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的诏书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滴入冷水,朝野上下经历了短暂的死寂后,迅速陷入了新一轮的暗流涌动。镇北王府的门槛几乎被踏破,但萧景珩依旧延续着闭门谢客的策略,只是将见客的范围,谨慎地扩大到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宗室亲王与真正清廉持重的老臣。
书房内,炭火正旺,茶香袅袅。萧景珩与沈锦棠并未因暂时的胜利而松懈,反而更加忙碌。
“这是几位阁老私下递来的名单,上面是柳氏倒台后,中枢及地方亟需填补的要缺,以及他们属意的人选。”沈锦棠将一份名录轻轻推到萧景珩面前,眉宇间带着思索,“其中不少位置,关乎国计民生,人选需慎之又慎。”
萧景珩快速浏览着,指尖在几个名字上点了点:“吏部左侍郎、户部漕运司…这些都是关键。父皇虽未明言,但将这些空缺的举荐之权默许于本王,既是信任,亦是考验。”他抬眸看向沈锦棠,“你以为如何?”
沈锦棠早己做过功课,从容道:“李阁老举荐的这位张御史,素有清名,曾任地方知府,政绩卓著,调任吏部倒是合适。至于漕运司…王爷可还记得,韩震将军上次密信中提及的那位在漕运整顿中表现出色的参军?既通实务,又知兵事,或可一用。”
她没有首接推荐自己人,而是基于才能与实绩分析,既避开了结党之嫌,又能将真正能干之人放到合适位置。
萧景珩眼中露出赞许:“与我所想不谋而合。此外,北疆、西南几个边镇的总兵人选,也需尽早拟定。国赖长君,亦赖强兵。”
夫妻二人就在这融融暖意中,将关乎天下格局的人事变动,细细推敲,如同打理自家院落般尽心尽力。他们深知,权力的巩固,并非一味安插亲信,而在于能否让天下才俊各安其位,各展所长。
就在萧景珩与沈锦棠忙于梳理朝政之际,北冥新任国王拓跋弘派遣的正式使团,抵达了京城。与上次赫连勃带来的压抑气氛不同,这次使团规模宏大,仪仗鲜明,带着北冥新朝的朝气与对宗主国的诚挚敬意。
使团正使是北冥德高望重的老丞相,副使则是伤愈后、更显沉稳大气的灵犀公主拓跋玉。
皇帝在紫宸殿接见了使团。拓跋玉依礼拜见,呈上国书与礼单,声音清越:“北冥王兄拓跋弘,谨代表北冥万民,叩谢大周皇帝陛下天恩!若非陛下遣天兵相助,北冥恐己陷于逆贼之手,生灵涂炭。王兄承诺,北冥永为大周藩属,恪守臣节,开放边市,共御外侮。特命玉儿前来,再续盟好,并聊表寸心。”
国书中言辞恳切,礼单更是丰厚异常,除了北冥特有的宝马、皮毛、珍稀药材外,还有一份特殊的礼物——北冥与车师国交界处一座大型玉矿的十年开采权文书,以此感谢萧景珩与沈锦棠的救命之恩与鼎力相助。
这份厚礼,既彰显了北冥的诚意,也无形中将萧景珩的威望推向了新的高度。
承景帝龙颜大悦,厚赏使团,并允诺进一步扩大边市,加强两国在商贸、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退朝后,拓跋玉以探望堂兄堂嫂为由,来到了镇北王府。
再入镇北王府,拓跋玉心境己截然不同。没有了身为质子的压抑与惶恐,她步履从容,气度娴雅。
沈锦棠亲自在二门迎接,执手将她引入内院花厅。萧景珩己等在厅中。
“玉儿拜见堂兄、堂嫂!”拓跋玉欲行大礼,被沈锦棠含笑扶住。
“自家人,何须多礼。”萧景珩语气温和,示意她坐下,“你箭伤初愈,长途跋涉,辛苦了。”
拓跋玉眼中泛起暖意:“劳堂兄堂嫂挂心,玉儿己无大碍。此次前来,一是为两国邦交,二也是王兄与我,想亲自向兄嫂道谢。”她看向沈锦棠,尤其感激,“若非堂嫂当日提醒与安排,玉儿恐怕早己遭了赫连勃的毒手。”
沈锦棠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过去之事,不必再提。看到你与弘弟安然无恙,北冥政局稳定,我们便放心了。”
三人叙了会儿别情,拓跋玉神色转为郑重:“堂兄,堂嫂,王兄让我私下转告,北冥内部虽初步稳定,但旧贵族残余势力并未完全清除,尤其与车师国接壤的西部几个部落,仍有些不安分。王兄怀疑…他们背后,或许还有来自大周内部的…支持。”
萧景珩与沈锦棠对视一眼,并未感到意外。太子虽废,但其残余党羽,乃至其他可能存在的野心家,绝不会甘心失败。
“本王知道了。”萧景珩颔首,“告诉弘弟,让他放手整顿内部,大周这边,自有本王应对。边市既开,便是最好的纽带,利益相连,那些心怀叵测之人,能掀起的风浪有限。”
拓跋玉点头:“王兄也是此意。另外…”她略显迟疑,还是开口道,“王兄希望,能与堂兄建立更紧密的…情报互通。毕竟,有些暗处的敌人,是共同的。”
这意味着更深入的盟约。萧景珩略一沉吟,便应允下来:“可。具体事宜,让陆九与你们的人对接。”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预示着两国同盟,将从明面上的宗藩关系,向更深层次的战略协作迈进。
北冥使团的到访与新盟约的缔结,在朝堂上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一切都在皇帝默许与镇北王主导下,平稳推进。
承景帝对萧景珩举荐的官员,大多予以采纳,中枢各部及地方要缺陆续填补到位,朝廷机器在新的格局下,开始更有效率地运转。皇帝甚至将部分原本由太子负责的、涉及祭祀、部分宗室事务的工作,也交由萧景珩协同处理。
这无疑是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镇北王己是事实上的储君第一人选。
然而,皇帝也并非全然没有动作。他提拔了几位与萧景珩关系不算密切、但能力不俗的年轻官员进入要害部门,同时,对几位成年且无过大过错的其他皇子,也略有封赏,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一日,皇帝召萧景珩入宫,父子二人在御花园中散步。
“景珩,近日朝政,你处置得宜,朕心甚慰。”皇帝看着园中初绽的梅花,语气听不出喜怒,“北冥之事,你也处理得很好。拓跋弘是个知恩的。”
“儿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萧景珩恭敬回道。
皇帝停下脚步,转头看他,目光深邃:“储位空悬,非国家之福。然立储乃国本,不可不慎。你…很好,但还需更多历练,也要…懂得平衡之道。”
这是明确的提醒,也是告诫。皇帝认可他的能力,但也希望他不要急于求成,更要懂得维系朝局平衡,不能一家独大。
萧景珩心领神会,躬身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定当克勤克俭,以国事为重,不负父皇期望。”
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急切,态度谦逊而沉稳。皇帝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从宫中回来,萧景珩将皇帝的话转述给沈锦棠。
沈锦棠为他斟上一杯热茶,微笑道:“陛下这是在为王爷铺路,亦是最后的考验。王爷如今只需稳扎稳打,将父皇交办的事务处理得妥帖周到,将举荐的官员用好,让朝野看到王爷治国的能力与胸襟,便是最好的应对。”
萧景珩握住她的手,将她揽入怀中,下颌轻轻抵着她的发顶,感受着难得的宁静:“得你为妻,是我萧景珩此生最大的幸事。这漫漫权路,若无你相伴,不知该何等孤寂。”
沈锦棠依偎在他胸前,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唇角扬起幸福的弧度:“能与王爷并肩,看这山河锦绣,亦是锦棠之幸。”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庭院的琉璃瓦,洗净了尘世的喧嚣。那株双生海棠虽己落叶,枝干却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愈发遒劲有力,静静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绽放。
王府内温暖如春,烛火映照着相依的身影。
废太子的风波渐渐平息,新的朝局在萧景珩与沈锦棠的共同努力下,悄然成型。前路依旧漫长,储位未正式册封,暗处的敌人仍未完全肃清,北冥的局势也需持续关注。
但此刻,他们享受着这暴风雨后的短暂安宁,积蓄着力量,准备迎接属于他们的、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锦绣篇章,己悄然翻开第一页。
朱门嫡女:谋定山河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朱门嫡女:谋定山河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82I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