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狼笔的成功制作,让楚云泽心中涌起一股踏实感。亲手创造工具的過程,本身就是对符道理解的深化。然而,一支好笔,尚需承载其道痕的“纸”。玄符尊者留下的青灵玉片虽好,但数量有限,且过于坚硬,更适合练习符文结构,而非真正绘制蕴含灵效的符箓。他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符纸——柔软、具有灵性、能与灵墨和神念完美契合的载体。
炼制符纸,是符道基础中另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艺。不同于凡俗造纸,符纸的炼制,涉及对材料灵性的萃取、融合与定型,是一门精细的学问。楚云泽再次翻开那卷兽皮典籍,找到了关于基础符纸炼制的篇章。
典籍记载,最基础的符纸,通常由蕴含木灵之气(柔韧、传导性佳)和土灵之气(稳定、承载性强)的材料混合炼制而成。万符谷中草木繁盛,不乏灵植。
楚云泽走出石室,在谷中仔细搜寻。他避开那些气息过于凌厉或属性极端的灵植,最终选定了两种:一种是叶片宽大、脉络清晰、触手温润的“青纹蒲草”,蕴含精纯的木灵之气;另一种是生长在岩石缝隙中、根系发达、质地细腻的“石脉苔”,带有沉稳的土灵之性。
采集回足够的材料后,他回到石室,开始了第一次尝试。
第一步是“淬炼灵浆”。他需要将材料的杂质剔除,萃取其中的灵性精华。他没有丹炉,只能因陋就简。他取来一个石臼,将青纹蒲草和石脉苔按一定比例放入,然后运转体内微弱的符元,凝聚于掌心,缓缓按压、研磨。符元渗透进植物纤维,小心翼翼地剥离杂质,同时引导着内蕴的木灵与土灵之气缓缓释放、融合。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和控制力的过程。符元输出不能过猛,否则会损伤灵性;也不能过弱,否则无法有效萃取。他全神贯注,感受着掌心下材料细微的变化,调整着符元的强弱与频率。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但他浑然不觉。
渐渐地,石臼中的植物纤维化作了粘稠的、散发着淡淡青黄双色光晕的灵浆。灵浆中,木灵的生机与土灵的厚重气息交织在一起,初步达到了平衡。
接下来是第二步,“凝固定型”。他需要将灵浆均匀铺开,使其在凝固过程中,自然形成能够流通灵气、承载符文的细微结构。他找了一块表面光滑的黑色石板,将其清洗干净。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灵浆倾倒其上,用一块平整的木片,以均匀的力道和稳定的速度,将灵浆刮成一层薄薄的、厚度一致的浆膜。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匀”与“静”。厚度不均会影响符箓效果,动作过快或心神波动则会破坏浆膜内正在形成的灵性结构。楚云泽屏住呼吸,手臂稳如磐石,眼神专注如同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浆膜铺就,最后一步是“蕴灵成纸”。他不能依靠自然风干,那样会使得灵性散逸。他需要以自身符元为引,引导天地灵气,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帮助浆膜凝固并锁住灵性。他双手虚按在浆膜上方,淡金色的符元如同温暖的雾气,缓缓笼罩而下。同时,他意念沟通丹田内的聚灵符印,微微引动谷中灵气,使其如春风拂面般,轻柔地渗透进浆膜之中。
时间一点点过去。浆膜中的水分缓缓蒸发,质地逐渐从粘稠变为柔韧。青黄双色的光晕内敛,最终固化在纸浆之中,形成了一种古朴的浅褐色。一张表面略显粗糙、却散发着柔和灵光、触手温润的符纸,静静地呈现在石板之上。
成功了!
楚云泽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疲惫却满足的笑容。他轻轻揭下这张符纸,放在手中仔细端详。纸张不算完美,边缘有些毛糙,厚度也略有差异,但其中蕴含的灵性却是真实不虚的。它柔软而坚韧,对灵墨有着良好的吸附性,隐隐能与他的神念产生微弱的共鸣。
这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他亲手从无到有创造出的、蕴含着他符元印记与天地灵性的道基之物。
他没有停歇,趁着感觉尚在,又连续炼制了几张符纸。每一次炼制,他都力求比上一次更好,调整着材料的比例、符元输出的技巧、以及蕴灵时的节奏。渐渐地,他炼制的符纸越来越平整,灵光越发内蕴均匀。
当最后一张符纸炼制完成时,石台上己经整齐地摆放了七八张浅褐色的基础符纸。虽然品相依旧简陋,远不及宗门供应的制式符纸,但楚云泽看着它们,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
笔己备,纸己成,墨己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便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真正开始绘制具有灵效的符箓了。他拿起自制的青狼笔,蘸上基础灵墨,目光落在那张承载着他心血的第一张符纸上,眼神灼灼。
符道之途,即将在他笔下,绽放出第一朵微小的火花。
(第33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8G9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