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帝门徒”的乐评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不断扩大。
赵紫骅的名字开始与“高级”、“创作才子”、“灵魂歌手”等词汇绑定,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声浪。
这显然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策划会的氛围变得凝重。王导不再绕圈子,他将一份数据报告推到会议桌中央。
“这是李哲和赵紫骅的全网数据对比。”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李哲的粉丝活跃度、话题讨论量、商业价值预估,全面领先。尤其是付费粉丝群体的规模和消费能力,差距巨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最后在刘音脸上若有若无地停留了一瞬。
“我们是做节目,不是开艺术馆。收视率、广告收益、后续的艺人开发,这些才是硬道理。赵紫骅的歌是不错,但‘不错’能当饭吃吗?他的风格,能承接多大的商业代言?他的粉丝,能买多少专辑,撑起几场演唱会?”
一连串的问句,砸在每个人心上。资本的语言简单而粗暴,一切皆可量化,而赵紫骅那无法量化的“灵魂”,在冰冷的数字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会议的核心议题变成了如何“优化”下一轮的赛制,使其更“公平”——即更能体现选手的“综合商业潜力”。有人提议增加媒体评审团权重,有人建议引入粉丝即时投票通道,这些无疑都是李哲及其背后资本的优势领域。
刘音沉默地听着,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知道,这是阳谋。王导在用商业规则,堂堂正正地碾压她。
散会后,她心情沉重地走向后台,却在拐角处听到了压抑的争吵声。
是赵紫骅和他的音乐总监。
“……副歌这里,需要更强烈的记忆点,加一段高音吟唱,或者转个调,冲击力更强。”总监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指导腔调。
“可是老师,”赵紫骅的声音有些急,带着罕见的执拗,“这首歌的情绪是内敛的,是哀求,不是爆发。强行加高音,会破坏整个意境……”
“意境?小赵啊,这是比赛!你要考虑现场效果,考虑传播度!观众记不住,你唱得再有意境也是白搭!”
赵紫骅沉默了,背影透着无助的倔强。
刘音走了过去。“总监,小赵。”
两人看到她,停止了争论。音乐总监打了个哈哈:“刘导来了,正好,你帮我劝劝小赵,艺术家也得面对现实嘛。”
刘音没有接话,而是看向赵紫骅,平静地问:“你怎么想?”
赵紫骅抬起头,眼睛里有着血丝,像是挣扎了许久:“刘导,我觉得……音乐不应该是公式。如果为了赢,要把歌改成我不认识的样子,那我……”他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意思很明显。
音乐总监脸色有些难看。
刘音的心却微微一动。她看到了他眼底那份不容玷污的坚持,这和她记忆中被现实磨平棱角、最终沉寂的那个赵紫骅,何其相似,又何其珍贵。
她不能让他在这里折断。
“总监,”刘音转向音乐总监,脸上挂上职业化的微笑,“我理解您想要舞台效果的想法。不过,我刚刚看了最新一轮的网络舆情分析,‘耳帝门徒’那篇乐评影响很大。现在很多乐迷和专业人士,盯着的就是赵紫骅作品的‘完整性’和‘原创独特性’。如果我们现在进行大幅度的、流于表面的改编,可能会引发负面反弹,说他‘向商业化低头’,‘失去本心’,反而得不偿失。”
她巧妙地利用了“耳帝门徒”创造的舆论势能,将“坚持自我”包装成了另一种“商业风险考量”。
音乐总监愣了一下,显然没从这个角度想过。他皱起眉,权衡着。
刘音趁热打铁,看向赵紫骅,语气带着引导:“小赵,总监的意思也不是要完全改变你的歌。你看这样行不行,编曲上我们可以稍微丰富层次,比如在第二段主歌加入细微的和声铺垫,在最后一遍副歌前,做一个短暂的留白,把情绪蓄得更足。这样既保持了歌曲原有的气质,又增强了舞台的张力,你看可以吗?”
她提出的,是专业的、精细的调整,是在尊重他原作骨架基础上的血肉,而非伤筋动骨的改造。
赵紫骅眼睛亮了一下,仔细想了想,用力点头:“这样……我觉得可以!谢谢刘导!”
音乐总监见有了台阶下,也顺水推舟:“嗯,刘导这个方案更稳妥些。那就按这个方向试试。”
危机暂时解除。
看着音乐总监离开,赵紫骅长长松了口气,他看向刘音,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感激和一丝依赖。“刘导,又麻烦你了。”
刘音看着他清澈眼眸中倒映出的自己的影子,那个精于算计、步步为营的影子,心里掠过一丝涩然。
“做好你该做的,唱好你的歌。”她移开目光,语气恢复了平时的疏离,“别的,不用想太多。”
她转身离开,步伐稳定。
她知道,她刚刚用一场精妙的“话术”,暂时守护了他的音乐。可她也知道,王导和资本不会就此罢休。下一次,他们带来的压力,绝不会再用“话术”就能化解。
她用规则对抗规则,用算计守护纯粹。
这条路的尽头,是救赎,还是更深沉的迷失?她望着走廊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有些看不清答案。
九见山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8EQ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