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把集市的青石板路染成淡金色,苏宸就推着一辆借来的旧木车赶到了摊位前。
车上除了笔墨纸砚,还多了一摞刚从李定那里借来的科举参考书,他打算趁摆摊间隙,抓紧时间翻几页。
刚把书放在摊位角落,就见三个穿着短打的汉子晃晃悠悠走了过来,为首的那人满脸横肉,正是粮商王元宝的管家王三。
“你就是苏宸?”王三双手叉腰,下巴抬得老高,眼神里满是不屑。
苏宸放下手中的毛笔,平静地回道:“正是,不知几位有何贵干?”
“我们家老爷要写封信,听说你这儿代写书信很有名,特意让我们来找你。”
王三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信的内容,你照着写,要是写错一个字,撕你的皮!”
苏宸接过纸,只见上面写着“今有粮商王元宝,愿与钱塘县衙合作,收购全县余粮,价格面议”。
他心里顿时起了疑——王元宝平时跟县衙打交道,都是请专门的文书代写,怎么会突然来找自己?
而且信里“价格面议”西个字写得格外潦草,显然是故意留的漏洞。
“请问王管家,收购余粮的具体价格是多少?还有,合作期限是多久?”苏宸故意问道,“这些细节不写清楚,官府怕是无法批复。”
王三眼睛一瞪:“你管那么多干什么?让你写你就写!价格面议就是面议,哪来那么多废话?”
苏宸放下笔,语气依旧平静:“书信是要给官府看的,关键信息不能含糊。若是因为价格不清导致合作不成,这个责任我可担不起。”
周围摆摊的商贩和路过的行人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
卖针线的张婶挤到前面,小声对苏宸说:“小哥,别跟他们硬来,王元宝在县里势力大,咱们惹不起。”
王三听到张婶的话,更加嚣张:“听到没?识相的就赶紧写,不然不仅你这摊位保不住,以后你在钱塘县也别想立足!”
苏宸抬头看向王三,眼神里多了几分冷意:“我是代写书信,不是伪造文书。若是信里有漏洞,导致官府误会,或是损害百姓利益,这信我不能写。”
“好!你有种!”王三气得脸色发青,挥手对身后的两个汉子说,“给我砸了他的摊位!让他知道得罪我们家老爷的下场!”
两个汉子立刻冲上前,就要掀苏宸的木桌。苏宸连忙起身阻拦,却被其中一个汉子推得一个趔趄,撞到了身后的书堆。
几本书掉在地上,封面被溅上了泥点。
苏宸心疼地捡起书,刚要理论,就听到人群外传来一声大喝:“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集市上闹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李定带着两个差役快步走来。
王三看到李定,脸色瞬间变了,连忙挤出笑容:“李大人,您怎么来了?我们就是跟苏秀才闹着玩呢,没真要砸他的摊位。”
“闹着玩?”李定走到苏宸身边,看到地上的书和被打翻的墨汁,脸色沉了下来,“本府刚才在街角都看见了,你们不仅逼苏秀才写含糊不清的信,还想砸他的摊位,这叫闹着玩?”
王三眼神闪烁,还想狡辩:“大人,是苏秀才不按我们的要求写信,我们才跟他理论了几句,没别的意思。”
“理论?”苏宸举起手中的纸,“李大人,王管家让我写的信里,‘收购余粮价格面议’,可据我所知,王元宝最近在西乡以低价强收农户粮食,若是跟县衙合作‘价格面议’,恐怕会趁机压低粮价,损害农户利益。”
李定接过纸,仔细看了看,又看向王三:“王元宝要跟县衙合作收购余粮,为何不通过正规渠道,反而让你来找苏秀才代写书信?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王三被问得哑口无言,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议论起来:“王元宝肯定是想跟县衙勾结,压低粮价!”“之前西乡的粮价那么高,就是他囤粮抬价搞的鬼!”
李定脸色越来越难看,对身后的差役说:“把王三带回去,好好问问他,王元宝到底想干什么!若是真有勾结官府、损害百姓利益的事,绝不轻饶!”
差役立刻上前,铐住王三。
王三吓得腿都软了,一边挣扎一边喊:“大人饶命!是我们家老爷让我来的,跟我没关系啊!”
李定没理会他,看着被押走的王三,又转头对苏宸说:“你没事吧?摊位有没有损坏?”
“多谢大人关心,我没事,就是几本书被弄脏了。”苏宸拿起地上的书,轻轻擦去上面的泥点。
“没事就好。”李定松了口气,又对周围的百姓说,
“今后若是有人在集市上闹事,或是欺压百姓,大家尽管去县衙找我,本府定会为大家做主!”
百姓们纷纷鼓掌叫好,看向李定的眼神里满是感激。
等人群散去,李定对苏宸说:“王元宝在县里势力不小,跟一些官员也有勾结,你以后要多加小心。若是他再找你麻烦,随时来县衙找我。”
“多谢大人关心,学生记下了。”苏宸感激地说。
“你整理的青苗法弊端和建议,我己经写成文书,打算明天亲自送到杭州府,交给转运使大人。”
李定又说,“若是转运使大人能采纳你的建议,钱塘县的青苗法乱象很快就能得到整改。”
苏宸心里一喜:“那太好了!有大人帮忙,百姓们终于有盼头了。”
李定笑了笑:“这都是你功劳,若不是你收集了这么多案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我也没法写出这份文书。你好好准备科举,将来若是能进入官场,定能为百姓做更多实事。”
苏宸重重地点点头:“学生定当努力,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李定离开后,苏宸重新整理好摊位,继续代写书信。
百姓们看到他得到李定的支持,又帮大家识破了王元宝的阴谋,都纷纷来照顾他的生意,摊位前比往日更热闹了。
傍晚收摊时,张老栓特意赶来,给苏宸送来了一袋子新磨的面粉:“小哥,听说你今天被王元宝的人刁难了,还好有李大人帮忙。这袋面粉你拿着,蒸点馒头吃,补补身子。”
苏宸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多谢张大哥,又让你破费了。”
“跟我还客气什么!”张老栓笑着说,
“要不是你,我还被里正蒙在鼓里,说不定早就把耕牛卖了。以后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咱们乡亲们都会支持你。”
苏宸望着张老栓真诚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
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不再是孤身一人,有李定的支持,有百姓的信任,就算遇到再多困难,他也有信心克服。
回到茅草屋,苏宸把面粉放在桌上,又拿出李定借给他的科举参考书,借着油灯的光认真研读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85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