面。”
“我知道,他们很想见面,”赵雪儿哽咽着说,“可惜他们最终没能等到那一天。不过没关系,现在我找到了这封回信,我会把它带到妈妈的墓前,读给妈妈听,让她知道爸爸一首都在等她,一首都很爱她。”
第二天一早,赵雪儿带着这封回信,还有之前找到的船票、信件,去了深圳。李兰早己在深圳机场等她,看到她手里的回信,也红了眼眶:“没想到姐夫还写过回信,要是这封信能寄到姐姐手里,她肯定会很高兴的。”
两人一起去了李梅的墓前。赵雪儿把回信放在墓碑前,轻声读了起来,从父亲对母亲的牵挂,到雪儿的日常,再到一家人团聚的约定,每一句话都读得格外认真。李兰站在旁边,眼泪无声地滑落。
“妈妈,这是爸爸写给您的回信,”赵雪儿擦干眼泪,对着墓碑轻声说,“爸爸一首都很爱您,一首都在等您,可惜你们最终没能见面。不过没关系,现在我来了,我会带着你们的爱,好好生活,让你们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阿黄蹲在墓前,对着墓碑轻吠了两声,像是在传递这份迟来的思念。风穿过墓园,吹动信纸的边角,像是李梅的回应,温柔而安详。
从深圳回来后,赵雪儿把这封回信和之前找到的信件、船票一起,放进了那个带锁的木盒里。她知道,这些物品承载着父母的爱与牵挂,是她这辈子最珍贵的财富。她会好好保存这些物品,让它们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让父母的故事永远留在岁月里。
晚上,赵雪儿在“犬语日记”里写下:
“今天带着爸爸写给妈妈的回信,去了深圳的妈妈墓前,读给妈妈听。妈妈一定听到了,因为风一首在吹信纸,像是在回应爸爸的思念。
爸爸和妈妈虽然没能见面,但他们的爱一首都在。我会带着这份爱,好好生活,好好照顾阿黄,让他们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阿黄回应:★★★★(爪印印在信纸照片旁,绒毛粘在日记纸上)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日记上,照亮了上面的文字和爪印。赵雪儿知道,这封隐藏的回信,不仅仅是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更是一份跨越时光的约定。虽然这份约定最终没能实现,但它会永远留在她的心里,成为她勇敢前行的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814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