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夏夜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廉价空调外机嗡嗡作响,把墙角霉斑散发出的腐味吹得满屋子都是。吴雄风蹲在吱呀晃荡的木板床前,指尖死死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身份证 —— 照片上的青年穿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领口卷着边,眼神里却藏着与这 30 平米出租屋格格不入的阴鸷。他盯着 “吴雄风” 三个字,指节用力到泛白,指甲几乎要嵌进卡纸里 —— 这个名字像根生锈的刺,扎着他从小到大没断过的自卑。
小学时,同桌指着课本上的 “雄风” 笑他:“你这名字该叫‘熊风’,长得矮胖,跑起来跟熊似的,哪有半分威风?” 全班的哄笑让他把头埋进课桌,连呼吸都不敢大声;高中时,他攥着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想请暗恋的女生喝奶茶,对方却皱着眉摆手:“吴雄风,你连杯奶茶都要犹豫半天,太没骨气了,我可不想跟你走一块。” 那句 “没骨气”,他记了整整六年;来城市打工的第一年,面试销售岗,HR 念错他的名字,抬眼时眼里的轻蔑藏都藏不住:“吴先生,您这名字挺有年代感,跟我们公司的年轻化定位不太搭啊。” 话里话外的嫌弃,像冰碴子扎进心里,他攥着简历,落荒而逃。
“必须换掉。” 他把身份证狠狠扔在枕头下,塑料壳撞在木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打开屏幕泛黄的二手笔记本电脑,搜索栏里密密麻麻堆着 “精英名字推荐”“如何快速改变他人印象”“阶层认知塑造技巧”。光标在 “煜” 字上停了足足三分钟 —— 字典里 “照耀” 的释义,让他恍惚看见自己站在聚光灯下的样子,西装笔挺,被人围着叫 “吴总”;再敲下 “伟” 字,“卓越、高大” 的注解让他心跳骤然加速。“吴煜伟”,他对着屏幕低声念了三遍,尾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仿佛这三个字裹了层金粉,连出租屋的霉味都淡了几分。
从那天起,“吴雄风” 成了他藏在枕头下的过去,“吴煜伟” 的塑造计划,在闷热的出租屋里悄然启动。他花 50 块钱在夜市剪了个 “精英头”—— 理发师用推子把两侧推得极短,头顶留着细碎的发,说 “这叫渐变,老板们都这么剪”;又在二手平台拍了套皱巴巴的深灰色西装,领口沾着不明污渍,他用漂白剂反复搓洗,再用借来的熨斗熨出笔首的折线。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嘴角上扬 30 度,眼神要温和却不谄媚,说话时放慢语速,每句话结尾留 0.5 秒停顿,模仿电视里企业家接受采访的姿态。练到嘴角发酸时,他打开社交软件,把所有露怯的自拍 —— 蹲在工地旁吃盒饭的、挤在公交上眯着眼的、出租屋墙角拍的 —— 全删掉,换上在免费公园拍的 “写真”:借路人的黑色公文包搭在肩上,背景避开杂乱的街道和垃圾桶,只留一片金黄的银杏叶,配文 “秋日出游,偶遇静谧时光”,绝口不提自己为了拍这张照,在垃圾桶旁等了整整一小时。
为让 “吴煜伟” 的人设更可信,他每天泡在 24 小时网吧,花 4 小时啃翻页都掉渣的《社会心理学》,重点划 “印象管理”“人际操控”“阶层符号” 的章节。书里说 “细节决定他人对你的阶层判断”,他便花 80 块钱在小商品市场买了个仿冒的黑色皮质公文包,里面永远装着一本精装版《经济学人》—— 封面烫金,内页全是英文,他一个单词都看不懂,却每天在咖啡厅里假装翻阅,用铅笔在空白处画横线,偶尔抬头时,故意让邻座的女生看到封面。有次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女生朝他看了两眼,他心里瞬间涌起一股病态的兴奋,指尖在书页上快速划过:“看吧,只要装得像,连陌生人都会高看你,没人会知道你是个连房租都快交不起的穷鬼。”
他开始在社交软件上撒网,注册了 5 个不同账号,每个账号的 “人设” 都精准对应一类女生:给爱旅行的女生发 “冰岛极光” 的网图,配文 “去年在蓝湖住了一周,极光下的承诺最动人”,却没说这张图是从旅游博主那偷来的;给喜文学的女生聊加缪,观点全是抄的豆瓣书评,却用 “我觉得《局外人》里的荒诞,像极了现在的生活 —— 我们都在演别人期待的角色” 包装,说得仿佛亲身体会;给想搞事业的女生发 “项目计划书”,模板是从网上抄的,融资额度 P 成 “500 万”,还特意加了 “国外合作方” 的联系方式 —— 其实是他用小号注册的邮箱。
第一个 “上钩” 的是林晓,一家小公司的行政文员,朋友圈里满是 “努力攒钱,想在城市有个家” 的感慨。吴煜伟每天早晚安从不间断,记住她不吃香菜、喝奶茶要三分糖、生理期会腰痛,第三次见面就约在人均 200 的西餐厅。他提前半小时到,对着菜单反复确认:惠灵顿牛排是 “高级感” 的代名词,红酒要选单宁低的,适合女生喝。上菜后,他故意放慢切牛排的动作,让刀叉碰撞瓷盘的声音显得优雅又克制。林晓盯着他的动作,眼里满是崇拜:“吴哥,你平时经常来这种地方吗?”
他放下刀叉,拿起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故作淡然地笑:“也不是,主要是觉得这里安静,适合聊天。其实我更喜欢路边摊,接地气,不像这里,拘束得很。” 这话既显 “亲民”,又暗衬自己常出入高级场所,连语气里的 “嫌弃” 都恰到好处。饭后走出餐厅,林晓主动牵住他的手,指尖微微发凉:“吴哥,你跟其他男生不一样,你很稳重。” 他心里却在冷笑,指尖轻轻回握:“不一样?不过是我演得比他们好而己。”
林晓的付出,比他预想中来得更快。三百多块的运动鞋,她说 “吴哥,你跑项目需要舒服的鞋”;一千多块的羽绒服,她说 “冬天冷,你别冻着”;甚至把攒了半年的工资 —— 整整 8000 块,递到他面前,眼里满是信任:“吴哥,你做项目缺钱,我这里有一点,你先拿着用,不够我再想办法。” 他每次都假意推辞,眉头皱着,语气诚恳:“怎么能让你花钱?我一个大男人,怎么好意思用你的钱?” 可最后总会 “勉强” 收下,转头就把运动鞋穿去拍 “精英照”,把羽绒服挂在租来的公寓衣柜里,把 8000 块存进自己的银行卡,用来支付下季度的公寓租金。有次林晓靠在他怀里,小声问 “吴哥,我们以后会有自己的房子吗?”,他摸着她的头发,语气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当然会,等我项目回款,就买套两室一厅,阳台要大,能种你喜欢的多肉,房产证上,一定有你的名字。” 说这话时,他盯着天花板上的吊灯,心里却在盘算:“等把她的钱榨干,就找个理由分手 —— 比如‘项目失败,不想拖累你’,既显得深情,又能全身而退。”
为攒更多 “高端证据”,他花 200 块钱加入网红打卡团 —— 交了钱就能跟着去豪华酒店、高端餐厅拍照片。每次拍摄,他都刻意站在 C 位,借别人的保时捷钥匙放在裤兜里,拍照时故意露出半截;加了几个家境不错的女生微信,聊天时总提 “昨天跟王总谈项目”“下周要去上海见客户”,哪怕他连王总的面都没见过。晚上回到出租屋,他坐在地板上精修照片:把背景里的其他网红模糊处理,只留自己和酒店的水晶吊灯,配文 “和生意伙伴小聚,浅谈行业未来”;把餐厅的牛排拍得格外精致,配文 “忙到深夜,简单吃点”。林晓在评论区留言 “吴哥好厉害,注意休息”,他轻描淡写回复 “谢谢,还好”,转头就把和林晓的聊天记录截图发给新认识的女生,暗示自己 “有女生喜欢,却专注事业”。
夜深时,出租屋的灯昏黄,他坐在地板上,翻看着手机里的 “猎物名单”:林晓(可提供资金,利用周期 2-3 个月)、新认识的网红莉莉(可借流量,帮自己宣传人设,利用周期待定)、教师苏晴(温柔易掌控,可满足情绪需求,利用周期 1 个月)。每个名字后面都标着 “利用价值” 和 “抛弃时间”,像在规划一场精密的狩猎。窗外的月光透过破旧的窗帘照进来,落在他脸上,一半是温和的 “吴煜伟”,一半是阴鸷的 “吴雄风”。他摸着自己的脸颊,指尖划过皮肤,低声说:“很快,所有人都会围着我转,没人再敢看不起我,没人再敢叫我‘吴雄风’。”
这种扭曲的执念,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成了他编织谎言的动力。他不知道,当谎言的网越织越大,终有一天会缠住自己的手脚,让他从 “完美猎人”,摔成猎物,摔得粉身碎骨。
(http://www.220book.com/book/8AR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