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苏宸己坐在集市的摊位后,指尖却没像往常那样落在毛笔上,
而是反复着布包的边缘——里面装着李定昨日临行前交给他的两本科举范文集,更装着他对《钱塘青苗法弊疏》的忐忑期盼。
“苏秀才,今天怎么没动笔?”张老栓提着半袋新收的绿豆走过来,把袋子往摊位上一放,
“这是家里新收的,你拿回去熬粥喝,败败火气。”他见苏宸神色凝重,又补充道,“是不是在担心李大人那边的消息?放心,李大人是个办实事的官,定会把疏文递到转运使大人手里。”
苏宸接过绿豆,指尖传来布袋的温热,心里也安定了几分:“多谢张大哥,我就是有点惦记。毕竟这疏文关系到不少农户的生计,怕出什么岔子。”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清楚,真正让他不安的,是转运使对疏文的态度——那位大人是新法的坚定支持者,会不会觉得疏文是在“诋毁新法”,反而迁怒李定?
正说着,巷口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几个农户簇拥着一个中年妇人往这边走。
妇人手里捧着一个布包,走到苏宸摊位前,“扑通”一声跪下:“苏秀才,您可一定要救救我们家啊!”
苏宸连忙起身将她扶起:“大嫂,有话慢慢说,到底出什么事了?”
妇人抹着眼泪,从布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借贷文书:“里正昨天又来催债,说我们贷的一贯钱,半年后要还一贯六百文,还说要是还不上,就把我们家的两亩薄田收走!我男人卧病在床,家里就靠这两亩田过日子,要是没了田,我们娘仨可怎么活啊!”
周围的农户也纷纷附和:“是啊,苏秀才,里正现在还在偷偷加收利息,只是比以前收敛了些!”
“我家邻居前几天还被里正逼着签了贷款文书,不签就不让领救济粮!”
苏宸接过妇人的文书,上面果然写着“半年后还一贯六百文”,比官方规定的利息多了西百文。
他眉头紧锁,心里泛起一阵寒意——李定刚离开钱塘,里正就敢故态复萌,可见这些官吏根本没把“整改”放在眼里。
他安抚好妇人,承诺会帮她想办法,又让农户们把遇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打算等李定回来后,一并交给李定。
送走农户,苏宸的心情越发沉重。
他原以为,只要疏文能递到转运使手里,钱塘的青苗法乱象就能得到缓解,可现在看来,基层官吏的积弊远比他想象的更深。
他拿出李定借给他的科举范文集,却怎么也读不进去,满脑子都是农户们焦虑的脸庞。
“苏秀才,不好了!王元宝被放出来了!”
卖针线的张婶匆匆跑过来,脸色发白,“我刚才在县衙门口看到的,王元宝跟着几个官差有说有笑地出来,还说要找你算账呢!”
苏宸心里一紧,王元宝刚被抓进去没几天就放出来,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撑腰。
他强作镇定:“张婶,别慌,有李大人在,他不敢把我怎么样。”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下意识地把记录农户遭遇的纸折好,放进贴身的衣袋里。
果然,没过多久,王元宝就带着几个家丁气势汹汹地来到集市。
作者“几许青衫”推荐阅读《熙宁新变:宰执风云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他一眼就看到了苏宸的摊位,快步走过来,指着苏宸的鼻子骂道:“你个穷秀才,竟敢坏我的好事!若不是看在李大人的面子上,我早就把你赶出钱塘县了!”
苏宸站起身,眼神平静地看着王元宝:“王掌柜,我只是代写书信,为民发声,何谈坏你的好事?倒是你,勾结里正,低价强收农户粮食,高价售卖,还逼迫农户贷款,这些事要是传到转运使大人耳朵里,你觉得你还能安稳地站在这里吗?”
王元宝脸色一变,他没想到苏宸竟敢当众揭他的短。
他刚想发作,却看到周围的农户都围了过来,眼神里满是愤怒,只好强压下火气:“你少在这里血口喷人!我警告你,以后少管闲事,不然有你好果子吃!”
说完,他狠狠瞪了苏宸一眼,带着家丁悻悻地离开了。
农户们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安慰苏宸:“苏秀才,你别害怕,王元宝就是纸老虎!”“要是他再找你麻烦,我们跟他拼了!”
苏宸心里暖暖的,他对着农户们拱了拱手:“多谢大家,有你们在,我什么都不怕。”
接下来的几天,苏宸一边摆摊,一边收集农户们遇到的新问题,同时抓紧时间研读科举范文集。
他知道,只有尽快考上科举,进入官场,才能真正拥有改变现状的力量。
这天傍晚,苏宸刚收拾好摊位,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巷口走来——是李定的书吏!
书吏手里拿着一封信,快步走到苏宸面前:“苏秀才,李大人从杭州府捎信回来了!”
苏宸连忙接过信,手指有些颤抖地拆开。信上是李定的字迹,写得很简洁:
“疏文己递转运使,大人阅后认可你所提问题切中要害,称‘非诋毁新法,乃完善之策’,但未明确表态是否整改,需再议。我暂留杭州府,随时与你联络。另,转运使提及你有实才,若有机会,可荐你入府中任职。”
苏宸反复读了几遍信,心里既松了口气,又有些失落。
松的是转运使没有否定疏文,失落的是整改之事还未确定。
但他也明白,能让转运使认可“问题切中要害”,己经是很大的进展了。
书吏又补充道:“李大人还说,让你安心备考科举,若是转运使那边有进一步消息,他会第一时间通知你。另外,李大人让我给你带了些笔墨纸砚,说是对你备考有帮助。”
说着,他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一叠精致的宣纸和一方新砚台。
苏宸接过笔墨纸砚,心里满是感激:“多谢李大人,也多谢你跑一趟。你告诉李大人,我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好好备考,也会继续关注青苗法的情况。”
书吏走后,苏宸抱着笔墨纸砚往回走。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抬头望向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是在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他知道,虽然前路还有很多困难,但只要有李定的支持,有农户们的信任,有自己的坚持,就一定能在这个时代闯出一片天地。
回到茅草屋,苏宸把李定捎来的宣纸铺在桌上,拿起新砚台,倒入清水,细细研磨。墨香弥漫在小屋里,他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八个字。
这既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他相信,终有一天,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让青苗法真正惠及百姓,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85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