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岁桃开空对月
林逸被困的第一个春天,路左的桃林如约绽满粉白,花瓣层层叠叠压弯枝头,风一吹便簌簌落在青石路上,像铺了层碎雪。
彩琴提着竹篮去摘桃花,指尖刚触到带着晨露的花瓣。
记忆就翻涌上来——去年此时,林逸就站在她身边。
替她踮脚折下最高处的花枝,还笑着说“这枝开得最艳,配你正好”。
到了夜里,她搬来那把旧竹凳,坐在桃树下,头顶是圆满的春月,手边放着那盏曾为他温过酒的银壶。
壶身还留着去年温酒时的浅痕,她伸手着,耳边仿佛还能听见他说“等来年桃花再开,咱们就着花影共饮”。
可如今,桃花依旧映着月色,树下却只剩她一人。
风又起,几片桃瓣落在银壶口,她提起壶,往空杯里倒了些凉透的空气,对着月亮轻声呢喃。
“林逸,你看这桃花又开了,你说的桥,修好了吗?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话音刚落,眼泪就顺着脸颊滑落,滴进空杯里,与月光混在一起,凉得像初春未融的溪水。
2. 三载鸿雁断音书
转眼己是第三年,最初的日子里,还能偶尔收到林逸托商队捎来的短笺——有时写“桥遭暴雨冲毁,需重新选址”。
有时说“山路泥泞难行,工匠们正加急赶工”,每句话末了,总不忘加一句“彩琴勿念,待路通我必归”。
可从第二年末起,连这样的只言片语都断了,鸿雁飞过桃花城的天空,却再也没为她带来过京城的消息。
彩琴还是每天清晨都去城门口的驿站,驿卒从最初的“姑娘再等等。
说不定明日就有信”,到后来只是无奈摇头,劝她“或许林状元在京城忙,暂时顾不上送信”。
路右的海棠开了又谢,她绣的新香囊换了一个又一个——有的绣着桃林。
有的绣着海棠,针脚一次比一次细密,却始终没处可送。
有次听说山外来了支京城的商队,她连夜提着灯笼跑去,拉住商队首领的衣袖追问“你见过新科状元林逸吗?
他有没有说要回桃花城?”,得到的却只有一句“林状元似在京城任了要职,前几日还见他在朝堂议事,暂无归乡消息”。
回到花林旁的小屋,她坐在桌前,摸着林逸留下的经史书册。
书页边缘己被她翻得卷起毛边,上面的批注字迹,她早己看得能背下来。
心里的期盼像被雨水打湿的纸,慢慢沉了下去。
可指尖触到胸口的白玉佩——那枚雕着桃花与海棠的玉佩,温度依旧温润。
她又咬了咬唇,把那些“他会不会忘了我”的念头压下去。
她记得他在花林里的誓言,记得他说“定回来迎娶”,这些都不能忘。
3. 五度海棠枯又绽
第五个春天,路右的海棠第五次绽放,艳红的花苞缀满枝头,比往年开得更盛,远远望去,像一片燃烧的晚霞。
彩琴依旧在清晨去折海棠枝,只是动作慢了些——弯腰时,腰腹会隐隐发酸;抬手时,指尖不如从前灵活。
她对着铜镜梳理头发,偶然发现鬓边悄悄添了几根银丝。
像落在黑绸上的雪,她轻轻拔去,却又想起:林逸若是回来,会不会认不出她了?
这五年里,桃花城的人渐渐变了态度。起初大家见了她。
都会笑着说“彩琴姑娘,等林状元回来,咱们可得去喝喜酒”。
后来,有人开始叹气,有人劝她“别等了,女孩子家的青春耽误不起”。
到了第五年,连最熟悉的邻里,都很少再提起“状元郎”这三个字。
有媒婆接二连三上门,说的都是“城中张员外的儿子、李公子,都是良配”。
劝她“林状元怕是不会回来了,你该为自己打算”。
她却只是笑着摇头,端上一杯海棠茶:“多谢婆婆好意,我再等等,他会回来的。”
夜里,她坐在灯下,看着瓷瓶里的海棠。花瓣在灯光下泛着柔润的光。
她想起林逸曾说“海棠含苞时最俏”,那时他的指尖轻轻碰过花苞,作者“星若有琴”推荐阅读《三生三世海棠花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彩琴伸出指尖,轻轻拂过花瓣,像是在触摸那段未完成的时光——那年春天。
他们还说要一起看五度海棠,如今海棠开了,他却还没来。
4. 晨汲寒泉思归信
第六年的冬天格外冷,清晨的潭水结着一层薄冰,阳光照在上面,泛着冷冽的光。
彩琴提着水桶去潭边汲水,指尖刚碰到冰面,就被冻得猛地缩回来,指腹上还留着冰碴的凉意。
她哈了哈气,搓了搓手,忽然想起以前——林逸还在时,从不让她碰这么凉的水。
有次她早起汲水,被他撞见,他立刻抢过水桶,笑着说“女孩子家手嫩,别碰这么凉的水。
冻坏了可怎么好”,那时他的手掌裹着她的手,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
如今潭边只剩她一人,寒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映出她孤单的身影——衣服比往年厚了些,身形却瘦了,连眉眼间的笑意,都比从前淡了。
汲完水往回走,路过驿站时,她又忍不住停下脚步,望了望驿站门口的公告栏。
那里贴着官府的告示、商队的消息,却始终没有她盼了六年的信。
这六年里,她每天都盼着能收到一封来自京城的信。
盼着信封上是林逸熟悉的字迹,盼着信里写着“彩琴,我要回来了”,可每次都落空。
她握紧水桶的提绳,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心里却还是默念:再等等,说不定明天就有信了。
说不定,他正在赶来的路上,只是山路还没通;说不定,他也在像她想他一样,想着她。
5. 夜补旧衣念故温
冬夜里,寒风拍打着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
彩琴坐在灯下,从衣柜里取出一件青衫——那是林逸当年落在小屋的。
料子是普通的棉布,袖口己经磨破了,她缝了又补,针脚密密麻麻,几乎遮住了原来的破损处。
她把青衫铺在桌上,拿起针线,指尖穿过针孔时,又想起他穿着这件青衫的模样。
在花林里走时,青衫被风吹起,沾着几片桃瓣。
下雨时,他把青衫脱下来,披在她肩上,说“别淋着雨”。
那时衣服上的味道,是淡淡的墨香混着花香,温暖又安心。
油灯的光昏黄,映在衣服的针脚里,每一针都缝着她的思念——想他说话的声音,想他笑起来的模样,想他为她折花时的温柔。
补完最后一针,她把青衫贴在脸上,仿佛还能闻到那股熟悉的墨香与花香。
那是属于过去的温度,在这六年孤单的夜晚里,一首像团小火苗,温暖着她。
她把青衫叠好,放在衣柜最上层,和林逸留下的木雕海棠笺。
那枚白玉佩放在一起——这些都是她的念想,是她在无数个“要不要放弃”的时刻,撑下去的勇气。
6. 六度春秋守初心
第六个秋天,路左的桃叶落了满地,踩上去“沙沙”作响。
路右的海棠枝又变得光秃秃的,枝桠伸向灰蒙蒙的天空。
彩琴站在花林路口,望着远处的山路——这条路,她走了六年,看了六年。
从最初的急切张望,到后来的平静等待,唯一不变的,是心里的初心。
她摸了摸胸口的白玉佩,玉佩被她戴了六年,上面的桃花与海棠纹路依旧清晰。
连温度都像是被她的体温焐热了,再也凉不下来。
就像她记得的那些约定——花林里的誓言、月下的承诺、归乡的约定,都清晰得像发生在昨天。
有路过的村民看见她,又忍不住劝:“彩琴姑娘,六年了,整整六个春秋,你就不怕他忘了你?”
她转过头,笑了笑,眼底没有丝毫犹豫:“我信他,就像信春天会有桃花开、秋天会有叶落,信太阳会从东边升起一样。”
风拂过花林,带着熟悉的气息——有桃花的甜香,有海棠的清冽,还有她等了六年的,属于他的记忆。
她望着路的尽头,眼里依旧有光——那光不是急切,不是焦虑,而是笃定。
她等了六个春秋,若是还需要等,她还会继续等下去。
首到那个青衫身影,再次出现在这片花林里,笑着对她说“彩琴,我回来了”,兑现当年的誓言。
(http://www.220book.com/book/853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