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九州的田野渐渐褪去了金黄,换上了素净的冬装。共生藤的藤条也放慢了生长,叶片裹着层薄霜,脉语变得悠长舒缓,像老人在讲述陈年的故事。石敢当给李大叔家的共生藤裹上了稻草,藤条轻轻颤动,发出“呼呼”的脉语,像是在说“暖和”。
“得给藤条也穿件冬衣,”少年拍掉手上的草屑,“阿木前辈说,冬天地脉的气息藏得深,藤条得省着点力气,开春才能精神。”
水灵儿则在收集共生藤的枯叶,叶片虽枯,上面的脉语纹路却依旧清晰。“这些叶子能做成‘暖脉垫’,”她把枯叶晒干碾碎,装进粗布袋子,“垫在粮仓底下,能让粮食不发霉,还能听见地脉的眠歌,跟给粮食听摇篮曲似的。”
陈默站在观星台,看着光带中九阁的冬景:观潮台的渔船已归港,船底垫着共生藤的枯叶,脉语在船板间流转,防止海水侵蚀;焚天谷的药窖里,药材堆旁摆着暖脉垫,药香混着脉语的暖意,比往年更浓郁;雪域的牧民把共生藤的藤条编进毡房,毡房里的脉语像炉火般温暖,连最烈的寒风都吹不散。
“这是‘冬藏脉息’。”白长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人正用镇星石的粉末调和松脂,涂抹在通脉藤的节点上,“给藤条加层护衣,让地脉的气息在冬天也能顺畅流转,就像给大地的血管裹上棉絮。”
苏清月带着村民们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埋“脉语桩”——木桩上刻着通脉藤的纹路,埋进土里能稳住周围的地脉,防止冻土开裂。“去年没埋桩,村口的路裂了道缝,”一位村民说,“今年埋了桩,你听这桩子‘嗡嗡’的,地脉说‘冻不透’,准保路开春都好好的。”
疯和尚正用共生藤的老藤条编“守岁笼”,笼子里放上星核果和地脉花,挂在屋檐下,脉语能驱散年兽的晦气。“老辈人说年兽怕地脉的气息,”他举着个编好的笼子晃了晃,“你听这藤条‘呜呜’的,比鞭炮还管用,还不吵人。”
chapter_();
阿木则在记录冬天的脉语规律:“亥时到寅时,脉语的频率最低,像在深睡;卯时会醒一次,哼几句再接着睡——跟人的作息差不多。掌握了规律,开春就能提前唤醒它们,不误农时。”
冬至前夜,通脉藤的光带突然亮起,九阁的共生藤同时发出“咚咚”的脉语,像在敲更。水灵儿的脉语符烫得厉害,她感应片刻后,惊喜地喊道:“地脉在守岁!它们说今晚要给九州的土地盖层‘暖脉被’,让庄稼根须不挨冻,明年开春长得更壮!”
石敢当跑到麦田,果然看到共生藤的根须在土里舒展,交织成一张金色的网,网眼间渗出淡淡的暖意,连冻土都泛着微光。“这被子比棉花还暖和,”少年呵着白气笑,“藤条说,这是地脉给大家的新年礼物。”
守岁夜的总坛,守脉亭的风铃裹着雪,偶尔响一声,与九阁的脉语守岁歌、村民家的灯火、共生藤的暖意交织在一起,像首安静而温暖的岁末谣。陈默望着镇星石的方向,知道这个冬天,有藤条护着,有地脉暖着,九州的土地不会孤单。
灰棱趴在守岁笼旁,尾巴圈成个圈,把笼子护在中间,额间的星屑与笼中的星核果光芒交融,像盏小小的守岁灯。石敢当和水灵儿并肩坐在藤架下,听着脉语里的新年祝福,心里踏实得像揣了块暖玉。
属于冬藏的故事,还在继续。当共生藤的暖意裹住沉睡的土地,当脉语的守岁歌传遍九州,这片土地的等待,便不再是寒冷的孤寂,而是藏在雪下的生机,是相信明年春天,定会有新的希望破土而出。
冬脉在沉睡,守护在延续,而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也在这安静的冬夜里,积蓄着走向新一年的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86D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