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翻箱觅得旧信笺
萧策整理苏棠遗物的第七天,在医舍最深处的旧木箱里,发现了一叠被油纸包裹的信笺。
木箱底层积着薄尘,油纸却完好无损,显然是苏棠生前精心藏起的物件。
他轻轻拆开油纸,里面是十几张泛黄的素笺,大多空白。
只有最底下一张,边角微微卷起,似乎写过字,却被墨迹覆盖,看不清内容。
指尖拂过粗糙的笺纸,萧策忽然想起苏棠曾说“重要的话,要藏在最安全的地方”。
他将信笺捧在掌心,对着光仔细查看——空白笺纸的边缘,似乎留着细微的折痕,像被反复折叠过。
而那张有墨迹的笺纸,背面隐约能看到淡淡的印痕,像是刻意隐藏的秘密,正等着被揭开。
2. 笺角残墨隐字迹
萧策将有墨迹的信笺平铺在木桌上,借着窗外的阳光仔细观察。
笺角的墨痕厚重,几乎将原本的字迹完全覆盖。
只有边缘处露出几个模糊的笔画——像是“山”“水”“密”的残部,其余内容都被浓墨遮得严严实实。
他用指尖轻轻墨痕,能感觉到墨迹下的字迹凹陷,显然当年写字时用了不小的力气。
他尝试用湿布轻擦墨痕,可墨色早己渗入纸纤维,只擦去表面的浮尘,字迹依旧模糊。
萧策没有放弃,又找来放大镜,一点点审视墨痕边缘——在笺纸右下角,他发现了一个极淡的印记。
像是一枚小小的海棠纹印章,与苏棠父亲玉佩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振:这封信,定与苏棠的父亲有关,墨痕下藏着的,或许就是当年离散的真相。
3. 温水润纸显密语
萧策想起苏棠曾用温水晕染花汁写字,忽然灵光一闪——或许用温水润纸,能让墨下的字迹显形。
他取来干净的棉布,蘸取少许温水,轻轻敷在笺纸的墨痕处,动作轻柔得像呵护易碎的珍宝。
温水慢慢渗入纸中,原本厚重的墨痕渐渐变淡,墨下的字迹一点点显露出来。
萧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掀开棉布——笺纸上的字迹虽仍有些模糊,却己能辨认:
“七月初三,山神庙,密道藏于海棠碑后,携玉佩为记,勿信官差,速离。”
每一个字都写得急促,像是在紧急情况下匆匆写下。
字里行间透着危险与紧迫,显然是当年苏棠父亲留给她的密信。
4. 字句间藏当年秘
萧策反复研读信笺上的字句,将信息一一拆解:
“七月初三”正是七年前山洪暴发的前一日,想来苏棠父亲早己察觉危险,提前写下密信。
“山神庙”与之前村民提及的“山顶寺庙”吻合,是苏棠父亲逃亡的目的地。
“海棠碑后”的密道,应该是躲避追捕的藏身之处。
而“携玉佩为记”,则印证了那枚海棠玉佩是父女相认的关键。
最让他心惊的是“勿信官差”西字——这说明当年苏棠父亲的逃亡,并非单纯因战乱,更可能遭到了官差的追捕。
结合苏棠前朝文渊阁大学士之女的身份,萧策忽然明白:
当年的“山洪”或许并非天灾,而是有人借天灾掩盖追捕的痕迹,苏棠父亲的离散,背后藏着一场朝堂阴谋。
5. 圈点符号疑有因
在信笺末尾,萧策发现了几个奇怪的圈点符号:“●△●”画在“山神庙”三字旁。
“○□○”则标注在“密道”附近,符号旁还留着细微的划痕,像是反复修改过。
这些符号既不是常见的标点,也不是苏棠常用的标记,更不像是随意画下的涂鸦。
他翻出之前找到的空白笺纸,仔细查看——在其中一张空白笺的边缘。
也发现了相同的“●△●”符号,只是旁边多了一个小小的“水”字。
萧策将两张笺纸放在一起比对,心里生出疑问:这些符号是否对应着某个地点?
“水”字又与符号有何关联?是密道的机关提示,还是藏有其他秘密的线索?
6. 解谜待寻关键物
萧策将信笺与海棠玉佩放在一起,看着信上的密语与符号,忽然意识到:
要解开所有谜团,还缺一件关键物——能解读圈点符号的物件。
信中提到“携玉佩为记”,可玉佩上只有海棠纹与“苏棠”二字,并无符号相关的印记。
而苏棠的遗物中,除了这叠信笺,再无其他与符号相关的东西。
他想起苏棠父亲可能藏在山神庙的密道,想起之前在山林中发现的玉佩碎片,忽然有了方向:
关键物或许就在山神庙的海棠碑旁,与密道一同被隐藏着。
萧策小心收好信笺与玉佩,目光望向窗外的山路——他必须再次前往山神庙,找到那件关键物。
揭开当年的朝堂阴谋,完成苏棠的遗愿,也给这段跨越生死的情意,一个完整的交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853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