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锐珠宝设计大赛的决赛,终于在一家现代美术馆的中央展厅拉开帷幕。挑高的空间里,光线被舞美师傅们精心调整,聚光灯束笼罩了舞台正中央的位置,西周则沉入柔和的暗调,整个环境像被施了魔法,瞬间把人带入一种沉浸又略带紧张的仪式感中。
媒体席早早就被记者朋友占领,在紧锣密鼓中架好了专业设备。观众席前排坐着几位重量级评委——有设计界的资深前辈,也有眼光犀利的评论人,还有几位能搅动市场风向的品牌代表。空气里飘着低低的交谈声,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藏着无声的硝烟。
苏晚晴以化名“晴空”一路晋级到决赛,此刻她正在后台最后一次检查她的决赛作品《共生》系列。
那是在无数个日夜中从构思到草图到模型,反复修改、推翻又重建的结晶。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首起背脊,缓缓走向那个即将见证她设计师生涯真正开端的舞台。
她选了一条简约的黑色及膝连衣裙,长发整齐地挽在脑后,露出干净的额头与修长的脖颈,没有多余装饰,只戴了一条素净的金色项链。淡妆素抹,只为突显那双眼睛——此刻亮得惊人,像被点燃一般,里面有光。
相比初赛时的生涩、复赛时的不安,现在的苏晚晴,周身散发着一种经过千锤百炼后、沉浸于所爱事业中所独有的专注与沉静自信的光芒,宛若一颗经过打磨,开始内敛地闪耀出自身火彩的宝石。
陆霆骁没能到场。他有一个关于海外市场战略的重要会议,实在推不开。苏晚晴心里明白,他一定安排了人在现场,或许就坐在某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或许通过某个隐秘的镜头,正实时关注着这里的一切。那份无声的注视像一张柔软的网,在她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悄悄托住了她的心跳。
比赛流程分为作品展示和评委提问两个环节。当《共生》系列被模特佩戴着走上T台,追光灯精准地打在上面,背景音乐缓缓铺开时,台下抑制不住地响起了一片低低的惊叹与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漫过寂静的展厅。
铂金的冷冽与皮革的温润,在她的设计里相遇。那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彼此嵌入、互相支撑。
这两种看似南辕北辙的材质,并非简单的拼接或叠加,而是通过苏晚晴在陆霆骁那句关键提点后豁然开朗、进而改良完善后的不对称嵌入式卡扣结构,真正做到了相互嵌入、彼此支撑、你中有我。
手镯的弧线看似悬空,却稳如建筑;项链缠绕颈间,却留有呼吸的余地;耳饰错落有致,像被风吹动的结构诗。
坚硬与柔软,理性与感性,束缚与自由——这些看似对立的力量,在她的手中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不是装饰,更像是一场关于“羁绊”的视觉哲学。
轮到她上台陈述设计理念。她一步步走向被照得发亮的讲台,面对台下那些审视的目光和不断闪烁的镜头,心跳快得像要挣脱胸口。但是当她开始讲述自己对于“羁绊”的理解时,所有的紧张奇异地如潮水般退去。
“‘羁绊’这个词,对我来说,并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目光望向半空,像在寻找更深的答案,“它也是我们内心那些矛盾力量之间的对话——理性与感性,坚强与柔软,渴望自由与安于现状……它们不断拉扯,又彼此需要。”
她稍作停顿,让话语轻轻落下:“我更想表达的,是在这样的张力中,我们如何找到一个支点,让彼此嵌入、支撑,最终生长出一种超越个体的、更强大的力量——那就是共生。”
她接着讲解作品的细节,从材质选择到结构创新,语言流畅而真诚,既有情感的流动,也有理性的思考。台下,几位素来以严苛著称的资深评委不再交头接耳,而是专注地聆听,渐渐露出专注甚至赞许的神情。
问答环节,她应对了几个颇为犀利的提问,始终围绕作品,条理清晰,不卑不亢。走下舞台,到了后台休息区,她靠在休息区的墙边,紧绷如弦的神经骤然松弛,才感觉到指尖微微发抖,全身力气像被抽走了一半。但另一种情绪却如暖流般蔓延开来——那是种纯粹的满足。
无论最终名次如何,她站在这里,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现阶段最好的状态、最真诚的作品,这本身,就己是一种无价的胜利。
作者“吃一顿茶叶蛋”推荐阅读《你的名字,写在我的终点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8AN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