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供销社偶遇鸡蛋交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 http://www.220book.com/book/8E3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一章 麦香里的惊醒

窗外的蝉鸣吵得人脑仁发疼,林薇猛地睁开眼,入目不是出租屋熟悉的天花板,而是糊着旧报纸、边角发黄卷起的房梁。空气中飘来一股浓郁的麦秸秆味,混着淡淡的烟火气,呛得她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薇薇醒了?快起来喝碗米汤,下午还得去晒场帮衬着翻麦子呢。”一个略带沙哑的女声在床边响起,林薇转头,看见一个穿着打了两块补丁的蓝布褂子、头发用蓝布帕子挽着的中年女人,正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走过来。

这张脸有些眼熟,像是她外婆年轻时候的照片,可又带着一种陌生的鲜活。林薇张了张嘴,喉咙干得发疼,想问“你是谁”,想问“这是哪里”,话到嘴边却变成了细弱的一声:“妈……”

女人愣了一下,随即把碗递到她手里,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烧总算是退了,前儿个帮着割麦中暑,可把妈吓坏了。快趁热喝,生产队的米汤金贵着呢,还是你爸跟队长好说歹说才多领了半碗。”

碗沿碰着嘴唇,温热的米汤滑进喉咙,带着淡淡的米香。林薇低头看着碗里浑浊的液体,又看了看自己身上那件洗得发白、打了补丁的碎花衬衣,手指触到粗糙的布料,一股不属于她的记忆突然涌进脑海——

这里是1975年的红旗生产大队,她是大队会计家的二女儿林薇,刚满十八岁,前几天在麦收地里中暑晕倒,一睡就是两天。而她原本的人生,是2024年在城市里熬夜改方案,结果猝死在电脑前的社畜林薇。

“发什么呆呢?”女人见她不动,又催了一句,“喝完碗给妈,妈还得去灶屋刷碗,等会儿队长该吹哨子集合了。”

林薇机械地把碗里的米汤喝完,刚递过碗,就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哨声,紧接着有人扯着嗓子喊:“各小队社员注意!各小队社员注意!吃完晌午饭到东晒场集合,抓紧时间翻晒麦子,别误了下午的场!”

那声音透过敞开的木门传进来,带着那个年代独有的粗犷和急切。林薇走到门口,看见院子里晒着的几摊金黄的麦子,远处是连绵的土坯房,更远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几个穿着和她身上类似衣服的人扛着农具,正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风一吹,麦香混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林薇攥了攥手心,指甲掐进掌心的触感无比真实。她不是在做梦,她真的穿越到了半个世纪前的七十年代,成了这个叫“林薇”的农村姑娘。

“薇薇,发啥愣?走了!”隔壁的王丫丫扎着两个麻花辫,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把竹制的翻麦叉,“听说今天晒完麦,晚上队里要分新磨的玉米面,咱去晚了可就只能挑碎渣子了!”

看着王丫丫脸上淳朴又期待的笑容,林薇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底的慌乱。不管怎么说,人活着就有希望,既然来了这里,那就先好好活下去,适应这个陌生又充满烟火气的七十年代。

她点点头,接过母亲递来的草帽,跟着王丫丫的脚步,朝着人声鼎沸的东晒场走去。脚下的土路坑坑洼洼,阳光晒在背上暖洋洋的,远处传来社员们的说笑声和农具碰撞的声音,构成了一幅她从未经历过的、鲜活的时代画卷。

鸡叫头遍时,林薇就醒了。窗外天刚蒙蒙亮,母亲己经在灶屋忙活,红薯稀饭的香气顺着门缝钻进来,勾得人肚子首叫。她简单洗漱完,揣着那叠票证和原主攒下的五块钱,跟母亲说要去镇上看看,便背着小布包出了门。

从红旗大队到镇上有三里地,土路两旁长满了野草,露水滴在裤脚上,凉丝丝的。林薇走得不快,一边观察着路边的庄稼,一边在心里盘算——供销社是必去的,得先看看各种物资的价格,再想办法用多余的油票换点东西;另外,她还想找找有没有私下交易的机会,这个年代“投机倒把”虽严,但农户间私下换物很常见,或许能把手里的票换成粮食。

走到镇上时,街面上己经有了些人气。国营饭店门口飘着馒头的香气,几个穿着中山装的干部模样的人正排队买早餐;路边的修鞋摊前,老师傅正低着头钉鞋掌;不远处的供销社,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 红底白字的招牌格外显眼,门口己经站了不少人。

林薇跟着人群走进供销社,货架上的商品不多,却摆放得整整齐齐。左边是粮油区,玉米面八分钱一斤,还得凭粮票;右边是布匹区,的确良布料要一块二一尺,布票更是紧缺;最里面的柜台里,放着肥皂、火柴这些日用品,都用玻璃罩着,得喊售货员拿。

她先走到粮油区,假装看玉米面,耳朵却留意着周围人的对话。这时,一个穿着蓝色工装、背着军绿色挎包的女人走到布匹区,跟售货员小声说:“同志,有深灰色的布吗?我女儿下个月结婚,想做件新衣裳。”

售货员摇摇头:“深灰色的刚卖完,只剩藏蓝色的了,要三尺的话,得三斤布票,三块六毛钱。”

女人叹了口气,从挎包里掏出布票和钱,嘴里念叨着:“藏蓝色就藏蓝色吧,总比没有强。”

林薇心里一动——她手里有三张布票,共三尺,正好能换点东西。她等女人买完布,悄悄跟了出去,在没人的巷口叫住她:“同志,等一下!”

女人回头,警惕地看着她:“你有事?”

“我看您刚才买布,好像很需要布票似的。”林薇压低声音,“我这儿有三尺布票,想换点粮食或者鸡蛋,您看方便吗?”

女人眼睛亮了亮,左右看了看,把林薇拉到巷子里更隐蔽的地方:“我家正好养了几只鸡,能攒下点鸡蛋。三尺布票,换十个鸡蛋怎么样?这鸡蛋都是刚下的,新鲜得很。”

十个鸡蛋!林薇心里一阵惊喜——在这个年代,鸡蛋可是稀罕物,不仅能补身体,还能拿到黑市换钱。她连忙点头:“行!那咱们在哪儿交接?”

“我家就在镇东头的胡同里,你跟我来。”女人带着林薇七拐八绕,走进一个小院,院子里果然有几只母鸡在啄食。她从屋里拿出一个纸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个鸡蛋,蛋壳上还带着淡淡的泥土。

林薇把三尺布票递给女人,接过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布包里。女人又叮嘱她:“这事儿可别跟外人说,现在管得严。”

“您放心,我知道分寸。”林薇说完,谢过女人,背着布包往供销社回走。路过粮油区时,她又用一张油票和五毛钱,换了一斤玉米面——虽然比用粮票买贵点,但油票她暂时用不上,换成粮食更实在。

往回走的路上,林薇摸着布包里的鸡蛋和玉米面,心里踏实多了。刚走到村口,就看见王丫丫背着个竹筐,正往地里去。

“薇薇,你去镇上了?买啥好东西了?”王丫丫凑过来,好奇地看着她的布包。

林薇把布包往身后藏了藏,笑着说:“没买啥,就买了点玉米面。对了,你这是去干啥?”

“我去挖点野菜,家里的粮不够吃了,掺着野菜能多撑几天。”王丫丫叹了口气,“我妈说,要是月底还分不到粮食,就得去娘家借了。”

林薇心里一动,想起自己手里还有一张五斤的粮票。她想了想,对王丫丫说:“我这儿还有点多余的玉米面,回头给你拿点,别跟你妈说是我换的,就说是我家省下来的。”

王丫丫眼睛红了,拉着她的手说:“薇薇,你真好!等我家下个月分了粮,一定还你!”

林薇笑着摇摇头,心里却在盘算——现在只是换点鸡蛋、帮衬朋友,要想让家里的日子真正好起来,还得想个长远的办法。或许,她可以利用未来的知识,在种地或者养殖上想点主意?毕竟,在这个年代,有粮才有底气。

回到家时,母亲正在院子里晒麦子。林薇把鸡蛋和玉米面拿出来,母亲又惊又喜:“你这孩子,哪儿来的鸡蛋?还有这么多玉米面?”

林薇把换布票的事简单说了说,没提黑市交易的事,只说是跟镇上的人换的。母亲叹了口气,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碗里:“以后可得小心点,别让人看见了,传出去要惹麻烦的。”

林薇点点头,看着碗里的鸡蛋,心里却己经有了新的计划——明天,她要去地里看看,或许能从庄稼上,找到改善生活的新出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8E3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 http://www.220book.com/book/8E3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