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打烊后,喧嚣散去。林沫独自留在操作间,暖黄的灯光下,那个来自陌生老人的木盒静静躺在工作台上,散发着淡淡的樟木和岁月的气息。
她的心跳有些快。父亲,在她前世的记忆里,一首是温和、沉默,甚至有些不得志的传统糕点师傅,因为所谓的“投资失败”而郁郁寡欢。这个木盒,以及老人那句“他不仅仅是糕点师傅”的话,为她认知中的父亲蒙上了一层陌生的纱。
她深吸一口气,轻轻打开木盒。没有金光闪闪,没有惊天秘宝。盒内上层,是一本用牛皮纸仔细包裹、线装的厚厚笔记本,纸页泛黄,边缘磨损。下层,则整齐地放着几件小巧、却被擦拭得锃亮的传统糕点制作工具——一套微雕般的花戳,几把造型奇特的铜刀,一个光滑如玉的桃木饼印,每一件都透着经年使用的温润光泽。
林沫首先拿起那本笔记。翻开第一页,熟悉的、父亲略显拙朴的字迹映入眼帘:
“癸未年腊月。今日偶得古法‘雪绒方糕’残谱,心有所感。传统非固步自封,乃根基所在。然时代流转,口味变迁,如何以古法为骨,融入今人口味之魂,是为吾辈之责。路漫漫其修远兮,当上下而求索。”
林沫的心猛地一颤。她快速翻动着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父亲几十年来对各种传统糕点的研究、实验、失败与成功。不仅有家传的几样,更多的是他己经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古法糕点,比如“莲蕊酥”、“金玉满堂”、“七巧玲珑糕”……每一页都详细记录了原料配比、工艺关键、火候把控,甚至还有他对不同食材特性、时令与糕点风味关联的思考。
这不仅仅是一本食谱,这是一位沉默的匠人,用毕生心血书写的,对传统糕点技艺的探索与传承!
在笔记的最后几页,她看到了父亲对几种古方进行现代化改良的尝试记录,旁边用红笔标注着“未经”、“待完善”。其中,就包括那款“雪绒方糕”,父亲在旁边写道:“口感绵密有余,清雅不足,或可引入高山云雾茶粉,调和甜腻,增其风骨……”
林沫的眼眶了。她前世只知道父亲手艺好,却从未真正理解过他沉默背后的执着与深度。他并非不懂变通,而是在进行更艰难、更孤独的探索。那份被张宏骗走的“家传秘方”,或许只是父亲浩瀚技艺海洋中的一粟。
这份沉甸甸的遗产,让林沫在悲伤与震撼之余,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和责任。父亲未走完的路,她或许可以接着走下去。
她没有立刻去尝试那些复杂的古法糕点,而是将目光落在了父亲标注“未经”的改良方子上,尤其是那款“雪绒方糕”。父亲提到了“高山云雾茶粉”,这给了她灵感。
接下来的几天,林沫几乎泡在了操作间。她以父亲的笔记为基础,结合自己前世的经验和今生的领悟,开始尝试复制并完善这款糕点。她精选优质糯米,采用古法水磨,追求极致的细腻;她寻来顶级的明前高山云雾茶,亲手研磨成极细的粉末,与特调的低甜度馅心融合。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不是茶味掩盖了米香,就是口感不够绵软,或者造型无法达到父亲描述的“雪绒”之态。
赵晓棠看着林沫不眠不休的样子,心疼又不解:“沫沫,我们现在生意刚恢复,为什么非要挑战这种高难度的古法糕点?做我们拿手的云片糕、荷花酥不是很好吗?”
林沫从一堆试验品中抬起头,眼神却异常明亮:“晓棠,爸爸留下的不只是秘方,更是一种精神。‘林记’不能只停留在守住家传的那几样,我们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承载更多文化内涵和技艺高度的‘灵魂产品’。这‘雪绒方糕’,就是爸爸给我们指的方向。”
她拿起一个刚刚出炉、还带着温热的失败品,仔细端详着:“你看,虽然还不完美,但每一次尝试,我都觉得离爸爸更近了一点,离我们‘林记’该有的样子也更近了一点。”
经过不知多少次的调整和失败,在一个清晨,第一炉成功的“雪绒方糕”终于出炉。
糕点通体洁白,形态蓬松,表面呈现出细微而自然的褶皱,宛如初雪堆积,又似绒花绽放。轻轻拿起,触手温润,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咬下一口,外层极其轻微的韧性之后,是入口即化的绵密口感,清雅的米香与幽远的茶香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甜度恰到好处,余味悠长,仿佛能涤荡尽所有的油腻与烦扰。
赵晓棠尝了一口,瞪大了眼睛,半天才喃喃道:“这……这味道,好奇妙!感觉不像是在吃糕点,像是在品一首诗……”
连一向对甜食反应平淡的顾晏辰,在品尝之后,眼中也掠过一丝明显的惊艳,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形神兼备,清雅绝伦。这款产品,有成为经典的潜力。”
林沫看着手中的“雪绒方糕”,心中百感交集。她成功了,不仅复现了父亲笔下的构想,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技艺。这不仅仅是推出一款新品,这是对父亲匠人精神的继承,也是“林记”品牌一次重要的内涵升华。
她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只是在“林记”的柜台一角,为“雪绒方糕”设置了一个雅致的展示位,旁边放着一本翻开的、展示父亲部分研究笔记(隐去关键信息)的复制品,并附上了一段简短的文字,讲述一位老糕点师傅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探索。
这款低调上市的新品,以其独特的气质和背后蕴含的故事,迅速征服了那些追求品质和内涵的顾客。口口相传之下,“雪绒方糕”很快成为了“林记”新的招牌,甚至吸引了一些美食评论家和文化界人士的关注。
“林记”不再仅仅是一家味道好的糕点铺,它开始被赋予“文化传承”、“匠心精神”的标签。这,是一次无声却力量千钧的宣言。
“雪绒方糕”的成功,为“林记”带来了更高的声誉和更稳固的客户群。林沫沉浸在传承与创新的喜悦中,却没有放松警惕。她知道,张宏绝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李明启再次传来密报。张宏在得知“林记”推出备受好评的古法新品后,在自己的办公室大发雷霆,砸了东西。更让李明启不安的是,他偷听到张宏在电话里气急败坏地对着某人低吼:
“……那死老头子果然还留了一手!当年就不该只是让他‘投资失败’那么简单!……必须弄清楚那丫头到底从她死鬼老爹那里还得到了什么!尤其是那些‘古方’……”
消息到此中断,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让林沫遍体生寒。
“当年就不该只是让他‘投资失败’那么简单”?
父亲当年的“投资失败”,果然与张宏有关!而且,听这口气,张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恐怕远比她想象的更加恶劣!父亲郁郁而终的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
而张宏对“古方”的觊觎和那句“必须弄清楚”,也预示着新的风暴正在酝酿。父亲留下的笔记,在带来传承与希望的同时,似乎也揭开了一个更危险的潘多拉魔盒。
林沫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她抬头看向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但她仿佛能感觉到,在那光影照不到的暗处,有一双贪婪而狠毒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的,不仅仅是她的店铺,还有她手中那份承载着父亲心血与未解之谜的传承。
(http://www.220book.com/book/85J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